取暖費爲什麼按照房屋面積收費?公攤面積給供暖了嗎?

幻影26117016


冬天將至,身暖暖心寒寒的取暖費又要出來了。到底取暖費按建築面積,還是按套內面積計費的問題又推向風口浪尖。

可到底按哪個更為合理?

筆者認為按照現行的建築面積最合理,大家都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按照建築面積是一種可以相對減少普通居民供暖費,而增長高收入人群供暖費的劫富濟貧功效。

可能你不信,筆者用數據來證明這個觀點。

供暖公司本身具有一定的公共資源配套服務性質,地方政府也是給予一定的補助,但使用供暖進行合理收費也是情理之中的,在總供暖收入不變的情況下如何分攤到每個住戶是內部費用如何處理的問題。

第一種方法:

按現在每戶的建築面積的10%為計算基礎,然後在單方面積收費上增加10倍。最終的結果是每戶支付的費用一分沒有減少。但聽起來好像賺了很多減少的建築面積,何必呢?

第二種方法:

也就是改用套內面積進行收費。假設通過核算城市的平均套內面積為78%,那麼在一套100平米,每年3000元供暖費不變的情況下,單方面積價格從30元/平米,增加到38.5元/平米。


舉例:一個高級富人小區的得房率只有68%的住戶,100平米的供暖費將從原來的3000元降到了2618元,減少了382元。

而另外一個多層老小區,100平米的建築面積得房率高達90%。那麼原來的3000元取暖費增長到3850元,足足增加了850元。

同樣100平米的房子,通過了套內面積來計算,多層老小區普通房子取暖費用反而比得房率低的富人區每年多交接近50%的取暖費。因此,推行套內面積核算取暖費是一個劫貧濟富的舉措,此等方案不可行。

取暖費用用建築面積來計算那不過是一種計算方法而已,只是為了方便計算,跟公攤面積供暖不供暖其實沒有絕對的關係。但只要有利於普通百姓的舉措就是好的。


鞅論財經


完全沒有必要糾結於供暖收費的模式。這不過是個算法問題,要是覺得按公攤收費不合理,那就按照建築面積收,然後每平方價格上漲,還不是和過去一樣。

說句實在話,由於供暖,冬天北方城市的室內比南方城市舒服多了,尤其是剛剛在秦嶺淮河供暖線以南的地區,冬天真的不好過。

北方城市冬季供暖,已經成為部分城市的負擔,這些城市財政收入低,完全是吃飯財政,每到採暖季都要東挪西湊,在加上省級財政支持,才能保證供暖。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小區都入住多年,但市政供暖就是不接入的原因。


理性生活029


糾結這個問題,沒一點意義,採暖公司本來就是壟斷,你單個用戶沒有議價權。人家供暖公司關注的是你一年總共要交給人家多少錢,你去關注公攤有沒有采暖有什麼意義?假如按建築面積計算時0.18元/㎡,按套內計算,人家百分百可以提高到0.22元/㎡,你以為你賺了?記住,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你只是個被剪毛的羊,請不要關注人家是從頭開始剪還是從腳開始剪。如果你非要講求公平,你得有本事去查供暖公司的賬,看看他們一年成本多少、利潤多少,根據這個再來說收費是否合理,否則就是徒勞。


結構設計工程師


都不是問題。問題是先收費後服務,有違服務行業規範。還有每年供暖期間或多或少都有停暖的時間,市政供暖從來不提退還供暖費。有人提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