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里,从六必居题词事件看嘉靖的权谋!

这部电视剧实在太精彩,值得深思、让人击节称赏“怎么想得出来?”的情节俯拾皆是。其中六必居题词事件更是精彩绝伦!

海瑞自江西兴国县来北京户部上任,路过六必居,便留下了六必居的新注解。六必居题词后嘉靖让陈洪修理芳草,回头却说责罚太重。海瑞六必居题了词,齐大柱求朱七去跟吕芳求情,嘉靖随后问责吕芳徐阶,两人奏对还算能顺了嘉靖的气,但仍然责成陈洪“然后到镇抚司去,告诉那些奴才,提刑司镇抚司都归你管,有事只能向你禀报。再有谁越过你向别人告状的,你知道该怎么办”。这就是又在敲打吕芳了。

陈洪去了裕王府宣旨让冯保去朝天观,世子大哭,李妃打了陈洪一巴掌。陈洪回来,嘉靖大怒,说出了“真是‘十步以内必有芳草’呀。宫里二十四衙门长满了芳草,锦衣卫不用说身上绣的就是芳草,现在连朕的儿子孙子院子里都是芳草。我大明朝真是繁花似锦,绿草成茵哪!”。 之后再次向陈洪下旨:“一个小小的户部主事,刚到北京就在朕身上做起文章来,镇抚司十三太保倒有两个帮他说话,谁给的胆子?你干什么去了!立刻传旨,从提刑司镇抚司开始,锄草去!”

以上两度表明对吕芳越权、插手裕王府的强烈不满,所以陈洪也是借机便去镇抚司大肆立威,鞭打了朱七、齐大柱及其手下陈二,带着背上血肉模糊的三人来给嘉靖看,本是想讨嘉靖的好,显示他雷厉风行执行了差使,结果嘉靖是怎么说的呢?“你是该想想自己的过错了。朕叫你跟他们打个招呼,也没叫你把人打成这样。”,而且这句话之前是温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朕也有过啊!”,这句话之后是体谅“朱熹说过,万事都有个理。老十三怎么就能到朕身前来当差?都因当初那个海瑞救了他。他要是今天连海瑞都不认了,往后也就不会认朕。这就是个理。”陈洪只好又自认有错,开始自扇耳光。

此处陈洪绝对是忠实执行了嘉靖的指示,换来的却是责怪他打的太重。原因何在?

其一,利用陈洪整治镇抚司,再次让他们明白吕芳也不是靠山,只有皇帝才是他们唯一的忠诚对象。同时,也不能寒了镇抚司的心,毕竟还要靠他们来制衡朝臣和司礼监。毒打他们的是陈洪,恩却自上出,不仅感同身受说是自己教导不足,而且义正言辞说齐大柱看恩人是正道之理,这一番恩威并施,入情入理,不由得朱七齐大柱不继续忠心效命。

其二,比第一点意在镇抚司更加重要的一点,仍是意在陈洪。这一番做作,可视作挑拨,让镇抚司提刑司心里更加忌恨陈洪,日后对陈洪的命令会考虑是皇帝旨意才听从,是陈洪个人命令的就口服心不服了,甚至有机会还会主动到嘉靖面前曝光陈洪的小错误(后续陈洪去裕王府后未报告“好雨知时节”“海上生明月”,被嘉靖当面揭穿,应该就是这种渠道收集的)。下属不合作,陈洪的差使就更难办了,也就只得更加倚靠嘉靖,难以形成个人的私党,更加明白唯有忠实执行嘉靖的愿望,才是他权力之源,唯一的生存之本。嘉靖要他当刀,他就只能当刀,要他斩向谁,就只能斩向谁。

此处,嘉靖一句话,一件事,就即保证了他想要的敲打两司完美执行,又再次分化了太监和锦衣卫群体,保证了今后可以更加得心应手的用陈洪。对付陈洪这么一个小角色,都有这些手段,也可用来参看他对付群臣的手法,四两拨千斤,靠着分化赋权和平衡术,轻轻巧巧就掌握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