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Nel带你浪:《国潮领军人?》

我年纪也不小了,看过了美潮的渐变过程,也看过了日潮的发展过程,在这两个大趋势都开始成熟慢下来的时候,我在想,是不是真的这一波轮到“

国潮”了?

美国的街头潮流历史很悠久,Stussy 在 1980 就创立了,一直都强力推广它自己的街头文化,他不嚣张,他也不贪心,品牌确实是一直慢慢地扩展,当有一些热度的时候就出多一点联乘,当平静的时候,它也就默默地经营着,还是混得很好。

就是有了 Stussy,美国的街头潮流就因为它而延伸了很多街头w潮流文化, James Jebbia 在 1991 年就在纽约开了一家 Stussy 店,Eddie Cruz 也在 1992 在洛杉矶开了一家 Stussy 店。后来一个渐变成了 Supreme,一个也渐变成了 Undefeated。更别说其他从上面 3 大品牌衍生出来的美国街头潮流品牌了。你明白了,Stussy 确实启蒙了一班人,然后就同心协力地把自己的文化,推广到全世界。

日本就有些不一样的情况了,就早期日本的街头文化还没成型的时候,有一个人就在原宿,创造了一个小区域,专门让一些喜欢潮流文化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卖些二手服饰,制订服饰,还有些活动。可是这个人,并不是你猜想的藤原浩,那个人的名字其实就叫做山崎真行,他其实才是把整个原宿区建立起来的人,在原宿这一个潮流区开始成型的时候,藤原浩就基于有着自己的世界观,也对着这方面有着全球性的了解,在那时没有网络的时代,是很有独特性的,所以不知不觉,他就站出来了。受到了 Stussy 的影响,在 80年尾就自己创立了 GOODENOUGH。原宿的街头影响力慢慢壮大,后来就慢慢有了 BAPE,Undercover, NBHD。后面的事情,就不用说了。

说到国潮,最大声势的那两位,却也是最大争论性的那两位, CLOT 创立了 15 年,也和各大知名国际潮流品牌彼此都有了很深厚的合作关系,可是就基于主理人的自身争论性,一直都不能再国内大力推广。就算有机会,比如说好像 Yohood 的合作,也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持续下去。面对着越来越正面的形象,他如何再度大幅度的切入中国潮流市场,让人拭目以待。

另一个 MDNS 的状况更让人尴尬,不管你是不是潮流爱好者,都可能听过了“打版”的事情。虽然主理人身边的人脉资源丰富,和 IT 老板是好朋友,也和很多国际街头潮流人士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在这种商业屋檐下,很可能他的“打扮”的举动,已经得到了对方主理人的同意。当他周遭的人都不介意这个事情的时候,他的品牌,就“借鉴”了。这一个举动也算是高估了国人的接受度,他也应该没想到他认为无所谓的举动会造成那么大的反响,相信这一个不太好听称号,要洗白真的需要用上几年。

可是,这两个单位,能够领军国潮吗?能够像 Stussy 还是 藤原浩吗?不太能,因为他们还不能归类为 “中国人”。其实不止我看到这一个巨大的商业空缺口,还有一个品牌也看到了,它就是李宁

我自身有这一个问题,就是李宁这个品牌,虽然曾经有过辉煌的年代,可是现在的它,能够代表整个中国吗?它有着历史的底蕴,它确实能。至于它能够像 Stussy 或者 藤原浩这样,一边把自己当着是潮流领军者,另一方面又兼顾着推广潮流文化,这就很难说了。李宁这一个运动品牌,近来在这两次时装周的举动,除了所秀出来的服饰鞋子很有时尚性,也很符合现在的审美观,另外一点,李宁其实很明显地要捆绑国家情怀,再拿自己品牌和街头潮流做一次链接,来把自身品牌形象提升。李宁此举,把自己自身的商品,往街头潮流和球鞋文化双向一起推广,究竟要达到什么目标?其实很明显。

李宁想要尝试,做国潮领军人。

要知道把国家情操捆绑起来,并不是一件说做就做的事情,此举一定是经过了无数次的脑力震荡所做出来的决定。用国家和消费群做一个国家情操的链接,确实能够快速地把自身品牌价值提升,一方面能够赚取足够的焦点,吸引眼球,另一方面能够衍生到商业利益,快速增长。

我自身有这一个问题,就是李宁这个品牌,虽然曾经有过辉煌的年代,可是现在的它,能够代表整个中国吗?它有着历史的底蕴,它确实能。至于它能够像 Stussy 或者 藤原浩这样,一边把自己当着是潮流领军者,另一方面又兼顾着推广潮流文化,这就很难说了。

我不晓得国潮消费群体对着李宁是带着什么态度,是有着国家情怀来购买,还是因为李宁蹬上潮流热点而购买,当这一波潮流热点冷却的时候,消费群还在不在,真的真不好说。比较潮流这块东西来得快去得快,李宁有没有敏锐的直觉来对应,这一点还真难说。

以前资讯索取还没那么简单容易的时候,街头文化还没成型的时候,李宁在中国的影响力可以是很惊人的。李宁如果在那个时候快人一步看到这一个先机,尝试去领导这一个街头潮流,其实那时的李宁确实是有这个底气的,当初如果李宁有这一个世界观,用着各种方式扶持几个国潮品牌出来,可以想象现在的国潮早就可以成型了,但是事情已经没有如果,现在李宁也不是以前的李宁了。现在的李宁要做领头潮流风向标,能不能服众多“国潮众”都还是未知数。

还有最后也最现实的一点,就是运动品牌当今的地位分配,我就不能着墨太多了,当李宁辉煌的时候,也都没有把其他运动品牌顺便带一带,然而现在李宁这一个地位,却开始要用上“中国李宁“这么大的词语的时候,其他运动品牌会是什么想法呢?你猜?

后记

写这一篇文章,并不是要吐槽李宁,而是对李宁向着潮流区域的切入点很有兴趣,我也无从接触到李宁内部的声音,只想此文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和希望能够激起群友的和平交流。李宁现在的意图很明显,可是目标真的是那么宏大吗?真希望李宁的内部人员能够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