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给别人用的配置

客官老爷们有没有被以前的工程师的脑洞震惊到?

那么,发展到现在,这样的系统又处于什么阶段呢?

我们来分级讨论下。

1、 不撞但有可能不靠谱的系统

上来我们就先聊最先进的技术,就是所谓的主动安全系统,包含行人监测,主动刹车这些高科技配置,各个厂商叫的名字也不尽相同,最著名的莫不过于以安全著称的沃尔沃City Safety,不过针对行人还是车辆,都能在危急时刻首先发出警报,然后帮你刹车。

近些年来,我们自主品牌也开始在这方面发力,很多价格不高的自主品牌也开始有这样的配置,比如最近成为戴姆勒最大股东的吉利,旗下很多车型都配备了这样的系统,逼格满满。

但是,相信很多客官老爷都看过厂商宣传此配置出丑的场面,各种主持人被撞。

所以,好月半想说的是,技术发展到现在,这样的高科技配置并没有达到百分百可靠,各位客官老爷开车的时候,还是不要过于依赖这些系统,按规驾驶才是王道。

2、 撞上也不怕顶级系统

既然高科技配置不那么靠谱,就会有撞上行人的可能,那么如何保证行人的安全呢?

走在前列的依然是沃尔沃,他们发明了行人安全气囊。

当车辆撞上行人的时候,位于引擎盖与前挡风之间的气囊爆炸,将引擎盖顶起,这样,引擎盖吸收碰撞的能量,保护行人的躯干,气囊保护行人的头部不会被重创。

简直贴心十足,可惜的是,国内并没有引进。

3、 撞上也不怕高级系统

那效果再差一点的保护系统呢?

是由捷豹XK上率先配备的。

他在撞到行人的时候,设计师利用一个较小型的爆发性装置将引擎盖在0.03秒内顶起65mm,

来实现碰撞时更好的行人保护。

捷豹的设计师们称之为"爆发式行人撞击引擎盖抬升系统(PDBS)"

道理和沃尔沃是一样的,一样给碰撞能量一定的吸收空间,

从而避免行人硬撞击在引擎盖上。

但是,这套系统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说触发后,就必须更换了。

奔驰觉得,虽然土豪们不在乎钱,但每次都换,土豪们估计也有意见。

于是,他们就优化了这套系统,采用了弹簧加电磁螺线管的组合来实现引擎盖的升起效果。

虽然只能升起50mm,但是,可重复使用让土豪们也是十分舒心。

当然,还有更低一级的,以雅阁为代表,他的引擎盖铰链是可活动的。

也就是说当有人撞上去的时候,铰链带动发动机盖下沉,从而达到缓冲减少伤害的作用。

花小钱办大事的解决方案。

4、 撞上尽量不出人命

以上配置,其实普及的并不好。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些已经普及的行人保护系统,

虽然没有那么高大上,但他总在默默保护大家。

首先,我们要先明白,当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怎么避免伤害行人?

特技演员告诉我们,就是在碰撞的一瞬间,果断的跳上引擎盖,

避免被绞入车底,造成严重伤害。

所以,很多车的前保险杠都有铲人的功效,

撞击的瞬间,把人铲起。

铲起的同时,为了避免伤害行人,车身的线条都会比较圆润。

当年无比流行的跳灯,就是因为对行人的伤害太大,才会被取消。

同时,车身的覆盖件,已经覆盖件下都有泡沫,

都是吸收碰撞能量,尽量减少对行人的伤害。

总结,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0多万起交通事故发生,导致超过10万人遇难,其中行人约占总数的25%,且这一比例在城市中更高,甚至达到50%。中国道路交通情况复杂,人、车并行情况多,对行人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C-NCAP明年加入行人保护测试

在最新的 2018版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的流程中,记者注意到,除了对车辆本身的安全性能增加了新要求以外,也增加了对行人保护的主动和被动安全测试,这说明了国内对行人安全的重视,而根据内容显示,行人保护作为评定流程,占到15%的权重。

好月半想说的是,不管是土豪是普通的车主,我们都在为行人保护埋单,再有用的保护系统,不如司机严格的遵守交通法规。同样,这些车主也随时有可能切换到行人的角度,作为行人,为了不麻烦别人,更为了的自己的安全,也请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只有所有的交通参与者都严格遵守交通法规,那么,我们才会有一个更安全,更通畅的交通环境。

我是够重的好月半,期待您的关注,转发一下让更多的小伙伴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