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让我们共同见证——超颜值赛罕区如何诞生!

开栏语:40年砥砺前行,神州大地谱写壮美诗篇;40年奋发图强,各行各业硕果累累。国庆节即将来临,从今日起,"新赛罕V"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赛罕区40年来的发展和变化,让我们共同见证、共同书写、共同庆贺!

绿树成荫,

鸟语花香,

开车行驶在

赛罕区宽广的道路上

沿途由草地、时花、彩旗、蓝天等

组成的绿化景观带

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徐徐展开

令人悦目娱心,乐而忘返

这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年

赛罕区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

一个个缩影

当苍穹被晨光如利剑般刺破时,霞光万道、水天一色,便成为赛罕区的底色。俯瞰之间,白塔铃声古韵悠长,环城水系波澜不惊,二环快速风驰电掣,中心城区绿意葱茏,党政新区和滨河新区靓丽怡人……

进入新时代,赛罕区这个“美丽富饶”的首府最大城区,正乘借改革浩荡春风,拱托起城市繁华和文明的新高度!

时光缓缓回流, 40年前,改革开放初期的赛罕区,在人们口中是刚被正式批准为旗县级建制不满2年的“老郊区”,在人们眼中则是处处长着枯草的泥坯房和扬着灰尘的土马路,看上去犹如一张张泛着黄色的旧照片,被珍藏在了历史的博物馆中。

当乌兰社区70多岁的冯玉宝老人,在赛罕区展览馆中看着这些“记忆”,红了眼眶,颤抖了双手。曾经居住的地方,曾经年少时嬉戏的地方,如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走很远才能到的供销社,现在出门就有了超市,当时人人羡慕的自行车,现在家家都有了小汽车……。如果我没有经历过40年变化,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全面开展强基惠民项目建设

时间画面停留在2000年,因为这是新千年的开始,也因为这一年“老郊区”重新区划后更名为“赛罕区”,更因为从这一年开始,赛罕区的城乡环境变化“日新月异”,让世人倍加瞩目与震撼!

自治区党政办公区落成了,国际会展中心建成了,绕城路通车了,扩建后的白塔机场游人如织……。从2000年到自治区成立60周年,短短7年时间,赛罕区在大破中大立,先后以自治区党政中心区和原二环路两侧为重点,先后开展了讨号板、徐家沙梁村等9个城中村的整村改造工作。“穿衣戴帽”和绿化美化等整治工程相继上马。

累计新建改造小街巷100多条

改造危旧平房12万平方米

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

城市治理得到显著提高

讨号板新村的王贵华看着家门口的变化,感慨万千。“谁能想到以前泥泞不堪的小路,修成了宽敞的柏油路,以前杂草丛生的土地,盖起了层层高楼和商铺,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我们,现在住着楼房收着房租,这些变化太大了!”

城市的建设非朝夕之功。赛罕区的建设者们凭着改革热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他们继续夜以继日、奋力前行!从自治区成立60周年到70周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赛罕区城乡空间布局更加优化,环境更加优美。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成绩单有目共睹、毋庸置疑。因为老百姓都说这里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了。几年来,赛罕区围绕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征拆工作,累计完成征地10.2万亩、拆迁1100万平方米,保证了呼张客专、二环快速路如期建成通车,地铁一、二号线和三环路赛罕区段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完成了呼朔高速、G6高速、110国道等出城口改造工程。打通断头路46条,提升改造小街巷137条,新建改造农村公路79条320公里。推进陕京四线、长输供热管线等基础管网建设,综合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居住条件大幅改善

成绩单一目了然、无可争辩。因为老百姓都说这里的居住条件大幅改善了。几年来,赛罕区改造了大台什、前巧报等9处棚户区1.26万户380万平方米。实施了仕奇、内三建平房区等58处边死角改造。同步建设辛家营、西把栅等11处安置房304万平方米。建成东达景苑、阳光美居等保障房26.23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554个,惠及居民24.6万人。引进建设中海、恒大、绿地等地产项目,群众的住房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

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成绩单真真切切,温热尚可感受。因为老百姓亲眼见证了这里城市环境的变化。几年来,赛罕区全力以赴打赢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攻坚战,累计清理各类垃圾500余万吨,拆除各类违规广告牌匾1.04万块,拆除凉房9.1万间,850个住宅小区全部达到“五有十见”标准,老百姓生活环境更加靓丽。新建各类驿站公厕等510多座,老百姓如厕难问题得到解决。建成五彩公园、阿喇海公园等42处1600亩游园绿地,栽植各类苗木460余万株,老百姓开窗就可见绿。3465家餐饮服务单位全部实现了明厨亮灶和“四化”管理,老百姓饮食更加安全。

生态建设持续加强

成绩单令人欣喜,笑容已成定姿。因为老百姓在这里的生态宜居梦正在变为现实。几年来,赛罕区持续加强生态建设。大小黑河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完成,哈拉更河“脏乱臭”整治成效显著。大榆树沟河道整治与石人湾小流域生态恢复工程有序推进。建成草原丝绸之路主题公园、金桥公园、小黑河景观等一批公园绿地。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大青山前坡和呼朔高速两侧绿化等工程,累计造林6.77万亩,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3%。

小光

如何实现城市建设“年年巨变”?

只有抓好人居环境这个“牛鼻子”,才能真正推动城市品质大提升,才能大幅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

小明

如今,说起“老郊区”,原赛罕区委宣传部潘有仓一直引以为荣。“在改革开放的40年中,赛罕区的变化是喜人的。人居环境、绿化面积、基础设施、教育教学等方面,年年都有新变化,这些变化让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便利就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城市品质

美丽赛罕似明珠,城乡风景如诗画!

闲暇时,走在赛罕区大街小巷,各种脏乱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干净的街道和一座座崭新的建筑。人们更加流连于夜晚的灯火阑珊,更加迷恋于绿草红花的赛罕新姿,更加沉醉于城市的时尚氛围。光鲜亮丽的赛罕区在改革的浩荡春风中正完美诠释着一次次华丽转身!(新媒体中心 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