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人做法事爲什麼要收錢?

菲159120985


所謂“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然而“凡人畏果,菩薩畏因”。

兩種不同的價值選擇導致了不同的行為邏輯,出於對“果”而非“因”的畏懼,於是燒香拜佛者絡繹不絕,而明碼標價上不封頂收錢做法事的現象也司空見慣,這種佛門僧眾與世俗大眾之間心照不宣的行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佛教佈施行為的一種曲解,或者說打著佈施旗號的一種借佛斂財行為。

佛教中的佈施行為林林總總,這是俗世凡人修行的方便法門之一,也是佛教得以廣為流佈的物質基礎,畢竟任何一種宗教弘法利生都必須要有基本的物質生存條件。而大多數人的佈施行為是一種趨利避害的現實選擇,這與佛教根本精神並非一致,佛教中佈施做功德最上乘的乃無相佈施,也就是說不執於相不求回報,是一種無求而為的出自本心的下意識行為。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 、享下等福。對花錢做法事應作如是觀。

話又說回來,對佛教中人收錢做法事應該持一種寬廣的視野去看待,畢竟按佛教觀點來說現在處於末法時代,種種亂象其實佛祖早已看穿,這也是很難根除的一種見怪不怪的現象。佛教講究普度眾生,這樣的大願前提下,按佛教儀軌做法事也是弘法利生、廣種福田的一種方式之一,只要不超過應有的度也大可不必求全責備耿耿於懷,說到底也是一種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行為,自求心安、順其自然就好。


吃素的穿山甲


誰都知道佛教裡給人做法事是要收費的,大多數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是事情用的必然。


如同我們打電話,必須知道對方的電話號碼,還要拔對對方電話號碼,對方才能接到你的信號。做各種法事也是一樣,比如超度過世的親人,沒有任何聯系,法師們超度的經咒法力去了何方?誰也不知道,誰也不可能有保障經咒的力量已經跟亡人聯上了。所以用財物來表示比較方便和實用些。

有什麼有些出家人很不願意去超度亡靈呢?因為超度亡靈的錢財稱為黑財,如果自己沒有超度的能力或對念經咒的法力,或者不買力,這黑財就成了對出家人作違緣作障礙之物了,所以出家人對此也謹慎行事。

那麼從今天科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超度的形式是不是迷信呢?超度的法事已經有兩千多年了,從種種騐象來觀察,並非迷信,僅是大多人自己不懂也不知道而已,才加上了“迷信”一説,其實自己也可以做一個科學的實騐,來証明這一切不是什麼迷信,而是一種能力的展現。

一般來説,人和動物死去後會僵硬。我曾經養過鴿子,有的鴿子死了有一段時間會才被發現,身體已經僵硬了。有一次我看到一隻鴿子不行了,在它死前我做足了準俻,將鴿子的頭擺向西方,在鴿子剛死時就開始給它念各種心咒,當然還唸了破瓦法和往生咒,折騰了半個小時,看看有沒有結果。一摸鴿子的屍體變得軟軟的,一點沒有僵硬感,好神奇啊。我有點懷疑的是可能時間不夠長,於是擺上三個小時再看也是軟的,擺上十個小時、二十四個小時,鴿子的屍體仍然是軟軟的,沒有一絲變化,很是神奇,事實勝於雄辯。大家都可以做這個科學實騐,來証明一切。大家對剛去世的亡人或剛死的動物可唸佛的名號如: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文殊菩薩等等。也可以唸佛的心咒,如觀世音心咒:嗡瑪尼貝美吽(吽念“哄”的發音:HONG)。能念往生咒和破瓦法更好。一切還要看你的真誠力和善良心,亡人或動物才得度。

對於超度亡人的論據就太多了,如剛去世的人最後的熱氣走向是決定一個人的最後去處:熱氣下行是轉入三惡道,如熱氣停止於肚臍是去旁生道,如熱氣停止於密處是去餓鬼道,熱氣下行至腳底,是地獄門;如果熱氣是上行至胸口是再次來到人間……。自己可以摸摸剛去世的人的熱氣走向。有的人死後熱氣是向下走的,通過持佛咒等善行,可改變向上而去,秘密最後還是要成為秘密。只是很多人不知道這秘密而已,都可以在實騐中証明出來的。如果是念破瓦法,禪定力強的法師能讓亡者頭頂穿一小孔洞,甚至是念完經後,會掉一小塊頭皮,實為“吼”的結果。

科學家們對物理、化學、數學很精通,如果要他們對靈魂的超度也必須精通,太難為他們了,也非他們的專業。

人死亡前後有太多的徵兆了,是以什麼樣的智慧去做事情,才是関鍵。人的生死大事,自己的只能靠自己,別人最多也是一點點幇助而已。


心智無礙暢遊虛空


法事又叫法會、佛事等,是佛教為誦經、說法、供佛、施僧、超度亡靈、向佛懺悔等宗教活動而舉行的集會、儀式,如“普佛”“三時繫念”“蒙山施食”“盂蘭盆會”“瑜伽焰口”“拜懺”“水陸法會”等。寺院要籌集資金,為諸多法事場所進行開銷、維護,這些善款都是來自眾生的財佈施。財佈施一般分為隨喜佈施和固定佈施,兩種佈施供不同的人去選擇,兩者無有高下但看發心,多少都是功德無量。至於質疑財佈施的,到底是自己的私心作怪,還是真為了佛教發展,唯有觀照自己的內心。以前有位老師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在這裡可以參考一下:看到一個乞丐乞討,你給他錢了,你是滿足了自己對美好、正念的一個需求,是對子孫後代的一次教育,是愛自己和周圍的人的一次體現,你還關注他是不是假乞丐幹什麼?


胡磊一夢


首先,要分清楚“收錢”和“給錢”的區別,前者是別人主動向你要錢,後者是你自願給幫你做法的錢。

其次,要明白幫你做法事的“佛教人”究竟是出家人還是在家居士(出家人應受具足戒,稱之為比丘或比丘尼,後者受三規五戒,被稱為優婆塞或優婆夷)。

如果做法的是在家居士,那麼是不應該收錢的,因為在家居士有自己的合法收入。如果做法的是出家人,你主動給錢供養出家僧人是可以的,但真正的出家人是不會主動要錢的,如果是真正的高僧即使你給錢人家也不會要。

總之,如果你請到的是真正學佛的佛教徒,做法是是不會向你收錢的,某些時候可能還會倒貼錢。如果真的有倒貼的情況發生,建議把收到的錢全部捐出去。如果做法的人主動收錢,那不是騙子就是六根未淨,肯定不是正經學佛的。


100000WHYS


俗話說心誠則靈,佛教人修行修身,供奉菩薩佛祖也要香火燈燭,不食葷腥也要吃飯的。


每個廟裡有"功德箱”,隨信眾自願功德隨喜,已然慣例。做法事收錢也是正常,畢竟出家人辦事,也要打點各路神仙,俗話說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唄。

有道空口無憑,心誠則靈。怎麼才叫誠心呢,總要有所奉獻不是?用金錢贖罪,心安理得。歷史上南朝梁帝蕭衍三次出家,大臣們花了鉅額錢財才給贖了回來。要不然"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麼多房地產,光念經就高樓拔地起了麼?


而這是在佛教的起源地,印度傳過來的。不僅供奉還要獻身,女子入寺成廟妓,從遊客信眾身上獲取的錢財,作為寺廟贖罪之資。

《西遊記》裡,師徒四人到了西天,唐長老要取真經,也只得拿唐王所贈的紫金缽給藏經神仙換,心下不捨跑去給如來佛祖告狀。誰知佛祖哈哈大笑,說唐僧小氣,言某日去某國只不過唸了一遍真經,便得了三鬥三升金子呢!

一般國人信佛,多是現實主義的,往往是臨時抱佛腳,保佑一下自己升學升官發財躲禍災,平日不燒香的主,求神辦事哪有不表示一下呢?許了願應驗,有求必應感謝一下不應該嗎?做法事更是大工程,不破費怎行呢?

既然約定成俗,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心安理得,順其自然好了。

一🌸一世界。元元,金沙江邊的小魚🐠兒,期待您的關注點評。


元元的天下


佛教寺院做法事收取一定的費用是正常的行為,這本來沒有什麼好討論的。

做法事的費用標準是根據法事的長短、參與的人(尤其是法師數量)的多少來定的,因此各地、各寺院的各類具體的法事也有一定的差價。為何要收費?因為做法事也是寺院弘法利生的方式之一(也有的寺院只修行不做任何法事),何況寺院沒有固定經濟來源,本來就是自負盈虧的非盈利性的宗教場所。

但是近年來出現了一些亂象,不少寺院被一些不良分子、組織機構、企業控制了,就連僧人也是假僧人,利用香客信眾求佛心切的心理來收取很高的費用,這是很令人心疼的!嚴重的破壞了佛教的形象! 判斷正信如法與坑蒙拐騙的不如法的寺院的標準,一是寺院是不是收門票,是不是有算命先生等佛教反對的內容,是不是動不動就說你有災難需要化解,是不是把價格標得超高,是不是設立在景區或城鎮(人流量大的地方的寺院往往被控制,尤其是收門票的景區),你就可以很快判定了,如果是坑蒙拐騙的寺院,就離開不要理會它。

解決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自己做,自己不會就請身邊的居士幫忙。因為經咒真言,皆為佛菩薩加持,只不過不同的人持咒的效果大小是不一樣的,分別按以下順序遞減:

1、僧人持咒功德最大、效果最好。因為他們持戒擁有戒體、又有三寶加持、擁有清淨心(但如果是假的僧人,實際上就和香客信眾沒什麼兩樣)。

2、居士持咒次之,其中,以滿分優婆塞/優婆夷(即符合三皈五戒十善之要求)為最,其後次之(斷淫全素更佳),再次是吃三淨肉的居士,依次遞減。而同樣是吃三淨肉的居士,在唸經之前能夠齋戒漱口的人,效果又會更好一些。

3、香客信眾持咒再次之。

4、無信仰者最弱。 (——上述不同層次的人,如若在持誦過程中,生起信心的、恭恭敬敬的、一心不亂的、發大宏願的,其效果又於同等層次中可以倍增,甚至越級或跳級,這就是所謂的“心誠則靈”的具現) ——明白了這之間的差異,我們可以通過“量”的積累,如增加持誦的次數、延長持誦的天數、邀請更多的居士參與等來拉近持誦的差異、增強持誦的效果,也是可以的。

因此,規範的佛教寺院做法事收費屬於正常的日常運作行為。


禪心妙語


嚴格意義上講,那不叫作法事收線,那是信徒對出家人的佈施和供奉。和尚本是拋棄世俗的人,錢財是一個很重要的戒律,但和尚也是人,是人就要生存,生存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完全的乞討,即依靠別人的佈施。e但這種模式並不適合大規模的僧團聚集在一起,僧人成規模聚集在一起之後,就不能全部只靠乞討為生,於是便有了集體勞作和信徒供奉的原則。

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是不能被打破的,佛教修行的根本目的是放下我執,所以根本就不能有任何的所有這錢是你的還是我的,這樣的想法。

金錢只是為了修行迫不得已的方便法門,但沒有分別心是最起碼的要求,消除你我的界限,也就不會對錢財產生貪念。


昭烈名臣


寺廟也在與時俱進,市場經濟大潮之下,寺廟自然也要像企業一樣經營,否則佛教人如何存活下去,寺廟裡的水電費誰來支出,本人幾個月前做了一場佛事,所在的寺原地擴建,所需資金基本需寺自己募集,說是募集實際上就是信徒們出資金買材料,之後根據出資多少記在功德簿上。做場法事費用可不低,沒有討價還價,如果你想增加些內容,需另外加錢,出資越多服務越多,反正感覺跟一家公司差不多,什麼價位什麼套餐,只是寺廟裡的服務就是佛經多誦幾道。如此一來,對佛的信仰在大大降低,不知道在富麗堂皇的大殿之下,佛祖看在眼裡,心裡會有什麼想法,是否與其初衷相違背。


徒步走go


法事是寺院道場重要行事之一。在所舉辦的法事當中,有的是自我懺悔的方式,有的是經大眾附議通過的,有的是對大眾宣說佛法,也有的是豈求國泰民安。

至於為啥要收費,一切都原於因果。佛教是什麼?佛教就是講的因果,仔細想下,你為什麼要上班,因為你要掙錢。為什麼要掙錢,因為你要養活自己和家人。正如做法事一樣,你去讓寺院做法事,人家付出了勞動你就要出點錢,必竟我們還是在五行中,生活中還需要柴米油鹽。

我們看西遊記最後一集的時候,求取真經還要點人事呢,佛祖說經不可輕傳,我想這是一個道理吧!


眾善奉行549


無論信仰什麼,人總得吃喝拉撒睡,總得消耗。豬八戒是大肚皮,和尚其實也是俗人得吃飯,袈裟又不是機器貓的肚兜能變變變。所以,如何謀生是任何人都要面對的問題。


精神安慰服務,是人類的剛需。人家大和尚跟你非親非故,辛辛苦苦來安慰你,你還好意思不給錢嗎?


為什麼要請和尚,因為你認為人家懂相關知識,而你不懂。所以,這是知識付費服務。


證明完畢。施主,你付現金還是支付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