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六落实”全力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

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全新探索,也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汉阴县去年被列为全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单位以来,县编委办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全程参与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筹备组建县行政审批局工作,全力推进此项任务“落地生根”。

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挂牌

1

统筹协调抓落实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编委办全力投入了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工作。县编委办牵头组织赴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永宁县,咸阳市彬州市、泾阳县和西安市莲湖区考察学习的基础上,在结合实际开展摸底调研,对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进行了总体设计。通过反复研讨论证、广泛征求意见,谋划制定了《汉阴县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方案》,明确了改革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就推进相对许可权改革列出时间表、划出路线图,统筹推进改革试点,确保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考察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

2

分批实施抓落实

在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目标上,该县坚持“应进必进,进驻是常态,不进是例外”的原则,认真梳理并公布《汉阴县行政许可目录(2017年版)》,对除公安、机构编制和个别部门承担的少量不宜集中的许可事项外,共集中许可事项187项,占许可目录总数的84.6%。在改革步骤上,按照“先易后难、分批实施”的方法,分两批划转集中许可事项,确保改革有序衔接,不出纰漏。其中:第一批主要划转集中了市场监管、民政、交通、卫计等12个部门的124项许可事项,占拟划转集中许可事项的66.3%,于2018年7月1日对外集中实施;对发改、国土、住建、环保4个部门的63项许可事项,因审批较为复杂,作为第二批划转集中许可事项,实行部门内部整合,集中进驻大厅,2018年年底前集中实施。

3

明确职责抓落实

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认真贯彻相关法律规定和省市改革精神,提出了“以行政相对人获取许可证照或批准文件”为时间节点,实行审管分离,分别承担相应的审批和监管责任。即:证照颁发前的受理、审批和发证由县行政审批服务局负责,证照颁发后的查询、监督和处罚等工作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提供划转权力事项法律设定依据、相关空白证照、业务办理流程和标准规范,以及相关行业许可准入等限制性条款规定,县行政审批服务局负责权力事项清单的流程再造、环节优化和服务指南的编制。

县行政审批服务局颁发第一批证照

4

人员集中抓落实

按照“编随事走、人随事走”原则,在划转许可事项权力的同时,统筹划转行政事业编制22名,从相关部门划转从事行政审批工作人员7名。确定了设置2个月的过渡期,过渡期内涉及划转权力事项的部门,现有从事审批业务的前后台工作人员,由县行政审批服务局负责统一管理。

5

科学配置抓落实

坚持以新的理念对县行政审批局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进行谋划设计,实行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和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运行,对各类审批事项按照经济、建设、综合等不同领域进行归口分类,综合设置“大处室”制内设机构,实现了分散审批向集合业务并联审批模式的转变,为促进审批工作由相对集中的“物理”变化向效能提高的“化学”变化转变奠定了良好的体制基础。

6

运行平台抓落实

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用“数据跑路”取代“群众跑腿”,完成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事项的整体录入工作,建成“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市县镇村四级联动”的政务服务网络。不断深化“最多跑一次”和“不见面”审批改革,推出了134项群众和企业“最多跑一次”事项以及115项“零跑路”全网办理服务事项,赢得了群众普遍好评。开通12345社情民意诉求服务热线电话,实行“365天+24小时”全天候服务,畅通群众社情民意诉求渠道,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政务服务评价体系,督促各进驻单位改进工作方式和作风,持续提高窗口服务质量。

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