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事业单位铁饭碗被打破,事业单位还会吸引人么?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在全国正式实施。这意味着,事业单位改革的靴子,终于落了下来;也意味着,3000多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铁饭碗”,被全面打破。

经由条例发生最大的转变,是把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关联,定义为“合同关系”。终身制打破,从此端着的不再是“铁饭碗”,静态安稳的人生将被竞争的浪潮所席卷,特权福利构筑的后花园或将不复存在。

实际上,体制框架的存在,无论是里面的人,还是外面的人,事业单位改革脚步的落地,或都是一种解脱。体制化了的事业单位,呈现出来的种种弊端,不仅仅是公平正义实现的阻碍,同样也成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围城。阻碍被打破,围城被推倒,外界期待的公平和内部想象的活力,或得以释放。

从此,事业单位不再是寄生者可以委以终身的世外桃源:连续旷工15个工作日,怕要失业了;考核不合格,怕要丢饭碗了……更不用说上班嗑瓜子、斗地主了。“大锅饭”的环境不再,终身制不再,没有能力,不够努力,或都将面临下岗的危机。

当然,“铁饭碗”碎了,并不意味着事业单位改革就已经完成了。改革留下的诸多碎片,如果处理不好,依然很容易成为社会公平行进道路上扎脚的东西。毕竟,事业单位改革,对于曾经的体制中人而言,既很新鲜,也有留恋。条例反照的情景,毕竟是离开了现实的美丽想象。

首先要收拾的碎片,当然是特权依赖。体制内呆习惯了,突然面对竞争,想必短期内难以适应。这种不适应,会不会成为改革继续深化的阻力呢?竞争的秩序会不会被潜规则所操控呢?用人机制能否打破靠资历关系的思维僵局呢?特权思维不除,体制阴影不灭,则改革维艰。事实上,合同制从2002年就开始推行了,但事业单位的面貌依旧。

其次是社会保障的残片如何收拾。据说条例实施后,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开始参加社会保险(放心保)。但正如专家指出的那样,这只是原则规定,实施细则并不具体。就拿养老金并轨来说吧,怎么并?钱从哪里来?是个问题,也是改革需要破解的最大难题。还有就是薪资待遇,尽管早有“涨薪”的风声,但如何确定和发放,还是个问题。特权福利消失了,合法权益如何保障,不能成为改革留下的残局。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公共基础常识考试:中国古代重要的赋税制度改革

税收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赋税制度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尤其重要,这关乎国家的经济发展。对于事业单位考试而言,也会经常考到跟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相关的题目,那究竟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赋税制度呢?

一.井田制

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形成了一块块的像“井”字一样的方块,因此称做“井田”,因此形成的制度叫井田制。中间为公田,一般是土地肥沃、收成好的土地。周边为私田,一般会比公田差。公田归周天子所有,但私田也需要缴纳很重的贡赋,因此这种税制可以算的上是苛捐杂税,以至于在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改革,比如鲁国的“初税亩”、秦国商鞅变法的“废井田、开阡陌”。

二.编户制度

汉朝时期,国家把农民编成户籍,作为征收赋税徭役的根据。赋税主要向农民收取,农民的赋税有四项:一是田租,也就是土地税;二是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大人收算赋,小孩受口赋,相对低一点;三是徭役;四是兵役。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但是汉朝田租轻而人头税重。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文帝时实行三十税一,也才有了比较清明的文景之治,东汉光武帝把田租恢复到三十税一,有了光武中兴。

三.租调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人口流散,货币几近废弃的情况下,以均田制为基础,实行了租调制。均田制就是把土地以几乎平均的形式分配给农民。所以这时的赋税不以田亩收税,而是按人头收税。租调制,租,就是收田租,调就是收绢和绵的税,因为这时都是男耕女织。

四.租庸调制

隋唐时期,为了不违农时,在之前租调制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庸”,变成了租庸调制。可以想象,在农忙季节,正是需要壮丁种田或收获的时候,如果这时候很多壮丁都不得已去参军而无法去耕作,这是很影响生产的,尤其是在以前重农抑商的情况下。因此加了各“庸”,也就是在农忙时节,可以以绢帛来代替徭役,只要交一定的绢和帛,就可以不服兵役。这种制度在当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五.两税法

之前的租庸调制确实很有效,但到了唐朝中后期,发生了一件大事——安史之乱,在这之后,很多大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导致均田制被破坏,这样的话,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租庸调制也就没法继续实行下去了,改成了两税法,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故称“两税”, 两税法变租庸调以人丁为征收赋税标准的原则为以财产、主要是土地为征收标准的原则,是中国古代税制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两税法实行初期,统一了紊乱的税制,扩大了赋税的承担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六.一条鞭法

明中叶以后,由于赋税沉重,百姓逃亡严重,原有的赋税制度日渐失效,严重影响财政收入。为此,自嘉靖十年起,推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的赋役改革,将各种名目的徭役、赋税并为一体,将役归于地,计亩征收;把力役改为雇役,由政府雇人代役。一条鞭法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它以货币税代替实物税,结束了历代以来以镇守实物为主的国家税收方式,废除了古老的直接役使农民人身自由的赋役制度,使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以资产计税为主代替原来以人头为主的税收制度,有利于税赋的合理分担。

七.摊丁入亩

清朝,随着土地兼并的进一步发展,没有田地的农民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按人口收税,贫苦农民就会无力承受,会造成很多人外逃的现象。于是到雍正年间,又在这一基础上进行重大改革,实行“摊丁入亩”。摊丁入亩又称地丁合一,是清朝在一条鞭法的基础上实行的一次重大赋税制度的改革。这次改革使税负与财产和负担能力挂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赋役不均的情况,同时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束缚更加削弱了。

例题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A.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赋税制度改革如“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征税。

B.北魏实行均田制:将土地分给人民,农民要向国家交租(粮食)和调(布帛)以纳税。

C.唐德宗时开始实行两税法:从按人丁课税转到按财产课税,即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

D.宋朝王安石变法:一条鞭法,将各种名目的徭役、赋税并为一体,将役归于地,计亩征收;把力役改为雇役,由政府雇人代役。

【答案】D。解析:一条鞭法,是明代张居正推行,将各种名目的徭役、赋税并为一体,将役归于地,计亩征收;把力役改为雇役,由政府雇人代役。故本题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