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设计了一堆“垃圾”,却让全世界都拍手叫好!



我们时常感叹,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那些美丽而神秘的异地风光,

无论陆地还是海洋,无论荒原还是小岛,

都值得我们一生去追寻。




但是,你知道吗?

人类一边在心安理得地享受着

大自然的馈赠

一边又向这些人间仙境伸出了

“罪恶”的手。



两个月前,一头名叫 Tahlequah 的虎鲸妈妈,与刚生下来不久便夭折的宝宝进行了17天的漫长告别,悲鸣不止,深沉的母爱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由于人类毫无节制地破坏生态环境,

“海洋污染”、“全球变暖”等问题,

一次又一次地威胁着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

甚至造成了它们的无辜惨死。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

不知悔改的人类将要遭受难以承受之痛~~~


一只到达浮冰,无处可逃的北极熊

记得电影《美人鱼》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世界上连一滴干净的水,一口干净的空气都没了,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意义?”



冰川不断融化,海象的家园正在不断消失


在垃圾桶中觅食的北极熊

庆幸的是,

有人还在肆无忌惮地破坏,

有人却早已默默地付出行动

以一己之力在为

停滞不前的环境保护做贡献。



台湾设计师黄谦智

便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环保斗士”


在他看来,废弃的垃圾并非毫无用处,

只要经过合适的处理,

它也可以华丽变身为未来的创意新产品,

成为一种时髦而性感的存在。



据说,他的环保行为甚至被

《国家地理》拍成纪录片,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为中国设计师在世界面前长脸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

平时被我们随意丢弃的塑料瓶、咖啡杯、

吸管、DVD

甚至不起眼的烟蒂

也能充分发挥出最后的光和热,

让垃圾再利用变为新的可能呢?



鱼鳞状建筑外墙,由废弃的DVD材料做成


/152万个塑料瓶/

建成一座9层高的博物馆


黄谦智认为,

人们习惯于为垃圾打上“回收”的标签,

其实只不过是减轻自身罪恶感的

一块“遮羞布”而已。

因为真正被回收再利用的垃圾

只有不到 2 %

其余的便用于焚烧、填埋或者丢进大海



身为一个有想法的设计师,

当然不应该拘泥于建筑材料的使用。

如果能将这些“垃圾”变成建材资源,

或许是一次非常大胆而有意义的尝试。



2010年,他和团队一起为台北花博会

建了一座别样的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在夜里打上灯光时,

看起来恢弘大气、熠熠生辉,

但整个外墙却是由 152 万

个回收的

塑料瓶打造而成的。



这些瓶子大多从市民那里募集而来,

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经过特殊加工以后,

这些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塑料瓶,

便被制成了统一规格与形状的塑料砖



每块砖身上都自带卡扣,

灵感借鉴了孔明锁的榫卯结构

无需胶水进行粘合,

便能无缝连接在一起,

结构非常安全、牢固。



由于建造的过程非常严谨,

再加之其优质的结构性能足以抵御

各种恶劣的天气,

所以原本只打算做为实验性项目,

只用一年便拆除的“塑料建筑”

至今仍然完好无损地屹立在那里。



现如今,它已经从台北花博会

变身为水资源博物馆,

成了当地的一座特色地标建筑。

《国家地理》还特意将这个“塑料大楼”的诞生过程,

拍成纪录片传播到全球168个国家,

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环保设计师的才华与努力。



/环生零耗机/

与成龙一起碰撞出环保的思维火花


机缘巧合之下,

看过《国家地理》那部纪录片的成龙大哥,

对于黄谦智的环保创意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因为在拍电影的过程中,

他对片场全部人员产生的塑料垃圾和资源浪费,

感到了一丝隐隐的担忧和不安。



于是在看到黄谦智的“创举”之后,

他就主动联系并提出了合作,

希望通过利用太阳能的方式

制造出一台可移动机器,

将所有的塑料垃圾就地回收利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之后,

黄谦智的团队花了无数个日日夜夜,

终于研发出了“环生零耗机”


乍看之下,

它就像两辆普通的卡车一样,

可以开到遥远而偏僻的世界各地;



但其实际的内部构造和属性,

却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可移动式垃圾回收站


这辆车的妙处就在于,

它能迅速将回收的塑料瓶变成环保砖

不但能减轻地球上的资源浪费和污染,

还能变废为宝,

让“垃圾”以全新的姿态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两个车厢分别承担了“输入塑料垃圾”

“输出环保再生砖”的功能。



一台负责把塑料废弃物磨碎、清洁、烘干,

然后从另一头倒出碾好的塑料碎片;


收集塑料碎片





另一台用于最后的制作,

要先将这些碎片放进模具里,

在烤箱中烤制40分钟;



经过冷却完成后,

一块块体量匀称的环保砖就制好了。



这些环保砖非常坚固耐用,

并且可以制作出不同的颜色与纹理。




更神奇的是,

5个废弃的塑料瓶就能变成一块砖,

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



考虑到环保节能的问题,

黄谦智团队将整个过程借助于太阳能驱动,

而且设计成闭环系统,

真正实现了零排放、零垃圾的环保战略。



就连清洗塑料的水也是循环利用的,

从源头上杜绝浪费现象。



为了验证这台机器的可行性,

他们还开着车去往偏远的青藏高原,

最后经历3000公里的长途跋涉

和克服缺氧、高寒、地质复杂等一系列困难后,

终于证明了此次研发的成功。



从那以后,“环生零耗机”的身影出现在

全国乃至世界的各个地方,

进行了无数次的塑料回收和再利用。


2017年伦敦设计节






2017年北京成龙训练中心


2017年上海地球日


2017年玉树



2018年米兰设计周




/东京 Nike 旗舰店/

以变废为宝的方式展示环保设计



黄谦智还曾与球鞋大佬Nike合作过,

进行了一次以环保为主题的旗舰店布置。



为了将环保理念和旗舰店的

商品属性融为一体,

他们以回收的旧鞋为建筑材料,

经过特殊处理后做成店面的砖墙。



回收的ABS塑料,

则别出心裁地做成了组合式货架。



这些货架没有采用固定的结构,

而是可以根据需求随心组合,

任意拆解为单独的个体。





不过更让人惊艳的,

是设计师专门为Nike打造的这双

Air Max 1 Ultra 2.0

该鞋子采用皮革和编织材料混搭而成,

全黑的色泽看起来既结实又霸气。



满满的惊喜还不止于此,

看到那个带有镂空的塑料鞋盒了吗?



这可不是什么一次性用品,

而是可以反复使用的鞋盒兼......背包!




这是用再生纸盒和咖啡杯盖制成的,

专用的PP材料环保无毒,

各个细节的设计诸如防撞弧形角、

内部分隔、透气孔等,也很考究哦~~~




/不起眼的“垃圾”制品/

同样拥有美好和可期待的未来


2014年的米兰设计周,

黄谦智与其团队打造了一个名为

“Aero-Static Dome”的艺术装置。



远远望去,

它像是即将飞升的热气球一样,

通过牵引受力的绳索将一座座

透明的“小房子”吊起来。



而这些纤细的绳索,

同样是回收塑料瓶制成的特殊产物。


泰国曼谷机场旁的充气式转运站

从外观上看充满了未来科技感。



而它的内部结构也很厉害哦,

居然可以依靠特制的电子系统,

自由控制软硬程度


这个酷似“外来物种”的装置,

是用地上收集的烟蒂做出来的

室外空气净化器



除此以外,

各种回收利用的“垃圾”制品,

因为具备了环保、防火、防水等优良性能,

还能被广泛地运用到家居设计中,

在设计师的手里幻变为椅子、茶几、

墙面、地毯等不同的形态,

在满足功能性需求之余,

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与美感。







看了黄谦智的创意环保设计,

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性感”的垃圾。

有一句话说得好——

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

垃圾放对了地方就是资源!

据统计,每年900万吨塑料垃圾,

正在悄无声息地吞噬着我们的生活。



在这个物欲膨胀、资源浪费的时代,

如何有效地处理并利用垃圾,

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摆在我们面前。

然而可叹、可悲的是,

目前也只有少数“环保英雄”正在默默地拯救地球。


我们或许无法借由设计治理环境污染,

但愿每个人都能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将放错地方的资源重新归位,

减少塑料制品的运用

还地球母亲一个洁净的面貌,

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以及那些无辜的

海洋生物、极地动物一个更好的环境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