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成功與否取決於你腸道內的「肥胖細菌」和「減肥細菌」

世界上有易胖體質和易瘦體質的人。

其中也有些人分明吃著同樣的食物,進行著同樣的活動,可是在不知不覺間,體重卻出現了差別。

為什麼自己容易發胖,別人卻不會胖呢?

事實上,原因在於腸道細菌的不同。

腸道細菌中數量最多的是條件致病菌。條件致病菌是在有益菌佔優勢時會加人有益菌的陣營,在有害菌多時則會支持有害菌的細菌。

這種條件致病菌可以劃分為“厚壁菌門”和“擬桿菌門”兩個菌門。它們的作用還有很多尚未探明,但是,簡單來說厚壁菌門具有容易支持有害菌的性質,而擬桿菌門則被認為是有益菌的同伴,會給身體帶來有益的影響。

並且,近幾年的研究發現,厚壁菌門大量存在於肥胖者的腸道內,擬桿菌門則大量存在於苗條者的腸道內。像電視廣告語那樣,厚壁菌門就是“肥胖細菌”,擬桿菌門則是“減肥細菌”。

也就是說,是肥胖還是苗條,腸道菌群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很多厚壁菌門的細菌擁有代謝糖分的基因,具有從食物中吸收大量能量的作用。如果這種類型的細菌較多,就能從少量食物中生產大量的能量,沒有用完而殘留下來的能量會轉化為脂肪,並堆積下來。即,雖然只吃了一點點,卻仍然會發胖。

另一方面”,即使吃了很多,也不會很胖”的人體內的腸道菌群中含有較多的擬桿菌門(減肥細菌)。擬桿菌門不會像厚壁菌門一般積極地吸收能量。在某種意義上,它是個馬大哈,吸收營養的效率很低。如果這種類型的細菌較多,即使吃了很多很少的一部分會轉化成能量,不會發胖。

如果是在為吃不飽發愁的時代,擁有能夠從少量食物中產生大量的能量的厚壁菌門或許更有利於工作。

但是,在食物豐富,任何時候都能填飽肚子的現代,這一功能卻適得其反,容易讓脂肪堆積、造成肥胖。

此外,是厚壁菌門(肥胖細菌)更多,還是擬桿菌門(減肥細菌)更多,很大程度上受到本人的飲食內容的左右。如果吃碳水化合物和甜食、肉食、油炸品等高熱量且膳食纖維少的食物,厚壁菌門會增加。相反,如果以蔬菜或水果等為中心,吃一些低熱量且膳食纖維多的食物,擬桿菌門就會增加。

研究報告表明,在以低膳食纖維、高熱量食品為主食的意大利孩子的體內,厚壁菌門佔據優勢地位,而在以高膳食纖維、低熱量食品為主食的非洲孩子的體內,擬桿菌門則佔據優勢

擬桿菌門的細菌可以讓蔬菜和水果等中含有的膳食纖維和低聚糖在腸內發酵,生成短鏈脂肪酸。短鏈脂肪酸這種物質能夠成為讓腸道的活動更加活躍的能量源。還有刺激大腸粘膜,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因此可以活躍腸道運動,便於腸道細菌獲取養分,提高免疫功能,逐漸改善腸內環境。通過這樣的作用,腸道菌群的健康得以維持。

也就是說,在防止脂肪堆積,預防肥胖方面,短鏈脂肪酸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必須想辦法減少肥胖細菌,增加減肥細菌”。

那麼,究竟怎麼做,才能減少肥胖細菌(厚壁菌門),增加減肥細菌(擬桿菌門)呢?

答案非常簡單。

只要減少厚壁菌門喜歡的食物,多提供擬桿菌門愛吃的食物即可。

也就是說,只要注意減少攝人碳水化合物和甜食,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的攝人就可以了

只要傾聽腸道的聲音,順應腸道,調整飲食結構,腸道菌群自然會發生變化,身體也會變得不易發胖,更容易變瘦。

因此,胖瘦都取決於每天的飲食生活。如果你想變瘦,變苗條,只需安排能夠讓減肥細菌變強大的飲食就可以了。

能否調動腸道菌群的“減肥能力”,與每天的飲食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