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的“鸡兔同笼”问题,为什么偏偏是鸡和兔?

相信读过小学的朋友都做过“鸡兔同笼”数学题,当时肯定是一脸懵逼地在心里疑问:

为什么要把鸡和兔放在一起?为什么不是鸭或鹅之类的动物?有过这样的疑问说明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同学。“鸡兔同笼”最早见于《孙子算经》(要注意的是这个“孙子”和《孙子兵法》的“孙子”不是同一个人。):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有的同学会疑问“雉”是啥?是鸡吗?雉指的是野鸡,野鸡也是鸡。

鸡兔同笼

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后来传入日本,日本人给改了,不叫“鸡兔”改叫“鹤龟算”,也就是仙鹤和乌龟,这两种动物都是象征着长寿,是不是觉得听着逼格稍微高点,不过恐怕许多人在小学连仙鹤和乌龟都没见过。不管叫啥,就是数头和腿的数学问题,还是我们的“鸡兔”比较接地气。解法其实很简单,94除以2减去35就是兔的数目12只,鸡的数目自然就是35-12=23只。

这样真的能数清吗?

《孙子算经》大约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农民对于动物的饲养已经很有经验了,经过驯化的野生动物种类也不少。比如常见的牛、马、猪、羊、猴、兔、鸡、鸭、鹅、猫、狗和鸽子等,其中牛马羊猪都是大型家畜,不可能用笼子来饲养。而猴子大多都是作为宠物来对待一根绳子就足够对付了,鸭子和鹅这种给水就变乖的可爱卖萌型的也用不着笼子。被网友吐槽千万遍的狗狗可不能和鸡、鸽等放在一起,肯定会咬得“鸡飞狗跳”,可爱的猫咪一般也都是放养。

适合家养又可以用笼子关在一起,最后还能满足吃货需求的只有鸡、兔、鸽三种动物。

鸽子的地位

可能许多吃货朋友会说,炭烧鸽很好吃,烤鸭也不错,干锅兔更能接受。请醒一醒!在古代,鸽子的地位不像今日这般,古代鸽子可是最好的通信工具,没有之一,其战略用途绝不亚于今日的互联网,怎么可能像今日这样大规模地出现在餐桌上。

所以鸽子即使关也得单独关,不可能与其它动物混合在一起,要不战争来了,想放个消息,从笼子里一摸,出来个兔子那还了得,兔子连乌龟都跑不过好吗。请允许我同情下可怜的鸡和兔,只有你们了,请卸去包袱,轻装进笼,让我们来数一数头和脚,一会就上路。

可怜的鸡和兔

可能有小学生朋友会纳闷,你开始那里的计算是怎么算的?94除以2,也就是所有的脚减半,鸡剩1只脚,兔剩2只脚(就当是这些脚被隐形起来了,砍掉的话场面难以控制);此时鸡有1头1脚,兔有1头2脚,脚比头多出的数目就是兔的数(多的脚都是兔子的),94/2-35,看到这里是不是明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