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你的皮肤为什么容易被晒伤?还不是被恐龙给逼的!



两年前登上一个风景暴美的海岛时,一下子被纯净的蓝天碧水震惊得目瞪口呆。愉快的数小时海岛游下来,回到酒店面镜时,吃惊地发现自己变成了烤龙虾,身上除游泳裤遮住的地方外,其它地方都晒得通红,又痒又痛,然后就是漫长的蜕皮时期,直到半年之后,皮肤才基本恢复原貌。

为什么人类如此怕晒,被晒伤之后又很久很久才会恢复呢?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研究员尼克·福克斯10月11日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认为这一切的源头可能要归结到几千万年前就已经灭绝的地球上一代霸主——恐怖的恐龙身上。



福克斯主要研究生活在极端环境中的动物的进化效果,以及基因变化,他找到了一种被称为索马里安氏坑鱼的穴居物种,它们在整整300万年的时间里,没有经历过紫外线和阳光的照射。通过遗传分析,福克斯发现安氏坑鱼缺乏一种被称为光复活DNA的修复系统,这种功能可以让动植物利用来自可见光的能量,修复由紫外线引起的DNA损伤,保护它们免受紫外线的伤害。最关键的是,安氏坑鱼还缺乏一种被称为D-box的调节增强子,这种增强子可以通过激活其它基因来协调和促进DNA的修复。

光复活DNA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和植物的基因中,让它们可以整天沐浴在阳光下而不会发生DNA变异;在很多动物的体内也有这种基因,所以它们也可以在阳光下自由地徜徉。然而长时间生活在黑暗之中后,安氏坑鱼在一种被称为“放松选择”的进化过程中,因为生存或适应不再依赖于这种物理特性或行为特征,导致了光复活DNA系统的逐步退化,最终丧失了这种功能。



和安氏坑鱼相似的是,在胎盘哺乳动物,包括我们人类的身体中,也没有这种特殊的DNA系统。我们又没有300万年暗无天日地生活在黑暗之中,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这就要追溯到六千多万年前的恐龙时代了,那时候所有哺乳动物的祖先都是一种卑微的蛋白质,任由时代霸主恐龙享用。它们中身体最大的也只有18厘米,体重不过一两公斤,完全无力和恐龙抗衡,以至于整天悲悲切切,哭哭啼啼,生活在恐惧之中,疲于奔命。为避免发生现在正在发生的很多动物被人类吃灭绝的惨剧,所有哺乳动物都不得不转为夜间活动,白天就在洞穴里睡大觉,因而逐渐丧失了身体里的光复活DNA。



放松选择还有很多例子,比如我们的智齿、扁桃体、阑尾和尾椎骨,由于我们不再需要它们,表达这些特征所需的遗传密码就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恶化,最终会导致它们在我们的身体中完全消失。

所以,如果你皮肤不够白,又容易晒伤,你没有必要自怨自艾,大可咬牙切齿地大骂恐龙,这些可恶的冷血动物简直害惨了我们!

当然,哺乳动物因为生活在黑暗中而集体失去光复活DNA还是一个假设,事实上还有一些相反的例子,比如一些洞穴鱼依然保留了这种DNA,一些有袋类哺乳动物也没有失去这项修复功能,研究人员还需要更多的古生物学和遗传学证据,才能强化这一非凡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