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影迷,或早或晚都会爱上刘别谦(上)

这是一个喜欢叼着雪茄,一脸坏笑的家伙。

初听这个名字,还以为是个中国的导演,这是因为刘别谦在上世纪30年代便在上海享有盛名。同样,卓别林名字的翻译也很中国化。

如果你连刘别谦的电影都没看过,还算不上影迷。每一个影迷,或早或晚都会爱上他。

这个家伙就是这么讨人喜爱。

刘别谦诞辰126周年纪念

特吕弗说过,世上有两种导演,一种到了荒岛上,岛上杳无人迹,也不会停止拍片,另一种则会放弃拍摄,因为没有观众,电影也就失去了意义。恩斯特·刘别谦(Ernst Lubitsch)是典型的后一种,他的心里时时装着观众,他没有多么崇高的艺术理念或追求,他只创作观众喜闻乐见的东西。

特吕弗这样评价刘氏的电影:“在刘别谦的电影声轨上,有对白,有音效,有音乐,还有我们的笑声。这笑声很关键,否则,他的电影就不存在了。他那些电影故事中的省略手法之所以能完美奏效,全因为我们的笑声填补了戏与戏之间的空隙。”

很多人不知道,刘别谦在德国,是作为一名喜剧演员进入电影行业的。在这之前,他是一名话剧演员。1913年,德国电影创立不久,一切都显得稚气未脱。很快刘别谦有了自己固定的银幕角色:一个好心的犹太乡下人,总是以办蠢事始,以交好运终。

第一次饰演主角是在电影《公司的骄傲》中,影片大获成功,次年拍摄了续集,比第一部更加轰动,刘别谦也由此成为一位电影明星。

然而好景不长,第一次世界大战到来,喜剧片、闹剧片被迫退出电影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为战争服务的“爱国主义电影”。刘别谦刚起步的电影生涯即陷入停滞,他曾回忆道:“我已经打上了(喜剧演员)的印记,却没有人再写适合我饰演的角色,我在刚刚拍了两部成功的影片后,一下子又徘徊在电影的大门之外了。我不想就这样善罢甘休,这时我认识到,我必须为自己创作角色。于是,我同一位朋友合写了一部独幕剧,把它卖给了联合公司。这部影片由我自己导演,并饰演主角。我就是这样成为导演的。要是当初我的演员生涯进展顺利,也许我后来就成不了导演了。

1914年~1918年上半年,刘别谦共拍了包括《捉迷藏》(1915)、《平库斯鞋店》(1916)、《女装之王》(1917)、《欢娱牢房》(1917)在内的30余部影片。这些影片大都是独幕剧至三幕市民喜剧,刘别谦除了担任导演,有时还是编剧之一,或饰演主角。

1918年,一战结束,德国经济大萧条来临了。人们饱受饥馑冻饿之苦,精神上痛苦压抑,这反而促成了色情电影与历史题材影片的兴盛。历史电影此前一直是意大利人的强项,战后,德国接过了这一棒。

《平库斯鞋店》,刘别谦担任主演

当时刘别谦是乌发公司(Universum-Film AG.,简称UFA)的导演,他借助乌发公司的巨大财力与技术条件开始转向拍摄大型历史片、史诗片。在《木乃伊的眼睛》(1918)中,他首次启用波兰女演员波拉·尼格丽(Pola Negri)扮演女主角,影片使她一举成名。之后又在《卡门》(1918)、《杜巴里夫人》(1919)、《祖母伦》(1920)、《山猫》(1921)、《火焰》(1922)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德国无声电影时期的著名影星。

《木乃伊的眼睛》同时也是埃米尔·雅宁斯(Emil Jannings)的成名作,他还在刘别谦的其他许多重要影片中担任主角,是德国无声电影时期声名显赫的影星。

《木乃伊的眼睛》

1919年是重要的一年,27岁的刘别谦先后拍出了《牡蛎公主》、《陶醉》、《杜巴里夫人》、《真人玩偶》等影片。其中,《牡蛎公主》这一讽喻性、童话式的喜剧片,为他作品中微妙的幽默和高度的视觉艺术定下了基调。刘别谦称这部影片是他的“第一部风格鲜明的喜剧”,是他“由喜剧走向讽刺的第一步”。

影片获得了热情的赞赏:“这部喜剧从整体上看是一部上乘之作,此前还没有一部德国喜剧影片能够像这部影片这样展现出如此高雅的风格。”可以说,刘别谦为德国喜剧创立了一个新的风格样式,这种风格和“刘别谦笔触”(Lubitsch Touch)紧紧相连,成为他作品的标签。对于他的这一功绩,德国著名电影评论家西格弗利特·克拉考尔曾指出:“倘若没有刘别谦,那么那时德国的喜剧电影几乎是不值一提的。”

《牡蛎公主》

“刘别谦笔触”究竟是怎么来的?这其实是一个广告员的灵机一动,从来没有人给它真正下过定义。电影研究者安德鲁·萨里斯说它是“揪心的哀伤和最快乐的片段之间的对位法。”学者葛里格·费勒认为是一种叙事手法:“打断剧情的更迭,将注意力集中到某个对象或小的细节上,以诙谐风趣的方式评论主干内容或突然揭示其与主干内容的关系。”也有人认为那是一种意趣:“世故、风格化、微妙、风趣、迷人、雅致、令人愉悦、优雅的若无其事及放肆的情色味道”,“在影片最快乐的时刻,融入辛辣的悲伤。

刘别谦本人的说法则是:“这样的东西即使存在,我也不知道是些什么。那只存在于大家的脑海里。假如我意识到它的存在,恐怕它就会消失。”

《杜巴里夫人》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