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丨瑞安检察的“变”与“不变”「瑞检第254期」

检察机关重建40周年!

1978~2018

40年风雨兼程,40年薪火相传,代代瑞检人共谱检察事业华彩乐章,点滴积累共铸法治中国深厚基石。检察故事,构筑检察人生命的轨迹;检察故事,亦是中国司法向前的脚步。请看——瑞安检察40年的“变”与“不变”。

“变”· 院貌变迁

“院貌变迁”(←←←向左滑动图片浏览更多内容)

“变”· 办案环境

“办案环境变化”(←←←向左滑动图片浏览更多内容)

“变”· 人员更替

“人员更替”(←←←向左滑动图片浏览更多内容)

“不变”·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向左滑动图片浏览更多内容)

“不变”·检察情怀

瑞检退休检察官潘玉红(向↑↑↑滑动图片浏览更多文字)

潘玉红1983年进入瑞安市检察院工作, 30余年从检生涯,引领了一代巾帼女检察官,她勤学上进、无私奉献,给检察事业留下了无形的宝贵财富。

在那个法律书籍匮乏的年代,潘玉红一有空就及时整理内卷,通过整理内卷去了解办案流程,以及每个同志办案的特点,从中学习每个同志办案的优点。只要有需要,潘玉红也绝不含糊,自己下乡补证,在拥挤的人群中踏上农村的三轮板车在弯曲的乡村小路上颠簸前行,饿了就路上吃点面包馍,有一次还差点翻了车。

据不完全统计,潘玉红全年加班达960余小时。她曾经为了突破一个复杂案件同犯罪嫌疑人同吃同住两天两夜,案件最终因她的坚持取得了重大突破。遭逢连日的高烧和咳嗽,她也坚持上班、加班,直到手头工作办理完毕后去医院打挂针。

后来,潘玉红升任副检察长,分管侦查监督工作。在她分管期间,侦监科立案监督的质量和数量全省领先,连续8年获全省先进。

瑞检90后年轻干警 蔡雅芝(向↑↑↑滑动图片浏览更多文字)

“在未检部工作的两年里,我接触到了许许多多孩子。他们,都是迷途的羔羊。而我们,就是要帮助他们找到回家的路。这是责任,这是使命,这就是我想为社会做的一点点事。”

2017年11月份,瑞安检察院未成年刑事检察部对一位涉嫌盗窃罪的外地籍未成年人小熊(化名)做出了相对不起诉处理。当小熊从看守所里被释放出来后,照理说经办人蔡雅芝的工作已经完成了。然而,刚出狱的小熊身无分文、无亲无故,吃饭和住宿的问题一直萦绕在蔡雅芝的心头。她当即向科长汇报,由科长出面联系了瑞安一家负责未成年帮教的公益组织。在未成年人临时庇护点里,小熊得到了很好的照顾。次日,在蔡雅芝的叮嘱下,小熊联系上了外地的姐姐,并最终顺利回家。

如果那天没有送他去到临时庇护点,他会怎么样?蔡雅芝不敢想象,她只知道——在当时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到他,因为这是她作为一名检察人的担当与责任。

“不变”·创先争优

近10年来5次被评为浙江省先进检察院;3次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被最高检荣记集体一等功1次;还被评为检察系统最高荣誉——全国“模范检察院

”。更有许许多多优秀的瑞检人以不懈的努力为瑞检荣誉墙添砖加瓦。

“创先争优”(←←←向左滑动图片浏览更多内容)

纵观瑞安检察40年——

“变”的是设施环境、人员更迭,“不变”的是检察情怀,是心中价值的尺度、身上苦干的韧度、行间办案的态度,是对业务的钻研、对荣誉的进取、对办案的严谨、对打击犯罪的铁腕。检察故事里有司法公正,有人间温情,有悔恨的泪水,有辛勤的汗水,有残酷的犯罪,有社会的关切……检察故事永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