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中山八路

中山八路

一個城市一條中山路

廣州的中山一路到中山八路

更加是

貫穿整個廣州老城區

說起中山八路不得不提這個不可或缺的共同回憶

廣州電車總公司

還記得小時候坐的電車

是那種鐵座椅木板地面

冬天坐上去感覺好冷

後來換成了塑膠座椅

也從沒有空調變成有空調了

除了電車這裡的公交站場

四通八達鏈接了老西關和新越秀

而換上了更多現代化的設備之後

整個感覺高大上了

相反陳舊斑駁牆面的電車總公司反而越來越有味道

電車辮穿梭在現代化的建築之間

歷史與現代交融

想當年,電車連通荔灣到越秀東山

尤其是從中山八到東山口的107

和中山八到海印橋腳的104

幾乎每一個在中山八路住過的人都肯定搭過

不變的是

大家也總習慣在這裡期待著自己的歸家路

電車以外當其時中山八路作為廣州重要的交通要塞

通向佛山最大的客運汽車站

選址落地在這裡

四通八達的交通立交

也是小時候跟著媽媽去芳村最方便快捷的方式

鐵路也是一直從這裡飛馳而過

加入地鐵之後也更加多元化

改變了大家更多的生活方式

上班逛街大家都更加依賴地鐵了

只可惜有些也隨時歲月流逝了

比如荔湖大廈裡面的經常去一盅兩件的茶樓

回憶起想當年荔灣四足鼎立的茶樓

太湖、富力宮、泮溪、荔灣湖茶樓

雖然四間裡面只剩下泮溪一間保留昨日的輝煌

但是看到路人的叔叔喝完茶散完步拿著兩籠雀的模樣

突然好懷念小時候爺爺帶上自己去荔灣湖划艇的感覺

老人家喜歡在荔灣湖公園散步

除了去泮溪飲茶之外

更加是因為有一大班茶友

樓下的兒童批發市場

相反十年如一日屹立不倒

全廣州兒童最愛的遊樂園

感覺都搬來這裡了

經過這裡大家總能看到很多爺爺奶奶

動用自己的火眼金睛來幫自己孫仔孫女

選一件合適的小禮物

來自世界各地的淘寶買家

也都紛紛來這裡拿貨

大家大包小包從這裡滿載而歸

除了傳統小時候就經常媽媽帶我來買衫

荔塘大廈以外

現在批發市場也在中山八路越開越多落地生根

從工廠日漸壯大的富力廣場

賣的東西更是除了小童的衣服

到小童的玩具奶粉紙尿片一應俱全應有盡有

甚至乎現在變成了連成一片的商鋪

一走進中山八就是童裝的世界

說起中山八路不得不提裡面歷史最悠久的黨恩新街

在上世紀60年代

這裡是豪華住宅區安置了當時如意坊80%的水上居民

為了感謝當時政府的關懷

所以命名為“黨恩新街”

還有從古到今一樣繁華熱鬧的周門大街

時至今日黨恩新街變成了嶄然一新的經適房

高樓林立,居民眾多

所以每天到了上班繁忙期間

都有好多人在這裡等車去返工

還記得以前樓下有一檔賣蛋撻的

雖然沒有明確的招牌

但是那種蛋香的濃郁

無論以後吃過多少間都無可取替

熟悉的味道

就不得不提以前翻12中

中午休息總要同小夥伴

出來一人食一個雪糕

只可惜小時候的華僑小學

現在已經變成了荔灣區少年宮

如今的64中

已經見不到市幼教職中的影子

可是東駿麗景苑的籃球場足球場完好保留下來

東駿麗景苑樓下的周門大街每日車水馬龍

中山八一天的繁忙就是從這裡開始

而樓下的商鋪都也經歷這

一代接一代的輪換更替

而隱藏在鬧市中心的東駿

樓下也因為這一片批發市場的繁華

衍生出越來越多的食肆超市

其中樓下的華潤萬家最深印象

就是每一次春遊秋遊時候

叫媽媽帶我去掃貨買零食

還有最開心的是幫我在隔離的pizza hut

求了媽媽一個暑假的時間

終於答應在我生日的時候可以約上幾個好朋友

一起來這裡辦一次生日party

還有隔離的OK便利店

提供了一個舒服的角落比大家休息

得閒嘆杯檸檬茶

不遠處的同泰腸粉

同樣讓大家拿貨之餘提供一個落腳之地

最近搬遷沒有開門的百穗西點

雖然店面小小的可是裡面的泡芙

牛奶蛋撻、蝴蝶酥、曲奇

人人嘗過都讚不絕口

中山八或許神奇的地方就在這裡

只要好吃的東西

即便是不起眼的小店鋪經過口口相傳

每到飯點照樣可以大排長龍

回憶裡肯定少不了小學

就開始有的蝶戀花網吧 玩具商場

老人家可以在這裡發呆3-5分鐘

想想今晚吃什麼

又或者等待的過程中多了更多時間可以陪伴家人

甚至可以空下來打個電話給屋企人

想一下今晚煮什麼菜好

而路口的五類車

其實也默默方便了大家的生活

就好似呢個轉出去東風路的出口

車水馬龍,人來人往

中山八任由歲月流逝

一如既往旺中帶靜

安靜與忙碌每日在這裡更替

卻能夠好融洽地並存

或許其中都有曾經你同我忙碌的身影經過

但是每個匆匆而來的低頭一族

總能被這裡的寧靜恬然所感染

或許這就是老西關的味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