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叹」跟着老杨看古塔(二)——为了这些“秘”塔,开启极限挑战模式

老杨正在操作无人机。

老杨说:

如果说在辽阳、锦州、朝阳这种古代就是都市,建塔能够吸引足够的眼球和膜拜的话,那么在大山中荒僻道路的尽头建塔是为了什么,我并不是太了解。有些地方即使使用现代交通工具都很难到达,更不用说古时了。

在寻找葫芦岛磨石沟塔、凌源四官营子小塔、葫芦岛妙峰寺双塔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什么是“绝处逢生”,什么是“极限穿越”,虽然最终还是找到了,但如此艰难真是超乎我的想象。

今天,我就来说说那些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秘”塔吧——

灵岩寺双塔

灵岩寺双塔,建于金代,又称千山双塔,位于鞍山市千山景区灵岩寺后山。

这两座石塔藏在灵岩寺后面很不起眼的一块空地上,不仔细找还挺难发现的。在枝叶繁茂的树木遮挡下,想一个镜头把两座塔都拍全还挺难的。无人机也无法施展。

看古塔爱好者们上传到网上的双塔图片,原来冬季拍摄效果更好,因为没有任何遮挡。

香岩寺南塔

香岩寺南塔位于鞍山市千山景区香岩寺东南山上,建于辽代。

从香岩寺北塔下来,听一位施工的大哥说,15分钟就可以到南塔。但山高林密,走了15分钟,还是没有看到塔。碰上从沈阳来的一家人,我问:“大哥,知道南塔在哪里不?”大哥非常认真地回答:“兄弟,南塔在沈阳啊!”我无语。

结果,一直爬上仙人台,也没看见南塔。回程快到山下时,突然发现一条很不起眼的石径。天哪!原来南塔近在咫尺。从北塔过来到这个小路口最多也就5分钟时间,我却上了仙人台!

四官营子小塔

四官营子小塔位于凌源市四官营子镇汤杖子村小塔子沟屯大黑山下山洼内。建于辽代。

进山之前找了一位向导是这次探访成功的关键!向导是位50来岁的大姐,姓侗。路上她告诉我,有不少像我这样的外地人来看塔,很多人都迷路了,累得够呛不说,连塔的影子都没看到。

路果然难走,灌木丛和荆棘遍地,侗大姐也得时不时停下来辨认一下方向。一时不小心一根又尖又硬的荆棘刺进我的手臂,留下一个小血洞。

绕了三座小山,终于在一个山坳里见到了四官营子小塔。塔不大,但十分质朴清新。无人机拍下的画面中,我和侗大姐两人显得很渺小,背面的群山几乎看不到人类活动的痕迹,环境非常原生态。

下山时,侗大姐告诉我,那扎人的灌木叫“禁烧”,是当地冬天使用的一种主要燃料。

双塔寺双塔

双塔位于朝阳县木头城子镇召山咀村和郑家杖子村中间,道路旁边的峭壁上。均建于辽代。

网上关于双塔的地址描述不够清晰,我为此多跑了十几公里。

十分叹服古人的坚定意志,在如此陡峭的悬崖峭壁上修建这样复杂的塔,那时没有现在的电力和工程机械,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双塔形制与我看到的绝大多数辽塔都不同,更像是欧洲的古堡。

无人机飞到贴近峭壁处从纵向去观察这两座塔或拉高拉远俯视时,在大山的映衬下那种险峻的感觉更甚。

西山一塔

西山一塔,也称唐屯石塔,建于金代。位于普兰店市(今普湾新区)双塔镇唐屯村西山上。

不要以为西山一塔就在地图上的一塔村,一塔村离一塔还有好几公里远。71岁的老汉周明元自告奋勇地为我带路,他说,小时候他经常去西山一塔下面玩,路很熟。

上山途中见一辆红色外地牌照的小车,周明元说:“一看就知道是来看塔的,近些年几乎每天都有外地人专程过来看塔。”

到了山顶,石塔呈现在我眼前,实话说,这座塔粗看去就是用石板堆起来的石柱。

西山二塔

西山二塔又名名滕屯石塔,建于金代。此塔位于普兰店市墨盘乡滕屯村滕屯塔山上。

上山的路只有一条,沙石沟壑很深,坡度也很陡,典型的越野路段。无人机在十几米的高度上在二塔背后向对面和远处看去,很有些朦胧的神秘气氛。

东塔山塔

东塔山塔,位于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红帽子乡境内。建于辽代中晚期。

从地图上看,该塔距离阜蒙县红帽子乡东塔子山比较近,实际上因道路问题,看塔得从村西的两家子村山道进山。最后3公里路比较难走,开SUV或越野车比较好。

在的小路上颠簸前行,远远看到塔矗立在远处,塔下还有一群羊在闲庭信步,真是美景!放羊的是两家子村村民裴春,今年49岁。他说,村里80岁的老人都说不清塔建成的具体年代,只知道是辽代的。他还说,近年来常有外地人慕名来参观,正说着,一队外地游客模样的人从山脚下走来。裴春说:“看,又有人来了!”

十家子镇塔山塔

十家子镇塔山塔,也称闾州辽塔、十家子塔,位于阜新市阜新县十家子镇塔北村,坐落在村南两公里的塔山山顶。建于辽会同元年( 984年)。

到达该塔前有一两公里是狭窄的乡间土路,最后几百米是红砖铺的仅有两米多宽的步道,急弯且陡坡,如果开车上去的话要求驾驶技术较高。到达山腰处小庙后需徒步爬山,约7~8分钟碎石山路陡坡上行,绕塔时由于山高风力较大,步行道路狭窄,需注意安全。

路上会经过全国最大的玛瑙产品加工地——十家子镇,镇中的玛瑙加工和销售店铺粗略估计有两三千家,十分壮观。据说国内各大中城市及各大工艺品销售市场中,有近一半的玛瑙产品出自十家子。

安昌岘塔

安昌岘(音xiàn)舍利塔,原称大金国舍利塔,位于葫芦岛市南票区暖池塘镇安昌岘村东山。建于金天德四年(1152年)。

7月12日早7时19分,我从葫芦岛南票出发前往安昌岘村。刚刚进入山路,就发现前一晚的暴雨威力不小,一些路段上洪水正从上面上坡上流过冲向下面山坡。

导航在山里失去了信号,我有点担心走错路。开车涉水前行沿着曲曲弯弯的山路一口气开到安昌岘村,刚刚进村,就看到道路右侧的小山包上,安昌岘塔正静静等着我的到来。

无人机起飞后,远处一片朦胧,还挺有气氛的!

磨石沟塔

磨石沟塔位于兴城古城西北25华里的红崖子乡二道边村磨石沟屯西沟里,也即是建立在地势如袋形的山谷之一。建于辽代,先后经过两次修复,为八角九级密檐式空心砖塔。

塔身建在塔座上枋的一层仰莲上,塔身八面此塔构造既雄伟又精致,形式少见。特别是有异形文字的碑偈,可做研究辽宁省民族地方史及少数民族文字等方面的参考。

我去磨石沟塔时,途径的一段道路已冲毁,不能开车直接到达。如有人想去,可经由龙王咀村西北方向一条新修的水泥路(地图上没有)接近磨石沟塔,最好轻装带水徒步进山约1公里多左右才能到达,最好请当地人做向导引路,因为导航在那里很容易导错路。

拍摄当天运气不好,在赶往拍摄磨石沟塔的路上在龙王咀村附近的泥沼中陷车,右后轮陷得很深,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努力想办法脱困未果。

徒步求救于一华里附近只有一户人家,两个69岁热心肠的老乡(光膀子的老汉叫任学武)套上驴车来帮忙,驴累的够呛,三个人也没能把车弄出来。后来还是走到更远一些农户集中的龙王嘴村里,找到了村长刘亮,他把自家的卡车开过来,终于把我的车拖出了泥沼。

村长还自告奋勇地带我去山里找那座磨石沟塔,由于几天前的暴雨冲毁了山里的砂石路,越野车也无法到达了,只好放下车背上无人机和照相机跟着村长徒步进山,终于在19点半左右到了磨石沟塔的跟前。

此时,时间已经过去两个多小时,原本五点多非常好的光线,变得黯淡无光了,不过毕竟看到它了,趁天色完全暗下来之前完成了航拍。

摘自: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