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智慧:清净心——克制贪欲是需要技巧的

开悟修炼故事:只有清除妄念,才不会被世事所迷感

慧能禅师见弟子终日打坐,有一次便问道:你为什么终日打坐呢?

弟子十分礼貌地回答:我在参禅!

慧能禅师说:参禅与打坐完全不是一回事。

弟子回答:可是你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守住容易迷失的心,清净地观察一切,终日坐禅不可躺卧吗?

慧能禅师说:终日打坐,这不是禅,而是在折磨自己的身体。

弟子糊涂了。慧能禅师紧接着说道:禅定,不是整个人像木头、石头一样地死坐着,而是一种身心极度宁静、清明的状态。离开外界一切物相,是禅;内心安宁不散乱,是定。如果执着人间的物相,内心即散乱;如果离开一切物相的诱惑及困扰,心灵就不会散乱了。我们的心灵本来很清净安宁,只因为被外界物相迷惑困扰,如同明镜蒙尘,就活得愚昧迷失了。

弟子躬身问道:那么怎么样才能祛除妄念,不被世间之事所迷惑呢?

慧能禅师说道:思量人间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间的邪恶,就化为地狱。心生毒害,人就沦为畜生;心生慈悲,处处就是菩萨;心生智慧,无处不是乐土;心里愚痴,处处都是苦海了。

弟子终于有所醒悟。

开悟修炼故事:只知贪程,不觉蹉跎

金山昙颖禅师,十三岁归投到龙兴寺出家,十八岁时游京师,住在李端愿太尉花园里。有一天,太尉问他道:请问禅师,人们常说的地狱,究竟是有呢?还是没有呢?

昙颖禅师回答道:诸佛如来说法,向无中说有,如眼见空华,是有还无;太尉现在向有中觅无,手措河水,是无中现有,实在堪笑。如人眼前见牢狱,为何不心内见天堂?忻怖在心,天堂地狱都在一念之间,善恶皆能成境,太尉但了自心,自然无惑。

太尉道:心如何了?

昙颖道:善恶都莫思量。

太尉道:不思量后,心归何所?

昙颖道:心归无所,如《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太尉道:人若死时,归于何处?

昙颖道:未知生。焉知死?

太尉道:生则我早已知晓。

昙颖道:请道一句,生从何来?

太尉正沉思时,昙颖禅师用手直捣其胸曰:只在这里思量个什么?

太尉道:会也,只知贪程,不觉蹉跎。

昙颖道:百年一梦。

太尉李端愿当下有悟,而说偈曰:

三十八岁,懵然无知;及其有知,何异无知?

滔滔汴水,隐隐惰堤;师其归矣,箭浪东驰。

开悟修炼故事:水中和陆上,两处都失败

很久以前,梵授王在波罗奈治理国家,菩萨将他转生为树神。

有一天,一个渔民带着鱼钩,与小儿子一起到渔民经常去捕鱼的水池钓鱼。他投下鱼钩,没想到鱼钩钩住水底下的一个树桩,怎么拉也拉不上来。

他心中暗想:肯定是钩住了一条大鱼。我让儿子回去告诉他妈妈,让她想办法与邻居们吵起来,这样,谁也顾不上来这里,这条鱼就归我一个人了。

于是,他吩咐儿子:孩子,去告诉你妈妈,我们钓着了一条大鱼,让她和邻居们吵架。

孩子走后,他还是拉不动鱼钩。他担心绳子被拉断,便脱下衣服,放在岸上,自己一头扎进水里去摸鱼。结果他撞在树桩上,把双眼撞瞎了。同时,有一个小偷把他放在岸上的衣服也偷走了。

他疼痛难忍,用手捂着双眼,摇摇晃晃地爬出水池,摸索着寻找衣服,而此时他的老婆正在想法和邻居吵架。她把棕榈叶挂在自己的一只耳朵上,在一只眼睛上涂抹了黑烟灰,怀里抱着一只狗,到邻居家串门。

一位女友对她说道:你把一只棕榈叶挂在耳朵上,一只眼睛涂上了黑烟灰,怀里抱着狗,像抱着宝贝儿子,到处串门,难道你疯了?

我没有疯。你怎么无缘无故出口伤人?咱们到村长那里去评理,我要让他罚你八个金币。

这样,两人吵吵闹闹地来到村长那里。村长问清吵架缘由,便判这装疯闹事的女人有罪。于是,人们把这女人捆起来,用鞭子抽她,命令她快交罚金。

树神看到这个女人在渔村以及她丈夫在森林中的不幸遭遇,站在树权上说道:人啊!你在水中和地上都做了错事,因而才会两头倒霉。

说罢,念了一首偈颂:眼瞎衣服丢,老婆耍无赖。水中和陆上,两处都失败。

开悟修炼故事:黄金如毒蛇

一天,释尊带着阿难在舍卫国的原野上漫步。

释尊忽然停步说:阿难,你看前面的田埂上,那块小丘下藏着可怕的毒蛇!

阿难停下了脚步,随着释尊手指的方向望去,看了之后也说:果然有条可怕的大毒蛇。

这时附近有个农夫在耕田,他听见了释尊和阿难的对话。听说田里有条毒蛇,便走向前探看,在那块小丘似的土包下,发现了埋在土里的一坛黄金。

明明是一坛金子,可这些和尚偏偏说是毒蛇,真不懂他们怎么想的。谁能有我这样的运气,锄地锄得一坛黄金,带回家去,下辈子也不愁吃喝了。农夫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挖出那坛金子,匆匆带回家去。

原先穷困潦倒的农夫连一日三餐都成问题,现在突然发了笔横财,自然乐不可支,开始大量地添置着新衣、家具,顿顿都吃精美的食物。同村的农夫们颇感疑惑,流言四起,一传十,十传百,没过多久就传到官府,官吏把他找来问话说:听说你向来很穷,最近一夜之间成了大富翁。这钱是从哪里来的,是偷的吗?快从实招来。

农夫无法回答,被扣在官府,整日逼问,不胜其烦,但又无法证明自己不是小偷。家人花钱买通官吏,只希望能保住他一条性命,但所有的钱都花光了,仍然救不出他。

农夫最终被宣判了死刑。受刑这天,农夫望见断头台,心中恐惧万分,口里不断叫嚷道:那的确是条毒蛇啊,阿难!真是条大毒蛇啊。世尊!

官吏听见这怪异的言论,认为其中必有缘故,就将此事禀告了国王。

国王把农夫叫来问道:你犯了偷盗罪。受刑时不断地叫嚷:‘那确是条毒蛇啊,阿难!真是条大毒蛇啊,世尊!’到底是什么意思?

农夫惶恐地禀告国王说:大王啊!有一天我正在田里耕作,释尊带着弟子阿难从这里经过。他们看见埋藏黄金的地方,都说有条毒蛇,是条大毒蛇,可我却不相信,偏偏挖起金子搬回家里。我今天落到这个地步,才明白黄金是条大毒蛇的真谛。黄金能使我富贵,也能使我丧命,它实在比大毒蛇更可怕啊!

开悟修炼故事:过分地贪婪必死于贪婪

有一次,世尊释迦牟尼在法会上给诸比丘僧讲述了一个很久以前的开悟故事。

有两个商人各带领着一支有500个商人的商队,在波罗奈地区筹集了金钱、资粮,准备好许多帆船,决定远行寻宝。

他们扬帆起航,乘风破浪,驶向大海深处。商船在大海中行驶了很长时间。这一天,他们突然发现一座宝岛出现在他们的眼前。在那个岛上有众多的珍宝、美女,使他们一个个都看得目瞪口呆。

这时,第一队商人的头领看到此景,随即说道:我们舍财舍命去寻宝,辛辛苦苦来到这里,这里的美女、财宝无奇不有,人生一世能享受这些也就足矣!我们不如就住在这里吧!

可是,第二队商队的头领看到此景,冷静地说道: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这个宝岛虽无奇不有,但一定不会长久的!

众人听了,正在犹豫不决之际,正好,有一个天女路过此处,心中怜悯这些商人,便在空中对众商人说道:你们在此地虽然暂时能享受一些快乐,但这一切都将不长久,再过七天,这个小岛将要被大海吞没!

这个天女说完,即消失而去!

又有一个魔女从此经过,她想让这些商人都被大海吞没,即在空中对众商人说道:你们不要走,这个宝岛怎会被海水吞没呢?如失去机会,这些钩人魂魄的美女、奇妙的珍宝,再去哪儿找呢?刚才那个天女是骗你们呢,你们可别相信她所说的!

她说完后,也随即消失而去。

那第一队商人的头领听后,即对他的手下说道:你们不要信那第一个天女的话,我们大家还是呆在这岛上,享受五欲之乐吧!

第二个商队的头领则对他的手下说道:你们切莫因为贪享一时之乐而将性命丢掉,还是快快装些珍宝,不要贪恋此地。那第一个天女的话是真实不虚的啊!

果然,过了七天,如第一个天女所说,大海的波涛将宝岛吞没了。第二个商队的人,由于早有防备,都呆在船上,所以安然无恙。而那第一支商队的人,由于只顾贪恋玩乐,都被大海吞噬了。

开悟修炼故事:人总是糊涂到所以然处

一位禅师来到一富庶人家,主人盛情款待之后,要送一件珍贵的东西给禅师,于是便带禅师来到他珍藏宝物的箱子前。打开一看,里面有许多金银珠宝。禅师问道:这都是你的?

主人得意地说道:是的!

禅师说:太少了。

主人很惊讶地问:禅师,难道你也有?

禅师说:我有的比你多得太多了,无法计算。

主人说:在哪里?

禅师又说:你看,你这么多金银珠宝,又不敢戴。戴了走在街上怕人家把手砍断;又不敢放在家里,放了怕有人偷。放在保险箱里,一个礼拜来看看、摸摸,这就算是自己的,那太简单了。我到每个珠宝店,叫他拿出来给我看看、摸摸,都是我的,那跟你有什么差别?

禅师接着说:人总是糊涂到所以然处!不知道用这些钱财去布施做好事,不知什么是真实功德,是可带得走的。世尊说众生愚痴、颠倒,就因为这些了。主人听后,心中便有所悟。

开悟修炼故事:算计别人大都难有好结果

一个狡猾的古董商人来到一座寺庙,看到佛堂里有一张古代皇族的桌子。雕刻精美,木质稀贵。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实际价值。都可称之为绝品。于是商人便开始左右盘算着他从小惯用的伎俩。

正好一个小和尚将那张桌子搬出来晾晒。于是商人上前便说:这真是张精美的桌子。

小和尚并无言语,继续忙着。

商人马上又叹道:和我家的那张简直太像了,唉!只可惜是赝品。

小和尚仍没作声,只是好奇地看着他。

商人转而道:我的那张在搬家时给弄坏了两条腿,小师傅可否将此桌子卖于我?我愿出一千块的高价。

小和尚便问:施主既然说这个是赝品,那买它何用?

商人笑道:我是想用它的腿来代替我的那件真品。这样一来,你也可以用这笔钱买张新的桌子,我也可以使我的那张真品恢复原貌,两全其美,也算你成全一桩好事,积累公德。如何?

小和尚一想,也是如此,便答应卖掉它。

此时的商人,一边很兴奋地勉强压抑住自己的狂喜,心想这张桌子起码能卖十万块以上。竞花一千块买下;一边抱怨自己出的价太高,并要求小和尚帮他搬出来,等他来接。说完便三步当两步地去叫车去了。

此时小和尚担心商人的车太小,装不下这张桌子。心想商人用的是桌腿,不如将桌子分为两半,好装运些。于是便拿锯将桌子从中间拉开。

当商人回来后看到此场面,气得目瞪口呆,又无话可说。

开悟修炼故事:死在了钱袋旁边

有一个人潦倒得连床也买不起,家徒四壁,只有一张长凳,他每天晚上就在长凳上睡觉。一日,他向佛祖祈祷:如果我发财了,我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

佛祖于是就给了他一个装钱的口袋,说:这个袋子里有一个金币,当你把它拿出来以后,里面又会有一个金币,但是当你想花钱的时候,只有把这个钱袋扔掉才能花钱。

那个穷人就不断地往外拿金币,整整一个晚上没有合眼,地上到处都是金币。这一辈子就是什么也不做,这些钱已经足够他花的了。每次当他决心扔掉那个钱袋的时候,都舍不得。于是他就不吃不喝地一直往外拿着金币,屋子里装满了金币。

可是他还是对自己说:我不能把袋子扔了,钱还在源源不断地出,还是让钱更多一些的时候再把袋子扔掉吧!

到了最后,他虚弱得连把钱从口袋里拿出来的力气都没有了,但是他还是不肯把袋子扔掉,终于死在了钱袋旁边,屋子里装的都是金币。

开悟修炼故事:克制贪欲是需要技巧的

某寺中有一个和尚。已经修行了很久都无法得道。其实他没有其他的毛病,就是贪吃贪喝,别人吃一钵饭就够了,可是他总觉得不够,吃了还想再吃。有时明明已经吃不下去了,还是要求别人施舍给他。

眼见比他晚进来的师弟们都一一得道,他很苦恼地请教师父:为什么我这么认真刻苦地修习佛法,却一直没有得道呢?

这位老禅师回答说:正是因为你贪吃,所以一直没有得道。你不用着急,这样吧!明天我为你准备一餐饭,等你吃完后我再为你说法。

第二天他一起床,便急忙赶到师父那里。老禅师就端出一钵满满的小米粥,旁边放着一个空盆。钵里的粥不断冒出热气,还散发一阵诱人的香味,看得出来是刚做好的小米粥。

老禅师说:这一钵小米粥归你了,你可以把它吃得精光,吃得像旁边的空盆一样空,不过你要知道,这是刚出锅的粥,要等它稍微凉一点之后,你才能吃。

但是他一闻到小米粥的香味就控制不住自己,很想马上把它喝掉,免得一会儿有人来分享,于是他低下头对着那钵热腾腾的小米粥使劲吹着,想让粥快点凉下来。

刚吹了一会儿,他就急着问禅师:这粥已经凉了,我可以吃了吧?

禅师盯着他说:小米粥就算被你吹凉了。可是你的心还是热的。你应该把粥看作是不干净的东西或者是一碗清水,这样你才能使自己的心冷却下来。

他茫然地听着禅师的话,似乎听懂些什么。可是还是迫不及待地端起钵开始喝小米粥,结果小米粥太烫,他不得不吐出来,刚好吐在面前那个空盆中。

这时,禅师指着他刚吐出来的小米粥对他说:你现在再把它吃掉。

他惊讶地回答说:这已经是不干净的东西了,怎么能再吃下去呢?太恶心了。

这时禅师便对他说:只要你把一切饮食看作是别人的鼻涕或呕吐物,你的心自然会清净下来,内心清净才能深入了解佛法要义。修得正道。

和尚恍然大悟,很快改掉贪吃的恶习,刻苦用功,后来果然进步神速,终成为了一介高僧。

开悟修炼故事:凡事有度,一切适可而止

佛下山游说佛法,在一家店铺里看到一尊释迦牟尼像,青铜所铸,形体逼真,神态安然,佛大悦。若能带回寺里,开启其佛光,记世供奉,真乃一件幸事,可店铺老板要价五千元,分文不能少,加上见佛如此钟爱它,更加咬定原价不放。

佛回到寺里对众僧谈起此事,众僧很着急,问佛打算以多少钱买下它。佛说:五百元足矣。众僧唏嘘不止:那怎么可能?

佛说:天理犹存,当有办法,万丈红尘,芸芸众生,欲壑难填,得不偿失啊,我佛慈悲,普度众生,当让他仅仅赚到这五百元!

怎样普度他呢?众僧不解地问。

让他忏悔。佛笑答。众僧更不解了。佛说:只管按我的吩咐去做就行了。

第一个弟子下山去店铺里和老板侃价,弟子咬定四千五百元,未果回山。

第二天,第二个弟子下山去和老板侃价,咬定四千元不放,亦未果回山。

就这样,直到最后一个弟子在第九天下山时所给的价已经低到了二百元。眼见着一个个买主一天天来、一个比一个价给得低,老板很是着急,每一天他都后悔不如以前一天的价格卖给前一个人了,他深深地怨责自己太贪。到第十天时,他在心里说,今天若再有人来,无论给多少钱我也要立即出手。

第十天,佛亲自下山,说要出五百元买下它,老板高兴得不得了——竟然反弹到了五百元!当即出手,高兴之余另赠佛龛台一具。佛得到了那尊铜像,谢绝了龛台,单掌作揖笑日:欲望无边,凡事有度,一切适可而止啊!善哉,善哉……

开悟修炼故事:生命不能太沉重

一个青年背着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为长久的呼喊而喑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找到快乐?

大师问:你的大包裹里装的什么?

青年说:它对我可重要了。里面是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靠着它,我才能走到您这儿来。

无际大师带青年来到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

上岸后,大师说:你扛了船赶路吧!

什么,扛了船赶路?青年很惊讶,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

是的,孩子,你扛不动它。大师微微一笑说,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华,但须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沉重。

开悟修炼故事:我只要一两文钱就能够维持生命

禅师们是思考人生大哲学的,精神世界极为丰富,而他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却是十分简朴的。《缁门崇行录》中记录了历代高僧的修行情况。

扁担和尚一生只拾橡栗为食。

永嘉禅师不吃锄头种的菜,因为他怕锄头杀生。

慧林禅师一双鞋子穿了整整20年,遇到平软的地就脱下鞋子赤脚行走。

通慧禅师终年一衣一服,衣服补了再补,不管冬天和夏天都是穿同样的一套衣服。

慧开法师不管接受大小的施舍,马上分散救济贫苦的人;行因法师在庐山的佛手岩修行时,天天跟鸟兽为伴,那些动物都很温驯地亲近他,没有一点儿惧怕。后来他很潇洒地站着死去。

慧熙禅师一个人住在岩洞里,不接受居士供养的房舍,日中一食,坐垫周围都是灰尘杂草。衣服敝陋,仅能避免风寒,冬天穿一阵,夏天就挂到壁上。

道法禅师主持兴乐、香积二寺,领众有方,严于律己,不受别请,不预僧食。乞到的饮食布施虫鸟,夜晚脱衣露坐,以饲蚊蚋。后入定见弥勒佛脐中放光,照烛三恶道,于是更加精进,常坐不卧。

大梅和尚参访马祖禅师,明心见性以后,隐居在深山中涵养,有人要请他出来当官,大梅和尚很幽默地回答说: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富上法师,坐在道路旁边读经,身边放着一顶大斗笠来化缘。因为马路偏僻,来往的人很少,所以他没什么收获。有人问他说:大师,您为什么不到城里人多的地方去化缘呢?他回答说:我只要一两文钱就能够维持生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