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五国还会再次统一吗?|Booker不客



2005年2月18日,执政长达14年的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哈萨克斯坦议会发表国情咨文时充满激情地说“中亚近500年来首次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地区。大国为自己在区域内的经济领导地位而争夺,我们对待这一全球地缘经济问题的立场正确与否,显得非常重要。现在我们面临着一个选择,是继续充当世界经济永久原料型的附庸、等待下一个帝国的到来,还是走向中亚地区正规的一体化?我希望是后者。我们未来的一体化,是通向地区稳定、进步和经济独立的道路。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地区才会得到世界的尊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安全保证,并有效地与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作斗争。我建议成立一个

中亚国家联盟。”




由此,联盟的声音自苏联解体后再次出现在中亚上空。然而,除了吉尔吉斯斯坦积极响应外,其他中亚国家皆沉默以对。苏联已经过去27年,中亚能否再次走向统一,统一的中亚能够带来什么?今天的文章,就让我们来探知中亚未来再次走向统一的可能性。

『 统一,中亚共同的记忆

对于中国人来说,遥远的“夏商周”创造了统一的文化,这种文化赋予了乱世诸侯一统华夏

使命野心。对于中亚来说,辽阔的俄国和强大的苏联就是它的“夏商周”,它们虽已远去,却让曾经统一的历史存留于中亚民族的记忆之中。

其实,统一的中亚远不止俄国和苏联,早在公元9世纪,波斯人所建立的萨曼王朝就统一了中亚大部分。而在10世纪到13世纪间,突厥人逐步强大,几乎整个中亚都成为突厥人所建立的喀拉汗王朝、加兹尼王朝、塞尔柱王朝的领土,此后蒙古人入主中亚,中亚归属于察合台汗国


察合台汗国,始建于1222年,是蒙古帝国四大汗国之一。



14世纪中期,突厥贵族帖木尔以中亚撒马尔罕

为中心,建立强大的帖木尔帝国。此后锡尔河北部的乌兹别克人南下,建立起乌兹别克布哈拉汗国,取代了帖木尔王朝的统治。19世纪末,四处扩张的沙皇俄国统一了中亚各国并使之成为帝国广阔领土的一部分。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苏联继承沙俄衣钵,中亚成了苏联的一部分。从波斯人到突厥人、从蒙古人到俄国人,中亚虽几度易主但却长期保持了相对统一的历史局面,这是中亚共同的记忆,它为中亚再次走向统一提供了历史依据



1991年,一纸《主权国家宣言》让苏联广袤的中亚部分一夜之间变为五个主权国家。与解体后的俄罗斯和波罗的海三国不同,独立后中亚五国仍然保持兄弟般的关系。这种密切的关系很大程度得益于他们的领导人。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领导人长期执政,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有着浓厚的苏联情怀。他们成长于苏联时代、学习于苏联时代,在苏联时代走向各加盟国权力的巅峰,这些因素如同血液一般在他们身上流淌,苏联这个大家庭虽早已不复存在,但中亚五国曾经一家人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这将为中亚再次走向统一“添砖加瓦”



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授与乌总统予米尔济约耶夫一级“友谊”奖章。表达对其发展中亚五国关系的感谢


『 统一,意味着更强大

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席卷全球,经济一体化风靡各地,各国力求通过经济一体化打通国家经贸往来障碍。

经济一体化必然导致地区共治进而推动政治一体化,欧盟正是这一理论的产物。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抱团取火”,政治经贸往来密切,共同度过了解体后经济改革转型的艰难时期。1994年 “中亚经济联盟”成立,四年后更名为“中亚经济合作组织” ,从而开始了中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为中亚走向联合统一铺平了道路



统一的中亚将更有力地应对苏联遗留的环境恶化与生态破坏问题。从1954年开始,苏联用了短短十年时间就从中亚地区开垦了约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苏联粮食年产量随之增加了三分之二但很快苏联就为这种无视自然的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60年中亚境内接连出现了大面积黑风暴,仅哈萨克新垦区农田就被毁约20万平方公里,新垦区农耕系统几乎瘫痪,连上千公里以外的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南斯拉夫都尘雾迷漫。



苏联留给中亚的巨大“伤痕”—一望无际的荒漠(图中黄色部分)


更要命的是,苏联在卡拉库姆沙漠附近修建卡拉库姆列宁运河,每年从咸海水源阿姆河和锡尔河中调水截流大量河水灌溉农田棉田,导致下游的咸海水位急剧下降,面积骤减,进而分裂成相对独立的两部分。




为保护北咸海,2003年,哈萨克斯坦修建大坝阻断了咸海南北流通。然而,这种截留举措无异于给几乎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南咸海判了死刑。由于缺乏北咸海补给,南部咸海在水面持续下降之后成东咸海和西咸海两部分并面临彻底干涸的危险。






哈萨克斯坦修建截留水坝卫星图



无论是沙化的耕地还是锐减的咸海,都与发源于帕米尔高原的河流息息相关。然而这些河流往往流经中亚多国,经由各国打算的河水根本难以拯救日益荒芜的耕地和日渐缩小的咸海。哈萨克斯坦修建水库正是这种利益纠葛与短浅目光的产物。中亚环境与生态的恢复需要一个联合或者统一的中亚

『 统一,充满未知

然而,中亚的再次统一也充满了未知与不可能。五国虽然历经数次统一,但这种统一往往使它们在风光一时之后迅速衰落,最终以分裂走向失败。强大的苏联时期,中亚作为超级大国的一分子风光无限,但苏联的解体又给中亚以重创,这种危害延续至今,很多中亚国家自苏联解体后经济一蹶不振、社会长期动荡不安,这让中亚国家再次面对统一问题时变得谨小慎微



2005年3月吉尔吉斯斯坦发生郁金香革命,结果使该国总统阿卡耶夫被迫辞职飞往莫斯科。



如果说曾经的失败对结盟只是一段灰色的记忆,那么

民族问题就是统一面临的最大挑战。中亚虽然纵横千里于亚洲腹地,但诺大的土地上没有一个居于绝对多数的民族,这对于一个稳定的国家至关重要。自国家诞生以来,因民族问题先后灭亡或分裂的国家数不胜数。雄踞中欧的奥匈帝国曾经盛极一时,但却没能像英法一样历经一战而保持统一,最终随着一战的结束而分崩离析,没有主体民族是压死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历史竟如此相似,如今的中亚,又怎么不是当年的奥匈帝国?从这个角度看,中亚再次统一,将何其艰难


据苏联1989年人口统计资料,在中亚地区生活的有130多个大小民族。


时间在一点点流逝,中亚国家的领导人在慢慢老去。中亚各国相继进入了新老交替权力更迭的时期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郁金香革命而流亡海外,紧接着2006和2016年时隔十年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相继病逝。


卡里莫夫,生于撒马尔罕市。于1991年当选为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并三次连任。2016年因病去世。



五国之中只剩两国总统健在,而健在的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又早已过了不惑之年,国内反对浪潮迭起。继任的领导人没有苏联背景,苏联的记忆与情怀逐渐褪去。中亚在过去二十年没能走向统一,未来这种可能势必变得更加渺茫



纳扎尔巴耶夫,1940年出生于阿拉木图州。自1991年当选为哈总统连任至今。是现代哈萨克斯坦的缔造者



1995年1212日,第50届联大通过决议,承认土库曼斯坦为永久中立国。2001年,中亚同中国和俄罗斯创建上海合作组织,中亚四国赫然在列却唯独不见土库曼斯坦,永久中立特征开始凸显。2005年,正值土库曼斯坦成为永久中立国家十周年之际,土库曼斯坦公然宣布退出独立国家联合体,成为苏联解体后第一个退出独联体的原苏联加盟共和国,这让曾经兄弟加同志的中亚其他四国和俄罗斯愕然。在他们眼中,

土库曼斯坦成为永久中立国的伊始,就是中亚再次统一期望的终结。


土在原本国旗左侧地毯花纹下面添加橄榄图案表示国家的“永久中立”


神秘的西域,辽阔的亚洲中心,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古城撒马尔罕的阳光依旧明媚,一望无际的哈萨克草原万马奔腾,未来的中亚,统一与否?或许它的命运不会听任于他国,因为它的明天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视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