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话消失了吗?

今天呀,我想问您个问题:现在您在北京还能听到这些话吗?

☟☟☟

1、崩老跟我这吊腰子,拿什么搪啊!?

2、老在啃节儿上给我掉链子可不成!

3、六爷,过年好,兄弟我这儿给您拜年了!

4、我说二小子,这大过年的别成天介就知道大马金刀的胡吃海塞去!

我想,您的答案肯定跟我一样~“在北京听见北京话太难了!”

经常听很多朋友说北京话不就是普通话吗?现在不是全国都在推广普通话吗?怎么可能听不见北京话?

您呀,拉倒吧!今儿我得非常正式的跟您聊聊这一点,普通话的基础音是北京话,但北京话绝对是一种独具特色方言,而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

北京话以其“口儿甜、幽默、生动、儿化音多”等特点,在众多方言中独树一帜,却又因为和普通话十分相似,所以经常被人忽略!也许正是因为太像普通话了,现在的北京话才越来越少!

"酒糟鼻子赤红脸儿,光着膀子大裤衩儿。脚下一双趿拉板儿,茉莉花茶来一碗儿。灯下残局还有缓儿,动动脑筋不偷懒儿。黑白对弈真出彩儿,赢了半盒儿小烟卷儿。你问神仙都住哪儿,胡同儿里边儿四合院儿。虽然只剩铺盖卷儿,不愿费心钻钱眼儿。南腔北调几个胆儿,几个老外几个色儿。北京方言北京范儿,不卷舌头不露脸儿。"

这是一个位北京铁磁为北京话编的顺口溜,其中北京话的特点可以窥见一斑!

我们到了广州可以听到“ 你喺度做乜?”(你在干什么),到了上海可以听到“打一打好不啦?”(洗一洗好吗),可在北京,我们除了南腔北调又能听到几句北京话呢?

正所谓:“爱之深,痛之切!”相信各位还都记得,前段时间火遍网络的“胸是炒鸡蛋、装点儿台”。有人说这就是正经的北京话,是北京话的吞音,有人说这是对北京话的过度夸张,真正老北京根本不这样说话!其实,褒也好贬也罢,至少这次“胸是炒鸡蛋”的火爆说明还有人关注北京话,北京话还没有彻底消失!

《茶馆》里有句话:“我爱大清国,我怕它没了!”,也许不恰当,但是我想把这句话给咱近乎濒危的北京话用上!

“我爱北京话,我怕它没了!”

2014年首师大出过一篇论文,题目是《京籍大学生老北京话二字词使用情况的调查》,您猜怎么着?其中1921个老北京话的词语,有1391个都是不知何意!仅有363个是常用,另外167个是不常用!

这一份调查充分的说明了,现在北京话所处的尴尬位置。各地方言的冲击,普通话的推广,网络用语的兴起,旧城区的拆迁,都对北京话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说的人少,懂得人少,好不容易发现个满嘴京片子的老大爷,结果还搬的齁老远!

有人说北京文化在消亡,京味儿变淡了,其实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当它已经逐渐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时候,文化又何从谈起?京味儿又何从谈起?

老舍先生,用他的那支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鲜活生动的北京风情画,里面的京字,京词,京话,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浓浓的北京情。难道我们就应该眼睁睁的看着这份京味儿走进教科书和博物馆吗?

记得有网友曾经向小编提问:“你们天天发这些怀旧,力挺北京的文章有什么用?你们干点实事儿不好吗?”可是小编想说,除了这些,我们又能做什么呢?在保护和拯救北京文化,北京语言的方面,我们能做的也就只是发文呼吁罢了!

别真等到北京话消失的那天才懂得惋惜!

但是我想,只要像各位铁磁这样爱北京的人还在,北京话就消失不了!

虽然我们散居各地,虽然我们为数不多。

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北京;我们有着共同的母语~北京话!

文末把刚才提到的1921个北京话测试词提供给大家,咱们一起看看,忘了什么还留下了什么?

☟☟☟

讲述北京人身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