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那一方小小的火車票啊……

一方小小的車票

一頭連著故鄉

一頭連著遠方

蘊含無數的期待和牽掛



四十年前

一張長約5釐米、寬約3釐米的硬紙卡片

印上始發、終到站和票價

蓋上日期戳

就成了旅客的乘車憑證

這種車票也有分類

普通車票是粉色

正面印有票價和有效期限

背面蓋章車次、座位號,或者貼張紙片

普通加快票是白色車票

如果你想乘這趟快車

還需要再買一張特別加快票

同期

還有一種代用票

俗稱為“手撕票”

它是根據

路程長短對應價格“撕票”

區段票(資料圖)

上世紀80年代

電子售票機閃亮登場

那時候

這可是個稀罕物

能有一臺這樣的機器

那是大了不得

也就是從這時起

硬板票開始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1980年,車站售票窗口使用第一代電子售票機(資料圖)

那時候

火車票是按計劃分配的

即使前方車站的票沒賣完

後面的車站也無法增售

1995年上海至蘇州站火車票(資料圖)

1996年

上海鐵路局管內

上海、南京、鎮江、常州

無錫、蘇州、上海西、杭州

寧波、金華西、南京西站

等11個車站

率先實行計算機聯網售票

售票效率大大提升

從此“一窗有票、窗窗有票”

成為現實

也是從1996年起

軟紙火車票在全國推行

這種火車票

是一種普通紙質車票

用碳帶打的,沒有磁性

剛開始

這種車票的顏色不一

後來逐步統一使用紅色作為底色

所以現在被通俗的稱之為“紅票”

2007年

磁介質車票誕生

車票已藍色為底,四角為圓弧形

上有動車組列車水印

被習慣性稱之為“藍票”

伴隨著車票的進步

購買車票的方式也不斷改變

剛開始,火車站是購買車票唯一渠道


後來,火車票代售點遍地開花

攝影:虞明

不過即便如此

每年春運時

還是滿足不了旅客購票需求

自2003年起

部分客運大站在春運期間

開設火車票“大賣場”

最高峰時

僅上海站開設窗口就高達200個

排隊購票場面頗為壯觀


2009年

自助售票機閃亮登場

隨後大面積推廣並進入小區、超市

同年

95105105電話訂票投入使用

同樣是2009年

鐵路12306購票網站橫空出世

網上售票比例逐年上升

2013年

鐵路12306APP上線

至此

購票火車票無需風吹日曬

只需掏出手機輕輕一點

尤其是自主選座、接續換乘

在線點餐、預定土特產等

自助式服務上線運營

讓購票更加方便

服務更加多元

購票方式多元化

支付方式也是如此

喜歡哪樣用哪樣

如今

互聯網購票

已成為票務服務主角

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

互聯網購票比例達81.5%

購票方便了

進站也更加方便

2011年

部分高鐵車站實行刷身份證進站

截至目前

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管內

滬寧高鐵、滬杭高鐵、京滬高鐵、

合蚌高鐵、滬昆高鐵、寧杭高鐵、

杭甬高鐵、合福高鐵、杭深客專、

寧安客專、金溫客專、衢九線、

徐蘭高鐵、寧啟線、

淮蕭聯絡線(含淮北站)車站以及合肥站

都可以刷身份證檢票進出站

攝影:朱曉雄

無線化、無紙化、智能化的

出行方式讓旅客

腳步越來越輕快

出行越來越便捷

一張張車票

見證了歲月的變遷

承載了我們美好的記憶

……


編 輯:鄭偉哉 復 核:邵弢如 審 核:李 博

歡迎投稿:stxmt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