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邊緣是什麼?

手機用戶83862696048


宇宙的邊緣對人類而言應該是遙不可及的,宇宙大爆炸至今一直處於加速膨脹狀態,宇宙是否有邊緣的說法也一直是個未知數。因為這涉及到對宇宙時空的認識,至少我們所知道的理論中沒有明確指出宇宙是否有邊緣。

不過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宇宙必然是個至少擁有三維空間的地方,那麼理論上從宇宙的一個地方開始,一直往一個方向前進,那麼應該會返回原點。

但問題在於這個假說無法驗證,沒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宇宙並不是地球,人類在地球上完成環球航行就可以驗證,而宇宙更大。

宇宙的邊緣可能永遠無法觸及,這涉及到時空的終極結構以及宇宙的運行機制問題,如果我們能夠解答以上兩個問題,那麼人類就具備了在宇宙中自由翱翔的能力。但我們距離這個水平實在是太遠了,幾乎在可預見的未來都不可能實現。


太空伊卡洛斯



模擬的宇宙結構圖片顯示了其複雜性,但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只能看到可觀測宇宙。在這個邊緣之外還有什麼?

問題來了,宇宙的邊緣是什麼樣子的?

我們無法超越,我們無法知道。但我們可以根據現有的所有資料進行一個推測。

138億年前,我們所知的宇宙是從大爆炸開始的。在這段時間裡,空間本身擴大了,物質經歷了引力,結果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儘管如此,我們所能看到的一切還是有一定限制的。在一定的距離之外,星系消失,也許在哪裡,宇宙中看不到任何光芒。

如果宇宙的體積是有限的,那麼有邊界嗎?它是什麼樣子的呢?這個理論的證據又有那些?

在我們的星系附近,看到的恆星和星系在外觀和結構上,非常像我們自己的恆星和星系。但是當我們往遠處看的時候,似乎看到了宇宙遙遠的過去,沒有那麼有條理,溫度更熱,更年輕。

宇宙中有很多天體。如果你超過了10萬光年,你就超過了銀河系的範圍。在我們可觀測到的宇宙中,可能包含了2萬億個星系,這個數字相較真實來說只可能多,不可能少,而且這還是我們可觀測的宇宙。它們的種類、形狀、大小和質量多種多樣。但是當你看距離越遠的星系時,你就會發現一些不尋常的現象:一個星系越遠,它就越小,質量越低,星系的顏色就會比靠近我們的星系顯得更紅。

當我們看到一個距離我們數十億光年的星系時,它需要數十億年的時間才能到達我們的眼睛。光需要130億年才能到達我們的眼睛,所以我們看得遠,就相當於是在回首宇宙的過去。


哈勃極深空的全紫外可見紅外合成圖像,遠距離宇宙觀測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圖像。圖片:美國航天局,歐空局,H.Teplitz和M.Rafelski(IPAC/Caltech),A.Koekemoer(STScI),R.Windhorst(亞利桑那州立大學),Z.Levay(STScI)合作。

上面的圖像是哈勃極深場(XDF),這是迄今為止拍攝到的最遠宇宙的深空圖像。在這張圖片中有數千個星系,在簡單的顏色中,你看不到的是每個星系都有一個與之相關的光譜,星雲以非常特殊的波長吸收光。當宇宙膨脹時,波長就會延伸,所以更遠的星系就比近處的星系紅多了。天體物理學可以幫助我們推斷它們的距離。我們來到了更遠的地方,所有星系之外,我們會看到第一顆恆星,然後是中性氣體,那時宇宙還沒有足夠的時間使物質成為足夠緻密的狀態,形成一顆恆星。


因此,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我們可以朝任何我們喜歡的方向看,看到同樣的宇宙現象。在大爆炸之後138億年,更早的時候,星系更小,更藍,更年輕。在那之前,有第一顆恆星,在之前,只有中性原子。在中性原子之前,有電離的等離子體,更早的是自由質子和中子,物質的產生,自由夸克,標準模型中的所有不穩定粒子,最初是大爆炸本身的時刻。尋找更遠的距離,就相當於往回看過去。 雖然這定義了我們的可觀測宇宙 ,也就是大爆炸的理論邊界距離我們的位置,這個距離有461億光年,但這並不是一個真正的空間邊界,是這個邊界只能為我們傳遞這麼多信息,因為光速只允許任何信息在大爆炸後的138億年內傳播。 之前天體物理學家發現宇宙有一種膨脹的狀態:宇宙正在以超快的速度膨脹,並被空間本身固有的能量所支配,可能是暗能量暗物質,還可能是其他物質。在這段時間裡,空間呈指數增長,在那裡它被拉伸成扁平,在任何地方都被賦予了相同的性質。先前存在的粒子都被推開並且拉開了,空間量子場的漲落在宇宙中被拉伸。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可以觀察到的宇宙可能是四百六十億光年,但是肯定還有更多不可觀測的宇宙,甚至可能是無限的宇宙。 我們的位置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無論是在空間上還是在時間上。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460億光年以外的地方,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所處的邊界或位置有什麼特別之處。它只是標誌著我們所能看到東西的極限。如果我們能以某種方式拍攝整個宇宙的“快照”,超越可觀測的部分,它看起來就像我們可觀測的宇宙那樣。將會由一個巨大的宇宙網,由星系、星系團、細絲和宇宙空隙組成,遠遠超出我們所能看到的相對較小的區域。

任何一個觀察者,在任何地方,都會看到一個非常像我們的角度所看到的宇宙。 個體的細節是不同的,就像我們自己的太陽系、星系、局部群體等細節與任何其他觀察者的觀點不同一樣。但宇宙本身在體積上並不是有限的,只有可觀察到的部分是有限的。原因是時間上有一個限制,那就是大爆炸。我們只能通過望遠和理論來理解這個限制。在我們弄清楚如何繞過時間觀測宇宙之前,這將是我們更好理解宇宙的“邊緣”的唯一途徑。但在太空空間方面根本沒有邊緣。

也許,你看到的邊緣,只是“別人”大爆炸的起點,你看到的邊緣,只是另一個宇宙的起點。


宇宙與科學


宇宙的邊緣就是太冥真空,虛無一物,但虛光子或許會有一點點。

宇宙是一個滲透形式的反真空形狀,即是真空在外、物質在內,真空滲入到物質空間之內的漩渦形式。

宇宙內的星系至少以二分之一的光速進行相對的運動與變化,並且宇宙以光的速度在膨脹,因此我們不可能看到宇宙的邊緣。

人類肉眼只能看到十萬光年的星系強光源,地球大氣層的弦切球冠凸透鏡放大效應,使人類有幸看到銀河系恆星的過時虛幻假象。如果粒子糾纏事實成立,或許我們看到的是實時影像呢。

我們不妨通過質空數字化思維來看宇宙,,地球與銀河系的質空比為萬億分之一,銀河系的有效半徑為5萬光年,其有效圓面面積約為80億平方光年,銀河系距離仙女系250萬光年,現取100萬光年為銀河系自由活動空間,根據V=4/3兀R^3進行計算可得活動空間體積為4*10^18立方光年,即為銀河系的質空比值為萬億倍之多。宇宙的質空比率趨於無窮小量,這說明宇宙的本質就是“虛空”,就算n個宇宙也是虛空的。

“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從地球往外看,這是宇宙的無限,無限的宇宙,如果我們能夠跳出到宇宙的太冥空間之外,一覽全宇宙,你會說:這些宇宙的彼岸為什麼這樣眇小?

所以宇宙的邊緣是隻有很少虛光子的太冥空間,太冥空間之外才是名符其實的真空。太初宇宙只有太冥空間和時間,原始宇宙才有恆星,大爆炸後的宇宙才能有星系。

為什麼天空這麼空,因為宇宙之外是真空!

多射悟空邀請!謹此。





微基因衍光子


宇宙無邊無緣,有始無終,只有上帝知道它的邊緣在哪裡!其它的一切都是猜測。



閒雲野鶴23754147


宇宙邊緣,這個問題說來其實大家都是在猜想,無論什麼都無法去證實,所以,我們沒必要計較對錯,大膽來猜吧~

自己瞎蒙出以下幾種可能:宇宙奇點本身就處在另一物質中(不知道該怎麼形容),由於宇宙原點爆炸撐開了空間,在宇宙外物質和宇宙邊緣相交處假設稱為界,這個界由於爆炸的慣性一直再變大,但一定會大到一定程度停止。 這一點可以延伸猜想,如果宇宙外物質是彈性的,類似於氣球,會不會在爆炸衝擊後重新閉合呢?重新閉合會到什麼程度,是歸於原點還是在一定大的圓時形成穩定狀態?打開腦洞吧~

還有一種可能,我們的宇宙原點只是在無限大的宇宙中的一粒塵埃,爆炸後呼呼滴散飛開了而已,和無限大的宇宙融合……

最吐血的猜想:本來就沒有什麼宇宙大爆炸,也不存在什麼原點,本來就是一個無限大的宇宙,各個星體無規律亂跑而已……

瞎想了半天,忽悠的很舒服,不知各位大神看的爽不爽,有沒有跟著一起瞎想?😁😁


木魚139223407






幫你走出牛角尖


宇宙沒有邊界,宇宙是自然性。

自然性是永遠出現在人之前的。

沒有自然的地方就沒有人。

有自然的地方才會有人出現。

人之於宇宙,永遠是後知後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道就是自然性。一就是你這個靈明覺了的靈知。這個是自然最大的造化。

靈知生念頭,就是意識界。一生二。

所以宇宙就是自然性,確實沒有盡頭。


一切清淨


哲學上的宇宙無始無終、無邊無際,包含了所有的物質、時間、空間,而我們天文學的觀測和物理理論,所能觀測到的宇宙是有限的,按照目前主流的宇宙大爆炸起源理論,宇宙的時間至今137億年,宇宙的範圍如果按光速計算應是137億光年半徑,但是由於起源之初的宇宙暴漲是超光速的,而且現在觀測到的星體紅移現象,說明宇宙目前還是在膨脹的,並且在遙遠的距離上還是超光速的膨脹,推算出來的目前可觀測到的宇宙範圍大概是半徑460 光年,這之外的光線至今沒有到達地球,而且由於空間超光速膨脹,這以外的光線永遠沒有機會被我們觀測到了。你說的宇宙邊緣,是不是這個邊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