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安康80后创业者程迁飞自述追梦路上的艰辛!

在这里,我不是一个协会的主席、更不是一个企业的董事长。首先我是一个安康人,1988年我出生于安康市汉滨区张滩镇安沟村六组。这个地方怎样来描述呢,首先我要先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安康。

陕西 安康

安康---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水横贯东西,河谷盆地(居中,下辖3区、9县。安康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滨,被誉为"西安后花园"。风景秀丽,水资源丰富,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宜居城市。更获得了“秦巴明珠 生态安康”这一美誉。

可是在这一系列美誉的背后,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数据。国家级贫困县,安康市九县两区。占了十个!也就是说,整体的安康是“贫困”的。

我所在的出生地,张滩镇安沟村,更是一个背靠大山靠天吃饭的典型贫困地区。在安沟村成长了12年,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全年辛苦劳作,也仅仅只能保持家里的口粮。一年到头都没有富余,甚至有的时候收成不好的时候,口粮都是“红薯”。现在的城市人提倡粗粮,健康。但是只要试过连续吃21天的“红薯”,没有任何其他食物的时候。这种感受很绝望。乃至到现在,我还记得上初中需要到10公里以外的镇上走读要带口粮,从家中走。母亲在锅灶里取出刚刚煨熟外壳焦黑的“红薯”,连续吃了那么久的红薯,闻到那个味道都想吐、更不要说吃了。死活我都不要,我情愿饿肚子。

母亲流着对我说:“带着,飞飞。难吃总比饿死好”。时至今日,每当想起那一幕,依然热泪盈眶。

家境是无法改变的,虽然很热爱学习,可是看到辛劳的父母为了日常的生活而奔波。年纪还不到四十岁看上去却已经很苍老,我的内心无法平静。最初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决定,退学。把更多的上学的机会让给妹妹,要替父母减轻压力。回到家跪在父母门前,整整一夜。这是我自己的决定,最终父母支持了我的决定。

那时候,离开了山区的老家。就在安康城区找工作,除了有一些做农活的经验,没有其他的经验。找工作也只能找最底层的。

第一份工作,在一家酒楼当杀鱼工。就是每天把厨房所需要用到的鱼先处理干净,现在还清楚的记得。那是寒冷的冬天,冷冽的冰水,锋利的鱼骨、满手的伤痕。根本不曾愈合过,每天的指标是要杀50条,我每天杀60条。只为了努力的工作,为父母能减轻些负担。就这样任劳任怨的工作了一个多月,有一天主管找我谈话:“程迁飞,每天杀50条就好了,你为什么老是要多杀?”“你杀这么多,不是不新鲜了?你明天不用来上班了,被开除了!”

就这样,因为勤勤奋奋工作反而被开除了。在这里需要补充两个因素:1、我每天要“杀”的鱼,都是冷冻鱼,我处理好以后会再次包装好放回冰箱。所以不存在“不新鲜”,这个说法。

2、在被开除以后,在街上偶遇了一个以前的同事才知道内情,原来主管的小舅子在找工作,需要给他安排一下。所以我就是一起被安排了的那个人。

总归来说,第一份工作就是以被开除而告终。

第二份工作,同样也找了一份餐饮饭店的工作。只是岗位不再是“杀鱼工”了,而是传菜员,什么叫传菜员呢,简单来讲就是端菜的。那个饭店规模还挺大,有楼上楼下40多桌吧。传菜需要楼上楼下跑,我那时候虽然工作经验少,但是就始终一个心态,经验少我就努力多干活,勤能补拙。现在还很清楚的记得,那时候工资一个月只有180块钱。一个月的时间,我跑烂了两双鞋。就在一个酒楼楼上楼下的跑,跑烂了两双鞋,苦心人,天不负。这次的努力,也被老板看在了眼里。两个月以后,我被提拔为了传菜组组长。月工资也涨到了300。管理传菜组将近20个传菜员,用自己平常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把整个工作的流程进行优化。使得整个传菜组的工作也更加高效。

在安康的工作,对于我的磨练是多方面的、同时也是艰辛的。但是安康的整体经济还是很落后。身边很多同龄人都去到外地去打工,因为工资更高,发展前景更大。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想让父母能够更快的过上好日子。我选择了辞职,外出打工。

在同乡的介绍下,我来到了河北,廊坊市左各庄镇。全国54个重点工业发展区,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建筑模板生产基地。成为了一家生产销售建筑模板的业务员,用了两年的时间我的业绩做到了同行业业绩第一。中间的付出也是非常艰辛的,也算是积累下了第一桶金。那时候一年下来最多能赚到5万多元。相比在安康的时候做传菜组长。一个月只有300块,相当于在左各庄一年我可以赚到在安康十几年的工资。正在自己准备大展拳脚,想要能够有更大的作为的时候。家中来信,父亲身体病重。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的。如果只是小病的话,不可能让传话来告诉我。说明情况很不乐观,我放弃学业、走向社会的初衷就是为了父母能够轻松一些。得到这个消息,感觉天都塌了。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决定放弃在左各庄的一切。回到家乡,照顾好父亲。只期望父亲的病能好起来。在匆忙打包好行李,连夜赶回安康。在病房看到形同枯槁的父亲,泪水止不住的流下来。得知父亲的检查结果是“胃癌”的时候,在那一瞬间,仿佛整个世界都失去了颜色。08年近一年的时间,一直陪伴在父亲的左右。花光积蓄,日日夜夜的陪伴,也没能从病魔的手中夺回父亲的生命。这也是我一辈子的遗憾,我的父亲没有过上一天的好日子。

父亲的离世给了我很大的打击,在外面赚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不能尽到孝道,最大的爱是陪伴,已经失去了一个至亲。我从内心深处的害怕这样的分离。我决定了,就要在安康创业,一边忙事业,同时也要照顾好母亲和妹妹。

通过在外地的工作经验,一边在安康考察市场。同时做市场调研。我决定了从事建材线缆的行业,因为本身对这个行业熟悉。同时安康当时的行业现状基本上都是以零售为主,于是我决定了做批发为主的经营思路。创业项目确定的容易,可是启动资金难住了。因为父亲刚刚离世,花光了前几年所积攒的积蓄。面临着根本没有启动资金,母亲深知我的心思,找亲戚朋友、东拼西凑的给我凑了7万块钱。这是我的全部资金,不同于别人,在创业初期我就已经是负债累累了。

2009年,安康市锦旗建材有限公司成立了。创业初期的我,肩负的压力和责任使我时刻不敢松懈。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5712计划,为期5年,每天7点起床开始工作,晚上12点以后才可以休息。这个计划5年的时间早就到了,但是直到现在,依然保持着这个习惯。

创业的初期是艰难的,到现在依然记得安康的冬天,一卷线材只赚三块钱,却要从大桥路送到香溪洞上面。骑着摩托车,一路送上山,送完回来以后,骑车的双手都已经冻僵了,都说十指连心。这个连心的痛,知道现在依然牢记在心。也时刻鞭策着我不敢松懈。

一面是自己的努力,一面也是身边朋友领导的提携。生意也是做的规模越来越大,取得了一些成绩,早也不再需要为了生存而担忧。

在一边创业和管理企业的同时,也深知自己文化程度的软肋。给自己强制安排了学习计划,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成长,今年也非常幸运的被上海交大专科录取。

安康,我的故乡。

自己也亲眼见证着家乡不断的繁荣富强,同时也一直思考着能为家乡的相亲们能做些什么。

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说过一句话“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

老书记说的特别好,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夜里我失眠了。

从贫穷,到小康,在到富裕。我也经历了,创业初期的窘迫,小康时的惬意、富裕时的膨胀。甚至,一度失去了目标。住着豪宅,开着豪车。在这个夜里,我很痛苦。我也在思考,为什么痛苦。想了一夜,我明白了。曾今的我只是小爱,只是为了父母过上好的生活。对于社会,却并没有更多的贡献和帮助。

从那时起,更多的关心社会问题。从个人、从企业,更多的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定期慰问孤寡老人,资助留守儿童,组织企业员工参与献血,等等等….

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一定认可,荣获了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等等荣誉。

在企业逐渐壮大,不断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同时也关注着更多的微小企业,2018年,正式向安康青创协会提供500万专项帮扶资金。以扶持更多在创业中遇到困境的创业者。同时帮助家乡的企业能够越做越强。

我有信心,让锦旗这面旗帜能够走出安康,走出陕西。让更多的人能够知道,安康这个曾今的贫困市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让我们的家乡更像她的名字一样---------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