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太平绅士头衔的由来,大紫荆勋章只有20个人获得

太平绅士是一种源于英国,由政府委任民间人士担任维持社区安宁、防止非法刑罚及处理一些较简单的法律程序的职衔。

成为太平绅士无须任何学历或资格认证要求。现时英国的英格兰与威尔士、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我国的香港地区皆有太平绅士制度,但各地区对太平绅士的定义和要求皆有分别。

香港的太平绅士分为官守太平绅士、非官守太平绅士、新界太平绅士三种,三者只是在产生程序和条件上有差异,与职能及地位上没有分别;而上述三种头衔一直使用直至回归前最后一次授勋。回归后为了反映与殖民地时代的区别及不同,在回归后进行第一次授勋前夕宣布作出变革。并在原先的三种头衔基础上进行了细微的分类,以确保凸显授勋者所接受头衔的先后次序及重要性。

改革后授勋头衔次序如下:

(01)大紫荆勋章(GBM)太平绅士——此勋衔获得者需为对香港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由担任特区最高行政机构首长职位(即特首。回归前为港督或英女皇及其委任之人士负责授勋)负责颁授。得此勋衔者之人士大多数均为对香港地区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社会知名人士(不论是民生还是经济及其他界别都有作出突出贡献)。PS:由于早期获颁授者当中大部分人在回归前并无要求殖民地政府授勋或未曾接受勋衔,所以回归后第一批受勋者当中真正拥有殖民地时代太平绅士头衔者共有20人(其中3人为后期追加);分别为:安子介、利国伟、查济民、钟士元、罗德丞、沙里士、黄保欣、陈方安生、杨铁梁、高登、列显伦、沈澄、方心让、李嘉诚、曾荫权、梁爱诗、钟逸杰、刘皇发、李业广、李东海(最后三人为追加者)。

(02)金紫荆星章(GBS)太平绅士

(03)金英勇勋章(MBG)太平绅士

(04)银紫荆星章(SBS)太平绅士

(05)银英勇勋章(MBS)太平绅士

香港的太平绅士主要职责为巡视如监狱等羁押院所,接受被扣留者的投诉,避免惩教当局对扣留人士施行法院判决以外的刑罚。太平绅士同时可监理和接受市民的宣誓和声明,使该宣誓或声明具有法律效力,此范畴的工作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于每次六合彩开彩搅珠时联同香港赛马会受助机构代表负责监理开彩结果。

如同其他香港政府或前港英政府授予的勋衔一样,获委任为太平绅士的人可在其名字后加上“JP”字样,作为个人正式衔头之一部份。在香港一般人视成为太平绅士为一种身份象征,因此有不少社区人士皆踊跃捐款或担任公职,以期获委任为太平绅士。

在过往,香港的太平绅士亦一如其他英联邦国家一样,需要审理案件;但现时其职能已被具有法律资历的全职裁判官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