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看皇家祭祖的地方

北京太庙​​~明清两代皇家祭祀祖先的家庙。就在天安门城楼东侧,只是从1950年起,这里名叫“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牌匾是毛主席亲自题写的。

太庙最有名的是园里的古柏。进入园区就是参天大树,很多树都是有几百年树龄的古树。看到这些古老的大树,让人感叹岁月的沧桑。

​​这里和天安门、故宫近在咫尺,却是非常地幽静,游人也少。

​仰望古柏,傲然挺立几百年,笑看人间芸芸众生,滚滚红尘。

​太庙始建于1420年,1544年改建。面积有13.96平米。

​来到这里,庄重肃穆的古建筑,让人心生敬畏之心。

​​太庙的主体建筑和故宫一样,也是三大殿,还有玉带河,金水桥。

​太庙的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琉璃门、汉白玉石拱桥、戟门、三大殿。

​整个太庙建筑群,基本都是明代嘉靖年间的规模。

​​精致小巧,玲珑可爱的汉白玉金水桥。

​远望气势恢宏的太庙。金黄色的琉璃瓦顶,重檐庑殿顶,周围有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四周围石护栏。

​​太庙三大殿~享殿、寝殿、祧殿。也叫~大殿、二殿、三殿。

​巍峨壮观,大气磅礴的太庙。据说,主要梁柱外面包着沉香木,其他木构件都是金丝楠木的。

太庙的牌匾是用满、汉两种文字写的。字体古朴苍劲,传说是康熙或乾隆题写。也有说是顺治题写的。

​据说明代时太庙供的是朱元璋、朱棣等人。

​1644年清兵入京,他们把祖先的牌位从沈阳请到北京,供奉在太庙。

​然后将明代祖宗牌位迁到现在的阜成门大街的“历代帝王庙”里了。

​辛亥革命后,北京城内宫殿坛庙归国家管理。

​直到1914年,三大殿以南部分归当时的北洋政府所管。

​当时的社稷坛改名“中山公园”,太庙改名“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蓝天白云下巍峨壮观的太庙,金黄色琉璃瓦顶,透着皇家的气息。​​

​​金水河畔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六角井亭,亭亭玉立。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将近六百年的太庙,虽已老矣,却傲然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