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好好的牙齿也不疼,怎么就活动了?

好好的牙齿也不疼,

怎么就活动了?

日常生活中,相当一部分中老年朋友会有这样的困扰:

年轻的时候,生活条件不如现在,吃东西没得挑,有什么吃什么,但是牙好,有劲,吃嘛嘛香;

现在条件好了,想吃什么都能买到,可牙齿比以前差得多,稍微硬一点的东西都嚼不动。

偶尔上火的时候舌头一顶都能感觉到牙齿来回活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但是又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治疗,只能放任牙齿越来越松动,最终脱落。

人老了真的就该掉牙吗?

其实,相当一部分牙齿松动是可以预防的。绝大多数的牙齿松动是晚期牙周炎的一种临床表现。对于已经松动的牙齿,经过科学合理的牙周治疗,可以使得牙齿松动程度降低,延长使用寿命。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健康的牙齿为什么不松动。正常情况下,牙根牢牢地生长在牙槽骨里,就像树根周围有充足的土壤包裹,非常稳固,完全感觉不到牙齿的活动。

有人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用牙齿啃咬过于坚硬的食物比如螃蟹腿,一声脆响过后,半颗牙齿躺在桌面,但是剩下的半颗纹丝不动,依然牢牢地伫立在嘴里。

还有的时候两个小青年“过招”,一拳过去门牙飞走了半颗,来医院检查一看牙根还埋在骨头里,无比淡定。

这些情况都说明健康的牙槽骨有足够的支持力,能够维持牙齿的稳定。

事实上,只要没有牙周炎,牙槽骨不吸收,即便到了一百二十岁,牙齿也能稳定地待在嘴里,踏踏实实地行使咀嚼功能

牙松动的真相

牙周炎的作用下,牙齿周围的牙槽骨不断被破坏,骨高度下降,如同树根周围的土壤被不断挖走直至掏空。

早期的破坏不会有太明显的感觉,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视假如长期不进行牙周的检查和治疗,牙周炎持续发展,牙槽骨吸收严重到一定程度,人们才能感觉到牙齿出现松动、咀嚼无力、咬东西咬不烂的情况。

并且牙槽骨的破坏多数是无法挽回的,已经吸收掉的部分很难再生,所以有时候面对一颗牙槽骨吸收很严重的牙齿,医生回天乏术,而患者往往会后悔没有早点来治疗,但悔之晚矣。

总之,牙齿松动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发生的,往往是牙周炎发展了很久才出现的结果。

这就提醒我们,对于自己的牙齿不要盲目自信和乐观,该查就查,该治就治,别等快要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