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的媒人 官媒 媒婆 红娘 月老到现代的“介绍人”

媒人 在古代,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的合法性是不被认可的。媒人在中国的婚姻嫁娶中起着牵线搭桥的作用,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成为一种职业。没有天生的媒人,都是在实践中磨练成长,被四周相邻认可。古代对从事媒人职业的人要求很高,一要聪敏练达、通晓人情世故;二是腿脚勤侠、不辞辛苦;三要能说会道、条理分明;四还要有一些经济头脑,在双方过礼下定之类的交割上,能把握公允适度,使双方皆大欢喜;五要有信誉、口碑好,凡经其撮合的婚姻,夫妻和美,儿女盈床,家和业兴,姻亲益彰,自然会引来更多的注意。如果只为了中间得利,而花言巧语,欺骗凑合,必然会引起四邻非议,生意就会淡下去。尤其在中国的农村,十里多同姓,百里亦攀亲,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古代婚姻中,媒人收受礼金,婚礼上还要受到新婚夫妇的礼拜,生儿育女后,还要调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媒人这一行是很受人尊敬的。古代有专门的谢媒日,即结婚后,男女双方都要用金钱或其它的方式来感谢媒人。

官媒 中国古代许多封建王朝都设有官媒,由他们来管理黎民百姓的婚姻,从国家领取一定的俸禄,执行公务。《周礼 地官 媒氏》记载:"掌万民之判"也就是掌管婚姻之事;记录新生婴儿的出生年月和姓名;通令成年男子要按时结婚,不可逾期;每年二月农忙之前,督促青年适龄男女及时结婚;监督、执行财力的数量;主管婚姻诉讼案,惩罚那些违法者。这是我国历史上有关官媒制度河媒官职责的最早和最完备记载。官媒除了为官府做各类有关事务外,同时还为本地做婚姻中介。到了元明时期,官媒则是指在衙门中登记认可的媒婆,其身份同衙役一样,主要是管女犯人的婚配;或者是婚姻发生纠纷,在堂上发落婚配,找官媒解决等等。《红楼梦》中就多次有官媒记载,如 "官媒来说探春"。

媒婆。媒人这一行中,从业者男女皆有,但向来是中年妇女为多,因为她们出入人家宅院方便,与做父母辈的人也好沟通。女性媒人俗称媒婆。当媒婆的多是这样一些人:首先是能说会道,善于揣摩别人的心思,如"媒人口,无量斗","十个媒人九个说","无说不成媒"等;其次是没有很多家务和琐事缠身;再者是天生热心肠,做事不怕麻烦;最后是人缘不错,关系面也相对较广;爱打扮,经常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

红娘,唐代元稹作《莺莺传》,写张生与崔莺莺相爱,经崔莺莺的侍女红娘从中撮合,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此后,"红娘"便成了媒人的别称。

月老,出自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唐韦固,少孤,旅次宋城,遇异人,倚囊坐,向月检书......"此异人为执掌婚姻之神,因此又称媒人为月老、月下老人。媒人还有称保山的,保山的意思是指像山一样稳固可靠的保证人。

媒人 还叫保山如《红楼梦》中说:"他说二爷不在家,大太太做得主的,况且还有舅舅做保山。"换而言之,用保山喻媒人,是言其可靠性能确保男女终身合美无隙。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后,男女成婚先是媒婆受男方或女方父母之托,她便在四乡八里物色合适的人选,有此借口,她就会想方设法到“人选”家多了解一些情况,等心里大概有了个底后,再到委托她的人家去提亲,征得了双方家庭的初步同意,便安排男女青年见面,见面后没大的意见,男、女、媒婆三方商定聘礼,这桩亲事就算定下来了。订了亲,媒婆的任务还不算完成,还要就结婚前双方矛盾误会进行周旋和调解。一直到约定的结婚时间临近,双方家庭再通过媒婆来回传话商量彩礼、嫁妆和登记、迎娶日期等事宜,多数还陪同男女双方办理婚姻登记手续,以后不再抛头露面。

介绍人 现在男女青年是自由恋爱,到了水到渠成的时候,男女双方议定一个“介绍人”或"媒人",由媒人完成程序性任务,媒人享受月老礼仪和场面上的待遇,然后就是"新人进了房,媒人撩过墙"。也有事前帮助男女双方认识的,仅仅完成"认识"即可。做红媒、牵红线、当介绍人,自古到今都是很体面的事、受人尊敬的事、神圣的事,俗语说"做个红媒添十岁"、"宁拆十座庙,不拆一状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为了拯救即将消失民风民俗风情,传承弘扬家族家规家训宗祠文化,欢迎联系。联系邮箱:minsuhui.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