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璽:30年初心不改的「匠人」

立足本職崗位 弘揚工匠精神

  

在很多人看來,所謂工匠,就是對專注於一件工作幾十年如一日的工作者的統稱,而工匠精神,則是對自己所做的工作始終保持一種認真、敬業的態度。

  在興安熱電公司有這麼一位“工匠”,他叫劉玉璽,是生產部的主任工程師,主管鍋爐檢修。

  從1984年參加工作至今,他在火電廠已經“耕作”了30餘年,儘管他的面龐經過歲月的打磨而變得黝黑、粗糙,可時光卻從未打磨掉他對工作一往無前的衝勁和那顆赤誠如火的心。

  進入興安熱電公司,劉玉璽針對鍋爐存在的缺陷以及可能出現的隱患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多項可行性的技術改造,包括1、2號爐混合風關斷門改造,1、2號爐給煤機下插板門改造,1號爐熱風道加裝一次風隔絕門,1號爐超低排放引風機升級改造等,為機組的安全穩定運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這些成果的背後是他夜以繼日不眠不休的工作換來的。

  在剛剛結束的1號爐C修期間,生產部全體人員的工作時間改為早八點到晚六點,而檢修人員的工作時間則為早八點到晚九點。從第一天C修開始,劉玉璽就一直跟著鍋爐檢修人員執行他們的上下班時間,除此之外還有例行的夜間值班。數不清有多少個深夜,他帶著滿身的煤粉、灰塵和溼透衣服的汗水回到宿舍,然後第二天一早又精神抖擻地出現在檢修現場。他還老是開玩笑地說:“我都一把年紀了,體力和你們年輕人比不了,所以你們要多讓讓我這個老漢啊!”可一到“見真章”的時候,他卻比誰都衝得快。

  記得有一次,運行人員在上班期間發現一次風機振動過大,並且伴隨強烈異音,在提交缺陷後的第一時間,劉玉璽就趕到現場查看,經過解體檢查後發現原來是內部軸承嚴重損壞。為了保證機組正常運行,他帶著鍋爐檢修人員開啟了搶修大作戰。整整兩天兩夜的時間裡,他和檢修人員就“扎”在廠房裡,同吃同做,隨時給予技術支持。最後缺陷被徹底消除了,而他則換來了滿臉胡茬和一身疲憊。但他生性豁達豪爽,從不在意這些“細枝末節”,他總是自嘲:“乾鍋爐的,誰不是一身爐灰,一臉煤粉的?”可這語氣裡卻隱隱透露著對自己這份工作的驕傲和自豪。

  身為一名“匠人”,劉玉璽在任何時候都能把自己的全部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在他心中,電力人的“工匠精神”,就是對每個設備、每項工作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即使疲乏從指間傳到身體,精神也是毫不懈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