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最美家庭”卞素娟家庭:最美不过山涧溪

卞素娟

冶溪镇大山村地处偏远,四周被大山环抱,62岁的卞素娟家就住在这深山里。提起卞素娟一家,乡邻们都说“他们一家人感情好,待人实诚。”

和孝传家 幸福美满

卞素娟一家八口人,两个儿子和儿媳、一个孙子两个孙女,一大家子人至今没有分家,都住在同一屋檐下,这样的家庭在乡村是极少见的。卞素娟的两个儿子以前在广东发展,现在在河南省南阳市工作,时常会回来看望老人。两个儿媳是亲姐妹感情很好,对卞素娟这个婆婆也像自己的母亲一般。为了更好孝敬老人,大儿媳朱丽娟将婆婆接到南阳去住,在乡下住惯了的卞素娟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只住了一个多月就执意回家,朱丽娟不放心老人,特地叮嘱在合肥照料孩子的妹妹朱丽君“没事多回家照顾咱妈。”虽然合肥离家不算远,但是地处深山的大山村路险难行,返家一趟至少要半天时间,朱丽君不辞辛劳经常赶回来照看,每次都买回一大堆婆婆爱吃的水果和零食。有一次,路上堵车整整耽误了三个多小时,直到天黑儿媳才赶到家。

提起两个儿子,卞素娟一直引以为豪,但却谆谆告诫儿子“咱家是本分人家,家庭和睦是第一,你们兄弟之间要互相帮衬,不论挣了多少钱,都要低调做人。”当年,大儿子卞国栋从学校毕业开始上班,每月工资很低,他将每月工资除了留下一点生活费外,一半寄给父母,另一半寄给还在读书的弟弟。为了多挣点钱,卞国栋辞职去广东打工,每天起早贪黑地干,将辛辛苦苦挣的钱寄给父母和弟弟,如此一干就是十年。弟弟胡小栋大学毕业后,也来到广东发展,经过一段时间艰难打拼,胡小栋的事业越做越大。他没有忘记关心和帮助自己的哥哥,将哥嫂接到自己的公司,经过培训和考核,哥嫂成为自己公司里得力的助手。在嫂子朱丽娟的眼里,胡小栋“不但能干、有主见,更主要的是他待人实诚厚道,懂得知恩图报。”在嫂子朱丽娟的撮合下,妹妹朱丽君和小叔子胡小栋喜结良缘。亲上加亲的兄弟两家人更是不分彼此。

卞国栋和胡小栋兄弟孝敬岳父母更是令人称道。那一年,岳母生病住院,卞国栋从广东特地赶回来照顾岳母,平时性情急躁的卞国栋在照顾岳母时细心温和,忙前忙后地不知疲倦。医院里的医生护士和病房里的病友都夸赞说“这个女婿比儿子还孝顺”。

胡小栋给岳父母买车的故事,更是乡村的一段佳话。前年,胡小栋送给岳父母一辆“帕萨特”小车,为一直渴望“咱农民也要开车”的岳父圆了有车梦。

乡邻们对卞素娟一家人的和美都很羡慕,总是有人喜欢问卞素娟“你们一大家子怎就那么和睦呢?”卞素娟常常是抿嘴一笑,淡淡地道:“将心换心呗!”

与人为善 和睦乡邻

当年,卞素娟的老伴是招亲的,两口子感情甚笃,待人和善,乐于助人,邻里关系比较融洽。可是,村里也有人瞧不起招亲的老伴,见面时总喜欢拿话挖苦两口子,明里暗里的使绊子。刚刚实行包产到户那会儿,卞素娟家的田里蓄的水,有时候会被别人偷偷放走。老伴承包了一个鱼塘,夜里将灯亮着为的是引来虫子落到水里喂鱼,常常被人家不是断了电就是砸了灯泡。这类的事情很多,两口子从不去与人家计较。对于挖苦自己的人,再见面时依旧客客气气,到了年底鱼塘起鱼时,各家各户都要分点。“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乡亲,何必计较呢。”卞素娟两口子的包容,让那些看不起他们的人也渐渐改变了态度,不再刁难他们家了。

七年前,卞素娟老伴突发脑梗去世后,村里人怕卞素娟悲伤难过,各家各户轮流来陪她。本来她家就是乡邻们喜欢聚集的地方,现在大家来得更勤了。起先,儿子儿媳们还有些担心母亲,邻里让他们放心回单位,“这里有咱们呢”。

几乎每天晚上,卞素娟家都是一屋子的人,有时候,村干部也来凑热闹,大家在卞素娟家开心地聊天,许多村里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这里聊着乐着也就解决了。村妇联主任柴伦娟说“卞妈是咱们村最受欢迎的人呢”。今年8月,卞素娟家庭被评为安徽省“最美家庭”。

邻里之间有时候为一些小事情闹起了矛盾,卞素娟都记在心里,待儿子媳妇回来时,让他们将两家闹矛盾的人请来家里,大家在一起喝上两杯酒,把事情说开,矛盾也就自然消散了。

回报乡里 弘扬美德

胡小栋事业有成后,并没有忘记大山村的乡亲,十多年来,先后有近四十位乡亲在他的帮助下走上摆脱贫困的道路。胡涛、程桥等都是大山村的青年人,在胡小栋和卞国栋的悉心指导下成长很快,成为销售能手,年年被评为公司的“优秀员工”。2016年底,大山村顺利实现了村出列。提起脱贫攻坚,村两委的干部由衷地说“胡小栋兄弟也做了贡献呀!”村干部的话不是空穴来风。前年,村里想扩建到村小学的水泥路,胡小栋兄弟闻讯后主动捐款,使这条路得以很快修好。村民黄徐兵患动脉硬化左腿截肢,一家五口人陷入了困境。春节期间,胡小栋兄弟赶到黄徐兵家,鼓励他放下思想包袱,并表态说要帮助他。胡小栋和黄徐兵是中学时的同学,他将能够联系到的同学都邀请到自己家中,兄弟俩带头捐款,大家纷纷响应。当胡小栋代表同学们将捐款送达黄徐兵手上时,黄徐兵感动得落下眼泪。村里又于2014年将黄徐兵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帮助他发展茶叶种植及享受光伏扶贫政策,并协调让黄徐兵夫妇在冶溪镇扶贫车间上班,让他们一家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黄光荣是大山村的一位五保老人,每次回乡胡小栋都会来看望这位无依无靠的“黄伯伯”。今年春节,胡小栋送给黄光荣一部价值600多元的老年手机,既可以打电话,又可以听评书和黄梅戏,黄光荣感动得逢人便说:“小栋这孩子,心真细,我算有福了!”

前年,村里建起了村民文化广场,这里树木葱茏,花香四溢,既有休闲的八角亭,又有各类健身器材。宽敞整洁的文化广场是村民们练习广场舞的好地方,开始时,大家都不好意思来广场练舞,妇联主任柴伦娟眼睛忽然一亮:何不让卞妈带个头!柴伦娟来到卞素娟家一说,卞素娟欣然同意。当晚,她便领着来自己家里玩的男女老少们来到广场,跟着柴伦娟一招一式地学起了广场舞。为此,她们还成立了“大山村女子广场舞表演队”,卞素娟被大家推举为队长,卞素娟还自己掏钱买了一套音响设备。村民们开心地说:“咱村现在这日子过得真叫舒坦,一点都不比城里差。”

卞素娟说自己现在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守着大山村和乡亲们,开开心心地活到一百岁!”

或许,卞素娟一家的事迹并不惊天动地,但是却像山涧里清澈的溪水纯净滋润,成为大山村靓丽的风景线。

往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