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店缺流量,不會引流只是表象,背後的原因也許不是你以爲的

2018年9月22日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每天一篇原創文章,這是第【128】

問題很多都相同

這幾天白天開車,晚上接客,基本上每天只能睡四五個小時,著實覺得有些累。

好在內蒙的小肥羊足夠美味,加上初秋草原的美色,也覺得不那麼累了。

白天開車的時候,總結了一下最近讀者諮詢的問題。

從大家的提問來看,最大的問題都是人流量不足,好像自己也沒什麼好辦法。

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我不會引流"。

從表面上來看,貌似提供一套引流的方法,能夠給店裡把人帶來,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引流這個問題,也是很多經營者的心頭之痛。

畢竟,餐飲也算是流量生意,沒人就賣不出菜,就沒有營業額。

可挨個將每個店的問題拆解之後,引流只是表象。

沒人,並非是你不會引流

店裡人少,只是表象,把這幾個問題拆解之後,問題的本來面目就顯露出來了。

真正的問題,其實是產品。這個產品,不僅僅是菜品,而是包含了服務,菜品,環境,態度這一切與顧客交換金錢的產品。

引流引流,一定是有什麼東西能吸引流量到來。

那這個吸引流量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是必須先搞清楚的問題。

開飯店,就是賣菜品,無論是中餐西餐還是小吃快餐,能夠留住顧客,菜品是第一位。

前幾天文章裡有寫"以正合,以奇勝",菜品就是正兵,其他的都算奇兵。正兵練不好,奇兵就沒用。

這也是為什麼我要在《餐飲活動策劃七步法則》裡用很大的筆墨去寫產品的打造。產品不好,拿什麼吸引人呢?

所以最好的引流品,就是你最拿手,最受歡迎的產品,其他的偏門左道都是扯犢子,就算引來了流量,也只是讓你快速關門的速效藥罷了。

開了十年飯店,你未必懂餐飲

8月31日發的第106篇,就說的這事情,如果你還沒看過,可以去公眾號裡找一下。

也許有讀者覺得,我這麼說太武斷了。如果看過文章,也許你會改變這個看法。

依舊借用文章中的例子,我是個駕齡十餘年,有著幾十萬公里駕駛經驗,且零事故,零扣分的老司機,我估計全國能找出來我這樣的,也不算太多。

可即使這樣,我也只能說我很懂開車,但要說我"懂車"的話,還差的太遠。

而現在的情況,外界的變化太快了,尤其是整體經濟又不那麼好的時候,如果你還按照老套路"開車"而且還不"懂車"的話,就很危險了。

對於準備進入餐飲的小白,以及剛剛開店的大白,要懂開車,也要懂車,才能在這個變數太多的時候,提高獲勝的幾率。

也許你缺的不僅是諮詢,而是整個認知體系

初創者,尤其是處在賠錢狀態下的諮詢最難做。

最大的問題就是雙方的想法不在一個頻道上。

初創者諮詢的時候,他們其實是想找一個店長,或者是合夥人,比如"這個事情你給拿個主意吧""這個員工要不要開掉""乾脆店交給你算了,頭一個月的盈利都歸你"

顧問能提供的是一份包含了思路和建議的賺錢說明書。而諮詢者希望得到的是錢。

所以在溝通的時候就會很痛苦,比如要承諾,要保證,還有說給股份,以及想籤對賭協議的。

這類諮詢,我大多都會拒絕,究其原因,首先是他們的支付能力差,每花一分錢,都要糾結萬一沒有效果怎麼辦,萬一被騙了怎麼辦,萬一諮詢完了還不成功怎麼辦。

其次,他們不理解什麼是社會平均價格,他們也不理解,成功都是偶然的,失敗才是大概率事件,他們更不理解,世界上從來沒有100%的事情。

當初投資開店時,不也無法確定100%盈利嗎。再加上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執行力很差,導致總在向外界要保證,要承諾。卻不曾靜下心來看看自己是不是出了問題。

話說回來,假如真的有一個100%能保證你月入10萬的方法,你願意花多少錢買呢?

其實這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就是社會學費交的還太少,對自己,對做餐飲,做生意及商業的認識還不夠。他們缺的不僅僅是一個顧問,一次諮詢,他們缺的東西太多了。

也許只有在痛苦中逐漸成長後,他們才能判斷清楚顧問和諮詢的意義。經歷過風浪之後,才可能逐漸成長為合格的投資人。

而對於經歷過風浪的諮詢者,很明顯能感受到他們完善的認知以及強大的執行力,他們很多已經在突破的門口站著,就缺一把打開大門的鑰匙。

最快的提升,就是學以致用

所以這時候,他們最需要做的,是快速提升自己,無論是通過諮詢還是其他渠道,去學習,去執行,去測試,去調整。只有這樣才能快速補上自己的短板。

我一直以為,學以致用才是學習效率最高的方法,這也是我多年來學習的經驗總結。

我很少先系統的去學理論,大多時候都是遇到問題,然後去學和這個問題有關的理論,然後再用理論處理問題,得到反饋之後再做調整。當同類問題處理越多的時候,整套體系也就掌握了。

這是我的經驗,在此也分享給你,希望你能夠少走一些彎路,節省一些寶貴的時間。

粗放經營已經是過去,精耕細作是趨勢

人口紅利以已經過去,十年以後,中國將變成5億人工作,9億人養老的"老齡化"社會。

這帶來的直接問題,就是勞動力數量急劇減少。

餐飲也算的上是人員密集型的產業,那麼當能用的員工減少一半時,提高效率則成了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相比於之前粗放式的經營,精耕細作必將成為趨勢。所以對餐飲從業者的專業能力的要求也將越來越高。

如果還想在這個行業繼續幹下去,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和能力則是唯一的出路。

我是大寬,每天一篇原創文章,解決一個餐飲問題。

歡迎你在評論區分享,與大家一起交流。

你有哪位朋友是不是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你可以把今天的內容分享給他,或許你能幫到他。

著作權歸張大寬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轉載請註明:作者:張大寬 個人 ID:BG9FBG,頭條號:餐謀張大寬。轉載人的轉載行為,視為同意本條,轉載須附本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