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来南方旅游的痛苦——说些个啥嘛

火箭少女成员张紫宁在和队友的聊天过程中,说了四川家乡话,嗲嗲的语气得到了人们的关注,被问到四川话这么有趣,怎么学时,她这样说:"四川话好学,就是要嗲的"。

我国地大物博,十里不同音特色鲜明,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人们使用的方言不同,下面就来说说那些有趣的方言吧

1.嗲死人,软到心的四川话

四川人说话总带着一点点俏皮,叠词是他们常用的方式。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有个四川女孩,个子小小的,皮肤白,特别能吃辣,一说话就逗得我们大笑。瓜子皮儿他们叫瓜子壳壳,碎纸片叫纸飞飞,在萌妹子口中说出这样的话已经很萌了,这还不算,他们还偏要在句尾加上一些感叹词。

你真棒到了他们嘴里,就成了"你真的很棒的咧",你可真有趣就成了"你好有趣的哦",一个语气助词就拉近了陌生人之间的距离,在火车上遇到这些人,聊个几句,就能开心的不得了。

2.花木男,蒲公因,傻傻分不清的安徽话

在大学寝室八个人,四个南方人,一个中原人(河南人,坚持让我这么形容),三个东北人,交谈起来别提都有趣了,安徽芜湖和桐城那两个小姐姐,讲起话来总是n和l不分,每次说话总要我们纠正他,刚见面第二天,就让我见识到了安徽人分不清这两个音有多严重了,到现在他也读不好花木兰。除了n和l外,in和ing也傻傻分不清,比如蒲公英,也让我笑话了她好久。

3.自带笑点,一张嘴就变东北大哥的东北话

和南方方言的一村一音不同,东北三省的方言很有共性,但也有一些区别,辽宁省沈阳市带着浓重的官话口音,和黑龙江吉林比较贴近,而大连、丹东、铁岭等市各有区别,彼此还真有时候听不懂。

东北话生猛刚劲,多温柔的东北女孩一张嘴,就成了东北大哥——

你嘎哈呀,别捅故我,我gai(三声)这整饭呢,贼香,你消停的啊,一hui(三声)儿就能吃了。

东北话传染性极强,基本一个东北人,一屋东北人。而且很难改变口音,我的好多朋友去南方工作了三年,回来还是大碴子味,反倒是他们的同事和室友回家,都被埋怨说改变了口音,带了东北味儿了。

东北话自带笑点,像孙红雷、林更新他们都用自己的大东北话,成为演艺圈的一朵奇葩。我们身边的东北人也往往更幽默健谈,成为活跃气氛的段子手,这是方言给予他们的魅力。

4.好听的嘞,但也真听不懂,好像听外语的闽语、吴语和粤语

上个月出门独自旅行,在北京遇到了广东广州的小姐姐,一张口,我以为他是台湾人,后来才想起来广东和台湾都以粤语为主,小姐姐和我约好爬长城,这一路都刻意讲生硬的普通话,突然和家人来了个视频,好嘛,家乡话一出我就懵逼了,完全是外语啊,一个字也听不懂!

同样的情况也见于在江苏苏州,听评弹的时候尚且能听懂一二,到了超市,旁边的奶奶问我哪个酱最辣最适合炖豆腐,听了整整四遍才懂,在马路上根本没法给人指路,连他要去哪里我都听不懂!不过吴侬软语是真的又绵又软,那儿的人也是温柔文雅的,给人非常舒服的感觉。

要说闽南语,就不得不说厦门了,在旅行的最后一站,我背着大书包在厦门的公交上,听着公交先报一遍普通话,再报一遍闽南语,好听是真的好听,也是真的不理解。在公交上,许多阿姨聊着天,他们分成好几拨,轮番攻击我的耳朵,完全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旁边人都说着一样的语言,只有我是一个既不会讲也听不懂的外人。突然,最后排传来了一个声音——小姑娘,我要下ce(一声)了,你上我这嘎来坐,东北银!老亲切了!

5.别人要你说普通话,我却告诉你方言才最值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的方言口音与你的家乡,你的根紧紧连在一起,伴随着年轻人向城市迁移寻求新的发展,方言已经渐渐被淡化了。

"你现在已经没有东北味儿了",奶奶这样说在福建福州生活了14年的三哥

"现在的小孩子都只让学普通话,不让说方言呢,我看以后方言要完"门口的二大爷看着刚上学前班的小孙子拿着点读笔学三字经,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忧心忡忡的说

现在还有多少人愿意去讲家乡话呢,很多人是不是以讲家乡话,有浓重口音感到尴尬呢,所以他们渐渐远离了家乡,也淡忘或者说放弃了家乡话,成为一个说普通话的普通人。

而有一个地方,是可以容纳你接受你的家乡口音的,对我们而言,那不是方言,而是证明你与家乡之间有联系的标志,你可能知道很多歌听书软件,他们都用普通话来讲吧,有没有感觉家乡话会更让你感到亲切,却又苦恼找不到呢?

蜻蜓FM重磅推出《天声计划》,用你的声音,来阅读不同的故事,越是具有地方口音,越能富有特色,成功获奖的机会就越大哦!打开蜻蜓FM,直击《天声计划》

展示你的方言口音,让全网2亿的用户听见你的家乡,还在等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