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因为“舒适”所以难改

最近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份名为《世界最懒国家》的榜单,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与热议,据这份榜单显示:科威特位居世界最懒国家的榜首,该国有67%的居民,几乎不参加体育活动。在这份榜单当中,还包括了美属萨摩亚,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以及巴西等国。而懒惰指数最低的国家则是乌干达,该国家只有5.5%的居民,不从事运动锻炼,而这份榜单的结果,是由世界卫生组织,通过对不同国家人身体的活跃度的大小,而最终得出的。很多网友在看了这份榜单之后,都无不自我解嘲的调侃道:感觉自己又一次的拖了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的“后退”。还有网友说:自己其实知道运动的好处,也知道懒惰,对自己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但是每当自己试图要去努力改变的时候,却总是有心无力,又或者实际总是与自我所想的相差甚远,懒惰,一个几乎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又几乎每个人都想去改善的问题。有人说:懒惰是人贪图安逸和舒适的体现,也有人说:懒惰是人逃避劳作的方式和借口。而这条新闻的出炉,也让济世我对懒惰这个话题,由此产生了不小的兴趣。同时我的内心当中也由此产生了一连串的疑问:究竟为什么会产生懒惰?懒惰又是否真的如某些人所说的那样,难以克服?而在懒惰的行为背后,又究竟隐藏着人内心当中,怎样的隐秘呢?所以今天济世就和大家一起来畅聊下,懒惰究竟缘何产生。

在济世看来,人之所以会产生懒惰,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对动的恐惧:几乎每个人的内心当中都渴望着舒适与安逸,因为这会让人感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满足感,也会让人产生相当程度的惬意感。而这些都让人感到开心与快乐,人总是这样,希望能够让自己感到舒适的感觉,能够尽可能多的长久一些,又或者能够尽量的持久一些。而任何的体力,又或者脑力方面的劳动,都会打破自我当下所正在享受的这种安逸与舒适,也因为如此,所以某些人对动这种行为本身,就产生了一种几乎是本能性的恐惧,而当面对恐惧时,人通常都会采取这么几个行为,要么想办法躲避它,让它尽可能地不在自我的生活当中出现,又或者尽可能少的出现,而懒惰似乎让某些人看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可能,既然我本身对这种行为恐惧,那么我就尽可能地想办法,不去做这种行为,既然我对这种行为,从内心当中绝对的排斥,那我就想尽一切的方法,延缓这种行为,在自我生活当中出现的时间,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完全的屏蔽这种行为在自我生活当中出现的可能性。而节省下来的时间,自己可以利用它做让自己感到更舒服的事,似乎在某些人的思维逻辑里,懒惰还成为了某种程度上的“有利行为”。但实际上,懒惰行为的本身,就已经让人在不知不觉当中,陷入到了裹足不前的境地当中,而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个有利于自我的好现象,只可惜有的人还浑然不知。

对不劳而获的奢望:人的内心当中总是对成果,有一种本能性的渴望。这种渴望源自于成果本身,对自我所产生的有利点。自我可能因为获得某些成果,从而因此而改变自我的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我之后人生的整体走向。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也就形成了每个人对于成果本身的本能性追求。但是获得成果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自我长期努力的过程,因为很多成果的最终产生,是某些行为长期持续不断的必然性结果。而行为本身,又或者坚持的过程往往也伴随着人在自我时间与精力上的大量付出,甚至是对某些事物的舍弃。而这一切都会让人感到某种程度上的劳累和辛苦。甚至是相当程度上的压抑。某些人也因此,而产生了相当程度上的抗拒,他们不愿接受在追求成果的过程当中,所有可能经历的种种挫折,但他们又想得到最终成果所带来的好处,于是乎某些人就因此产生了懒惰这种行为,某些人妄想着可以借助这种行为,从而不费丝毫的力气,又或者尽可能少的花费自我的精力,就可以获得自我所想要的东西。他们更奢望着别人会将自己所努力的成果,拱手相让,甚至是双手奉上,但很快现实就会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他们,他们所想的一切,其实都是绝无可能的自我幻想。

通过上述所列举出的原因,我们或许就可以知道,懒惰究竟缘何产生。对动的恐惧,让很多人从内心当中对动这个行为本身,产生了相当程度上的排斥和抵触。在他们的思维逻辑里,无论是脑力,还是体力,只要会让自己,费心费神,劳心劳力的言行,自己都对此避之唯恐不及。因为自己不想感受到究竟累是什么感觉,也不想体验到吃苦到底是个什么滋味。而自己为了躲避这一切,则采取了能拖则拖,能避则避的态度。而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叫懒惰。以至于当下某些人只要一听到需要自己有所出力,就会立刻退避三舍,生怕自己会因此遭受到哪怕一点点的劳累。而对不劳而获的奢望,则是某些人出于内心当中严重的坐享其成心理,从而逐渐的形成了他只要其果,而不要其过的惰性心态。他们羡慕他人所得到和拥有的一切,他们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像他人一样,得到自己所想要的一切。但是他们就是不愿意将自我的想法,化作为具体实施的行为,他们不愿意承受有可能所面临的困难与挫折。同样他们也不愿意承担有可能带来的压力与波折,所以他们宁可选择不切实际的空想,又或者沉醉于自我的妄想当中。以至于当下某些人常常是说就“天下无敌”,但是做就永远都“瘫倒在地”。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知道他只不过是个光会说,而不会做的懒鬼而已。其实懒惰行为的本身,所折射的是人内心当中对于某些事物与行为的强烈抗拒,因为知道,或者预想到接下来的行为,可能会让自己遭受到一连串的曲折,甚至是相当程度上的痛苦,而自己出于对这些行为,以及之后一连串情况的畏缩,所以让自己尽可能的回避即将发生的一切。而懒惰也同样让某些人,感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舒适”。因为不愿做这,也不愿做那,所以自己可以“享受”到别人所无法“享受”到的一份“特有”的“悠闲”。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才让某些人,明知懒惰是个对自己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坏习惯,但却始终都难以真正做到与之完全的脱离的根本性原因。真的很想对某些人说:与其想尽办法偷懒,不如想想怎么把事情做好,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可能让自己的今后,真正的变好。也别老想着如何的可以让自己不劳而获,很多时候脚踏实地,才会让自己得到最渴望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