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之父”、中科院外籍院士高锟逝世 享年84岁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高锟23日在香港逝世,享年84岁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23日对高锟辞世表示深切哀悼,并代表特区政府向他的家人致以深切慰问。她表示,高锟出类拔萃,是香港人的骄傲。他是开发和应用光纤技术的先驱,为现代通讯科技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林郑月娥说,高锟不但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有承担的教育家,对香港的科研发展高瞻远瞩,力促成立香港科学园,为香港创科发展奠下稳固基础。

高锟,1933年生于中国上海,祖籍上海金山,华裔物理学家,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拥有英国、美国国籍并持中国香港居民身份,华文媒体誉之为“光纤之父”、普世誉之为“光纤通讯之父”。

高锟于1948年移居香港;1954年赴英国攻读电机工程,并于1957年及1965年获伦敦大学学士和哲学博士学位;1970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筹办电子学系,并担任系主任;1987-199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0年被《亚洲新闻周刊》选为“二十世纪亚洲风云人物”;200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010年获颁香港特别行政区大紫荆勋章。

高锟在六十年代已提出光纤理论,但初时不获认同,更被批评“痴人说梦”。然而,他并没有放弃,更持续不懈研究,终获得世人拜服的成就。

2009年,高锟首次提出光纤通讯后四十多年,终获得迟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委员会赞扬他“在纤维中传送光以达成光学通讯的开拓成就。

1996年,高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宣布命名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为“高锟星”,以表扬他在科学上所做的杰出贡献。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作出了突破性成就。

2018年9月23日,高锟病逝于香港,终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