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师遇见云南:见过云南的云,便觉天下无云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很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如此动人的情书竟然出自一个小学毕业没有任何文凭的人,真是让人讶异不已,而这个人便是沈从文。

▲ 沈从文与妻子张兆和

我们很多人对于沈从文先生的了解,大多都是源自课本里的那篇《边城》。《边城》美得让人窒息,我们静静阅读,生怕扰乱了书中的浑然世界,那里天也清澈,水也清澈,有老人,小姑娘,和温顺的大黄狗。一读便懂的简单情节,把茶峒天然去雕饰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在那里,风景干净,人也干净。

▲ 一切都是那么静寂,所有人的日子都在这种不可形容的单纯寂寞里过去

“边城山色碧罗裙,小翠歌声处处闻。”这是著名翻译家荒芜写给沈从文先生的5首七言绝句中的两句,指的是沈从文先生的成名作《边城》和作品中的主人公小翠。在沈从文先生笔下,抗战时期的昆明,也是完全不逊色于茶峒的美丽边城。

▲ 昆明湖落日

在昆明的那几年,或许可以算得上是沈从文先生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此前,他生活不稳定,没着没落的。此后,政治大动荡中他小心谨慎地苟活着,拼命地工作着。惟有在云南时节,尽管物质生活极端匮乏,精神状态却很好,光是看一眼云南的云,便足以排解一切烦杂了。

▲ 荡胸生层云

沈从文来滇不久即对昆明印象极佳,在给大哥的信中说他住的地方(青云街)离北门较近,“一出城即朗敞原野,十分美观。云南地方虽高,但就城周光景来看,却平坦如江浙地方”。关于呈贡,又讲那里“乡下风景人情均极优美”。后来还说结婚九年来最近两年在呈贡住,“真是最值得记忆”。1946年7月沈从文离开昆明,8月即在上海、天津两地《大公报》同时发表《怀昆明》。

▲ 云生结海楼

至于昆明山水,沈从文不止于一般赞美,而且早有国际眼光。他在给大哥的信中说滇池如何“清澈照眼”,气候如何“四时如春,滇池边山树又极可观,若由外人建设经营,廿年后恐将成为第二个日内瓦。与青岛比较,尚觉高过一筹。将来若滇缅车通,滇川车通,国际国内旅客,久住暂居,当视为东方一理想地方”。沈从文说此话是1939年,看问题眼光竟如此超前,真是让人佩服不已。

▲ 古滇湿地

沈从文早年历经漂泊,尝遍生活的艰辛,使他成为天性善感,感情丰富的人。世间万物的沧桑变幻、社会人事的沉浮都能敲击他心灵的窗门,一点点流进他的文字。写《云南看云》时,他这样描写云:

“云南的云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长年的热浪,两种原料经过一种神奇的手续完成的。色调出奇的单纯。惟其单纯反而见出伟大。尤以天时晴明的黄昏前后,光景异常动人。完全是水墨画,笔调超脱而大胆。”

云南的云白得如雪一般,再衬上那蓝得彻底的天,煞是好看。每次的抬头都有不一样的风景,也就有了不一样的心情,温暖阳光的沐浴下,整个人都变得慵懒了不少,难怪很多人都会想去云南旅游了。在如此一个世外桃源中,谁的心灵不会想打个盹,休息休息呢?也难怪许许多多的文青赶去云南,在那柔软的云里,那颗文艺的心不也一起柔软了么。

沈从文的一生被无数人看轻,但一直情绪稳定如水,不温不火,不急不躁。因为他不需要任何语言为自己辩解,一个穷教师娶了出身名门的千金小姐为妻,一个小学毕业的文盲进入西南联合大学做教授,一个来自边城的北漂屌丝逆袭成名扬四海的大作家,他的人生已经足够漂亮、从容。

▲ 乍醒时,天才蒙蒙亮,猛然想着你,猛然想着你,心便跳跃不止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临终前他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遗言:

“对于这个世界,我没有什么好说的。”我想沈先生在临终前是绝不会去遗憾未得到的诺贝尔文学奖的,但是对于40多年前昆明的云,在不经意抬头看向窗外的时候,恐怕还是会有“看过云南的云,便觉天下无云”的离思吧。

▲ 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浮光掠影中,我们品味着各式各样的人情,沉浸在变化无常的风景里。有一天,我们终将皈依自然。我们或许将走进一个沈从文所描写的世界里:那里有光、有声、有色;山山水水、天蓝地阔。在生命的终点处,我们会与万物共生。此刻,在爱的记忆消失前,感受一下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的相思;感受一下一生正当最好年龄的爱情;感受一下小船行经过的山水和潺潺流淌的乡情。

▲ 我一面看水,一面想你

地以人传,人以地传,昆明给沈从文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沈从文也给昆明留下了永恒的文字。

关注V,x号(旅兔er)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