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吴玉华|合涧集的猫仙

点击上方“芝兰园”关注我们

过去合涧集敬奉的满天神佛里,有猫仙一家,一度香火旺盛,远近闻名。

合涧集曾经为古林虑六大集镇之首,满街店铺林立,民居参差。这里是三省通衢,往来客商仕宦川流不息,真正是山川灵秀,林州繁华去处!

合涧集的城门楼如虎踞龙盘,俯瞰着集镇内外几百年的沧桑......其中的崇隆券城门楼在合涧集东南隅,上面建有佛殿,正在淅河之畔。人们在春花秋月夏风冬雪之际登临此楼,淅河如带,栖霞如屏,江山尽收眼底!西望栖霞山谷,远处的山是蓝色的,近处的山是青色的,云雾美轮美奂,如彩似霞。这个当年豫鲁晋陕进出太行山的交通要道,亦是林虑大山至胜至佳的风景区,曾经是商旅不绝于途、文人墨客争相游览的精华路线!再看那个发源于太行峡谷的淅河碧波荡漾,两岸染诗,每一步都是一片诗情画意!

合涧集有此胜景,故人烟聚集,有买有卖,南来北往、东来西去的。这崇隆券城门楼上,年深月久,来了一窝猫仙。一开始这些精灵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彼此相安无事。话说到了清嘉庆年间,集上有一旧姓人家,老两口只生一子,新婚不久,家里开了个杂货店,往来交易,也算是家道殷富,小两口少年夫妻也过得恩爱。商贾营生总需要外出营运,因此,为生意上的事情,儿子出外日久,媳妇独守空房有情无绪,相思过度造成鬼妖侵入,变幻成丈夫模样夜里来梦魂作伴,欢娱缠绵,耗精劳行。眼见媳妇面容憔悴,如同害病一样到了命垂一线,老两口疑心耽忧,问明情况,求助猫仙,才识破魅惑媳妇的原形,由猫仙出面铲除鬼妖医好了媳妇的病。当夜昏天黑地、鬼哭狼嚎,再加上一片刀剑乱伐之声,天明见有鬼妖骷髅弃地才知已被猫仙所诛。

老两口谋及当地绅士商民协力出资,建猫仙庙于东南、西南券和北券:东南券即崇隆券敬奉狸家,西南券敬奉黄家,北券敬奉黑家。有好事者偷查其踪迹,知道狸猫、黄猫、黑猫是亲兄弟三个,另外还有白家是它们的结拜兄弟,白猫老家在北京,据说住在猫儿胡同。从此以后合涧集猫仙声名远播、有求必应,香火之盛赛过诸神。

流光如电,又到了民国,四十军庞炳勋部一个连在合涧集驻扎。这些大兵丘八,粗鄙不堪,只知道杀人放火,那里懂得行善积德,敬畏之心,他们在这信仰之乡还拿猫仙“开涮”!看到一只小猫来他们伙房觅食,竟然洒开水驱逐。这一下触怒了神明!这猫仙不仅仅是保平安的"菩萨",也是 “ 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的调皮精灵 !略施小小惩戒:大兵们开锅时满锅应该是香米饭扑鼻,谁知道今曰竟是猫屎满锅臭不可闻。相同的例子发生在1958年大办食堂时期,一个大厨犯了相同的错误。只不过一锅饭里,别人碗里的是美味佳肴,他碗里的却变成了猪食不如。

有些事情,今天的我们看来确实有些不可思议,但在民间这样的神仙故事却大量流传!关于合涧集的猫仙故事好象是这样结尾的:一日夜静,天街如水,明月满窗。崇隆城门楼外山崖上几户人家,忽闻外面足音跫然,启窗窥之见街道至淅河岸崖头密密麻麻皆是猫族, 它们首尾相接、以目视目、就月拱手作朝拜状,至鸡鸣时方隐去。第二天集镇上几百上千只猫再也不见踪影。原住崇隆城门楼附近的秦氏肉铺过去曾经以肉设供、一日一布施,与猫家结下了深厚夙谊。

一点慈心于有心无心之中助猫仙,而猫仙也一饭必酬,助秦氏生意兴隆。后来猫仙突然消失,若干年降笔秦家说,已经在北京亲戚白猫仙家的猫儿胡同定居。


吴玉华 网名隆虑山人,《芝兰园》的忠实粉丝,曾在《芝兰园》上发表多篇文章。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网图提供证明付酬 打赏>10元付酬 <10元平台维护

因微信系统修改,【原创】标识处只能显示开通赞赏的账户,芝兰园公众号公用赞赏为“作家吕志勇”,此账户即为【公用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