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坏话的时候,其实是在干什么?

平常,我们经常关注的是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我们认为老师越关注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越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分别在各自的实验中发现了这个现象,我们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也称之为“期待效应”。其实,在希腊的寓言中就有这个小故事,我们也比较熟,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希腊神话吧。

塞浦路斯的国王皮革马力翁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他精心地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少女。他深深爱上了这个“少女”,在他虔诚的心意感动了女神(女神名字太长,我记不住了),后来这尊雕像竟变成了真人。

这个神话故事告诉我们: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

然而,这终究只是神话故事,骗骗小孩子还差不多,所以我们接下来讲点科学的。

于是,我们就来看看罗森塔尔是怎么在教学研究中发现这个现象的。

哦,对了,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吧。

当当当!

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

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

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

这个效应的发现在学术界引起巨大的轰动,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包括我们今天大家对这个现象也是非常熟悉并且相信的。

所以,今天我们会发现很多家长会这样跟我们做老师的沟通:老师啊,我们这个孩子就相信你说的话,你要多鼓励鼓励他,这样,他一定会取得很大的进步的。

然而,残酷的是,我们没有看到这个后续的研究,后来,罗森塔尔发现,在众多的关于期待的研究中,只有五分之二的研究确实可以验证这个效应,换句话说:

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不会因为教师较低的期望而一落千丈,同样,一个能力并不出众的孩子,也太可能会因为老师的高期望而异军突起。

好吧,这句话是不是看着很残酷?

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么个道理呢?

说到这儿,我很想说说一直以来的择校热,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入名校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殊不知,孩子自身才是最关键的,我们见过太多出身并不高贵,但天赋异禀的人,最终也能获得成功,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哪怕普通的学校遇到再不把学生当回事儿的老师(好吧,其实现在这样的老师还是挺难找的),他的能力也不会因此消失。

那么,既然罗森塔尔效应属于一种奇迹,那么,跟我们在孩子面前谈论老师的不好有什么关系呢?

嗯,我们经常研究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但却很少研究学生对老师的影响对不对?

虽然做老师的年数不算特别长,但我也的确经历了很多的学生,带过很多不同的班级,我会发现,同样一节课,在有的班级上起来酣畅淋漓,在有的班级上起来却不带感,往往这时候是最能体现做老师幸福感的时候。

你也许会说,老师是成年人,不管孩子什么反应,你都应该认真完成你的教学目标不是吗?

嗯,这话我承认,但是,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生对老师的不同预期,影响的不仅仅是老师的心情,还有学生的学业成绩。

心理学家菲尔德曼等人的研究表明,当他们告诉学生,给他们上课的老师非常出色的时候,学生认为老师的确非常有趣,非常棒,同样,这些学生最终取得的学业成绩也要比被告知老师是糟糕的那些学生要来得好。

为啥会这样?

想像一下,你是这个学生,当你知道要来的这个老师上课比较差劲,哪哪儿都不太好,然后,你的心情如何?对了,沮丧、排斥,所以即使这位老师非常优秀,你也需要在克服了自己重重心理阻碍之后才会认可他,更不要说这个老师其实并不一定特别出众了,或许等这个老师给学生上完了整一学期的课,学生仍旧觉得他是差劲的。

好了,你发现了吗,当你在告诉你的孩子他的老师哪些地方不好的时候,其实,你是变相在暗示孩子,这个老师很差劲,那么,孩子就形成了对老师的预期,好或者不好,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孩子的听课,最终会影响他的学业成绩哦!

哈哈哈哈哈哈,自行体会一下哈!

所以,那些在并不十分好的学校成长起来的日后成绩优异的孩子,他们可能还有一个本领,就是比较多地相信自己的老师都是不错的

说到这儿,想到我初中时的一个只会照着书本念书给我们听的社会老师,其他所有的同学几乎都快睡着了,而我,竟然认真地听了下来,还觉得他讲得很有趣,现在回头想想,

要么我特别喜欢地理这块内容,要么我觉得其实这个老师还蛮可爱的。

所以,以后千万不要在背后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的坏话,不然……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