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義:無法忘卻那段歲月的英雄




9月16日上午,95歲的王清義在平羅縣家和春天小區的家中曬太陽,胸前掛著的5枚勳章熠熠生輝。

“王老,聽說您最愛看報紙,現在還經常看嗎?”

“嗯,嗯。”老人眼睛模糊,回答著記者的提問。

“那您還記得以前的事情嗎?在部隊的事。”

聽到這個問題,王清義老人瞬間兩眼充滿神采,激動地說:“記得!我都記得!我是1944年10月入伍的,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還有抗美援朝戰爭。”

“父親現在患有小腦萎縮,現在的事情記不住,但過去的事情怎麼都忘不了。”王清義的兒子王立忠說,老人最愛講故事,以前經常在單位、社區講述那段崢嶸歲月,思路非常清晰,並且還結合這些故事去教育後人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1946年2月遼瀋戰役打響,我參加了遼寧法庫縣秀水河子圍點打援戰鬥,當時我們連擔負的是狙擊任務,有一顆子彈打入了我的肺部,當時幾乎失去知覺,隱約聽到戰友們一直喊‘班長,班長,快醒醒’,要不是他們及時把我轉移到衛生所,我早就犧牲了。”王清義越說越激動,“正是那次戰鬥,我們取得了東北第一個殲滅戰的勝利。”當時打進他肺部的那顆子彈,現在還留在身體裡。

“我是班長,我的職責是帶領同志們戰鬥並把他們安全帶回來,但在那次戰鬥中還是有4名戰友沒能回來……”說到這裡,王清義忍不住用袖口擦拭淚水。那段歲月留下來的感動,讓這位滿頭白髮的老人一直無法釋懷。

王清義在滔滔不絕講述著讓他記憶猶新的戰鬥時,記者發現老人的右手中指彎曲成了90度,一直無法伸直。原來,在1952年6月的戰鬥中,一顆子彈從他的手背打進去又從手心穿出來,造成他的中指永遠無法伸直。

戰爭在王清義的身上共留下了20多處“印記”,這些傷痕記錄著不同戰鬥中老人的英勇事蹟。王清義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的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等大型戰役,以及抗美援朝戰爭。

“記得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王清義老人經常把他親手種的菜送到我家,他善良、熱情的品性總是感染著很多人。”曾經與王清義做鄰居的羅成軍說。

20世紀50年代,剛剛建立起來的新中國百廢待興,建設祖國的號召響徹大江南北。王清義積極響應黨的號召,30歲出頭的他服從組織安排轉業來到銀川,先後在銀川、平羅工作。

在平羅稅務局工作時,由於當時稅源分散,交通不便,工作非常辛苦。“那時的交通‘工具’是兩頭毛驢,再到後來逐步有了自行車。”王清義說,“從硝煙瀰漫的戰爭年代走來,能親身經歷並見證祖國日益強盛是我的幸運。”

製作:平羅縣網絡安全和信息化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