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6催泪向,小伙患上死不了的绝症,他被生活拒绝了24次

《叫我第一名》

2008/美国/励志

推荐理由:丧丧的人生,需要这样的暖

图片上这位俊朗阳光的大男孩名叫布莱德·科恩,就职于美国景山小学,在入教第一年就被评为最佳教师。

成为人民教师一直是布莱德最大的梦想,但由于患有“先天性妥瑞症”——一种会随时不自觉发出怪声和抽动(包括抽搐、脸部扭曲、尖叫、摇头晃脑)的不治之症,布莱德的求职之路可谓是荆棘遍布。

初入社会的他曾被24所高校拒之门外,却从未动过一丝放弃的念头。

或许你会问:既然这么难,为何他还选择坚守这样的梦想呢?

故事要从布莱德的童年说起。

在六岁以前,布莱德和其他同龄小孩一样,上有恩爱的父母,下有可爱的弟弟,举家和睦美满。

不知从六岁的哪天起,布莱德身边出现了一个形影不离的“朋友”,它总引得布莱德发出怪声和抽动。

我没有什么朋友,但有个同伴一直陪着我。我一专心,那个常年的同伴就会捣蛋。

起初布莱德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只是发现别人1个小时可以完成的事他需要做2个小时。

渐渐地,同学们孤立起他来。

上课看老师脸色,下课被校长训话成了布莱德的生活常态。

我小时候有很多绰号,弟弟叫我波波医生,妈妈叫我宝贝,学校的同学叫什么的都有:神经病、怪胎等等。

受委屈的次数多了,布莱德开始厌学。被校方多次谈话后母亲决定向心理医生求助。

但以当时的医疗水平医生只能给出你儿子就是多动,多给他讲点道理就好了这样的答案。

就连父亲,也因为受不了儿子的怪异举动而抛下一句:你自制一点!离家扬长而去。

原本和谐的四口之家被布莱德这位新朋友闹得鸡犬不宁, 更糟心的是,就连母亲昔日好友见到布莱德也不忘补刀。

多方不解,在千夫所指之下母亲并没有埋怨过儿子,相反,她摒弃了医院传统的治疗方法,开始另辟蹊径。

除了照顾两个孩子,母亲把业余时间都投入到研究医书中。

苍天不负有心人,在无数个与困意抗争的夜晚后,她找到了答案。

她终于可以挺起腰板向世人证明儿子不是故意捣乱的怪物,而是先天无法控制身体行为的罕见病患者了。

自此布莱恩的人生发生了两次重大转折。

进入初中前,母亲带12岁的他去接触教堂里那些同病相怜的人,想要互助取暖。

然而从交流中了解到的,是这些身患顽疾的人们往往更容易愤世嫉俗,顾影自怜。

他们放弃工作或学业,待在家里,停止与生活作斗争。

也就是从那时起布莱恩做了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决定——不能活成他们那样,他绝不向妥瑞症妥协!

在学校被排挤的布莱德比他人更认真的在课后补充知识,他如愿升入了一所优秀的高中。

然而歧视仍未消失

在无数次被老师以“调皮”为名举报后,一向育人有方的校长找到了布莱德。

他在全校师生面前与布莱德对话,指引同学们正确看待与自己有差异的小布莱德。

布莱德在大家的掌声中走下台,他第一次感受到被身边的人所认同和理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几句话,一席教育,为布莱德打开了通往全新世界的一扇门。

于是他做出了人生中第二个重大决定:成为一名不给学生设限的老师。

如果说成长中遇到的两位贵人为布莱德寻找梦想,坚定梦想打下了良好基础,那么自身的残疾便是给往后的成功推波助澜

之所以这么说,源于妥瑞氏症带给布莱德的不仅仅是病痛,更是思想上的加速成熟。

在疾病中,布莱德比同龄人更早地领悟到现实的残酷,所以在一次次面试被拒后他能很快重振旗鼓,蓄势待发;

在排挤下,他学会了换位思考,求同存异,所以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包容学生的天马行空;

在误解后,他懂得了坚守住自我的重要性,从认识自我到与自我和解,他成为了更好的自己,从而收获了美好的爱情。

电影最后,布莱德所带的班级里一名患绝症的女孩离世。

他第一次受邀请参加葬礼被允许入教堂,陪孩子最后一程。孩子母亲尊称他为“改变孩子的一生”的人。

同时,年长的父亲也与他化干戈为玉帛。

当布莱德走上“年度最佳新人教师”的领奖台,四座掌声雷动。

孩子们争先恐后为老师代言,来讲述这段传奇逆袭史。

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布莱恩原型在1997年获得年度最佳教师奖还应邀上过「奥普拉秀」,他的自传体小说更是赢得了2006年美国最佳教育书类奖。

文案:荒野仙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