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滴年轻仔都不讲柳州话了?柳州话以后会消失咩?

在城市里打拼生活的我们

每天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但是,你是否还记得

用柳州话打招呼的方式呢?


近日,有网友在论坛上发出疑问:

为什么夫妻之间明明都会柳州话,

却用普通话交流?


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今天

柳州方言就该继续沉沦吗?

普通话与柳州话之争,

网友们有话说:

——阿龙:现在的小孩柳州话都不讲了,都是讲普通话,大人得跟着小孩讲普通话。

——小丽:普通话圆滑,柳州话太直!

——阿龙:婆婆有时会教儿子讲柳州话,有些音还蛮搞笑。我回娘家也会教儿子方言。方言就像调味料,但不是正餐,儿子主要的还是说标准的普通话。各自的方言能听懂就成,因为身边有因为方言混乱导致孩子吐词不清的例子。

——小丽:在柳州生活了16年的外地媳妇,说柳州话不正宗自己也觉得别扭,干脆不说。爷爷是说柳州话的,没有刻意教孩子,有语言的环境自然会说。

——阿龙:这个不单单是柳州的问题,是现在大环境的问题。我大学好多同学在广东 本地人都在感叹粤语过几代要没落了,很多小孩都不说粤语了!

——小丽:我和我老公也是正宗柳州人,但是谈恋爱的时候为了斯文点,我们一直讲普通话的。第一次见面都是讲普通话多,后来就一直坚持到现在。普通话吵架也没嫩子吵得起来,柳州话就不同了……


柳州话正在消亡?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身边说柳州话的人越来越少,小孩子也以说普通话为荣。而且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在柳州城市里,已经很难听到非常正宗的柳州话了,“柳普”越来越普遍,这种恶搞形式的流行,让柳州话逐渐变味。


如果有人说柳州话已经消亡,这可能会显得过于夸张,但它逐渐离我们远去却是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说柳州话的越来越少了?

一方面,是由于现代教育对于普通话的推广,使得普通话在语言环境的营造上占了优势,没有了方言传承的环境。另一方面,每个人因为交流的需要,远走异地他乡,渐渐淡忘了老家的词汇甚至变了口音。而近年来柳州快速发展,许多外地人来到了柳州,为了能够方便交流,大家都讲起了普通话,柳州话的使用频率也随之减少。


在柳州走一圈,我发现,除了一些老年人还在说着地道的柳州话外,年轻人或多或少都变了口音。普通话是一种交际语言,而方言则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载体,所以普通话和柳州话并不矛盾。方言最不可取代的魅力,就是它“接地气”,它是亲情、乡情和一种不可取代的群体归属感的载体。


你真的了解柳州话吗?

柳州话是汉语官话中桂柳话的一支,属西南官话。柳州话听上去较为硬朗,与柳州人的性格相得益彰。它代表着我们柳州人的个性,这是一种情怀,也是传达归属感的最好方式。

方言是生活语言,能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亲切。十九个声母,三十四个韵母,四个入声韵母,四个声调,以及合音现象,这些都是柳州话的魅力所在。



柳州话它不仅是一种地方文化的传承,还是是一个知识体系,都包含着很多文化传统,更是柳州悠久历史的见证。这是融入了血脉的文化,也是我们向外展示的最好的名片。

方言是一片土地生命中该有的一部分,而柳州话也是我们柳州人骨子里该有的一部分。其实,柳州话早就不单单是一种语言了,它折射出了更多的家乡味道。游子在外,一声熟悉的乡音便能唤起对故乡的思念。

无论走多远,最感亲切的,是柳州话。最不能忘记的,亦是柳州话。


试题一:选择题

1.请问柳州话中的“毛司坑”是什么意思?

A.厕所 B.土坑 C.指坑人的意思 D.一种骂人的话

2.请问柳州话中的“量三马”是什么意思?

A.走路 B.量三围的尺码 C.坐三轮车 D.测量三匹马的重量

答案:A, C


试题二:翻译题

1.请将下列柳州话翻译成普通话。

“Lang(第一声)衣高头挨骚甲澳了个窿。

2.请将下列普通话翻译成柳州话。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答案:1.毛衣上面被蟑螂咬了一个洞。

2.蚂螂抗捉叽喳虫 鸟仔在后头hold稳。

柳州话歇后语:

五里卡摆摊——外行

半夜吃黄瓜——没晓得头尾

三十晚上的砧板——没得空

两分钱滴鸭头——得把嘴

普通话让你走的更远,

方言却让你记住你的根在哪里。

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

它的背后更包含着很多家乡味道。


这!就是柳州话!

在柳州,有一种逛街,叫上该

在柳州,有一种香菜,叫盐须


在柳州,有一种鞋子,叫孩子

在柳州,有一种贪便宜,叫搏底

在柳州,有一种摔倒,叫跌跤

在柳州,有一种毛衣,叫郎衣


在柳州,有一种怎么,叫恁子

在柳州,有一种时髦,叫


在柳州,有一种找茬,叫聊盆


在柳州,有一种热水,叫赖水

当鸟叔火遍全球时

《柳州style》的完美翻唱又一次证明,

柳州人的唱歌天赋不容小觑!

螺蛳粉、水上狂欢节、柳城蜜桔……

如此接地气的真实写照

有些人担心柳州话会逐渐消亡,

但我觉得不必忧虑。

因为我知道那些生在柳州、长在柳州

以及来过柳州的人,

对这片土地爱得有多深沉,

他们不会舍得让柳州话逐渐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