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日常 抓在经常 形成机制 木棠镇:抓基层党建工作成新常态

据《今日儋州》消息近年来,木棠镇党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创新思路,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工作与中心工作全面进步。同时,该镇还把抓党建促扶贫作为重头戏来抓,形成了抓党建促扶贫工作新常态,让抓党建促扶贫不断在木棠大地上展现着“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的生动实践。

落实党建责任制 增强班子战斗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木棠镇党委围绕党建主业,全面履行党委抓党建主体责任,努力建成坚强有力、团结合作、敢打硬仗的集体领导班子。

根据相关工作安排,该镇党委每月定期召开专题党建研判会议,全盘谋划党建工作重点目标任务。同时,该镇建立领导班子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班子领导抓党建工作报告制度、各基层党支部抓基层党建情况通报制度,进一步规范全镇党建履责、问责工作,压实党建责任。

在日常党务工作中,该镇党委更加注重用实劲,坚持指导与监督双管齐下,做到常抓常管,常抓常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一是在学上下真功夫,该镇各基层党组织通过“原原本本学”“示范带动学”“建立制度学”等形式,抓好全镇党员干部常态化学习工作;二是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方式,重点学习党纪党规、作风建设规定等内容,明确作风建设“高压线”和“警戒线”,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三是结合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述职考评,建立“月例会季巡查年评议”的党建考核机制,及时解决各支部党建工作中的问题;四是建立党建联络员培训教育联系制度,每月定期组织党建联络员就党建工作开展培训,使全镇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水平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壮大干部队伍 激发创新活力

针对基层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现状,该镇党委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向各村招聘大专以上学历,35岁以下的年轻人,将他们安排到各村村级便民服务室工作。

“这批工作人员主要是对每个村基层党建工作进行台账化管理,按照重点任务、学习教育、党员管理、远程教育四个板块分类归档相关文件、报表等材料,上级部门检查时一目了然。”木棠镇党委副书记梁瑞峰告诉记者,此项工作得到市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同时,为了更好地留住人才,由木棠镇政府出资,将工资待遇从每人每月1500元提升至2500元,提供良好的待遇保障,为各村留住党建人才。

除了强化激励保障,木棠镇党委还参照村“两委”干部管理办法,对村级便民服务室工作人员进行跟踪管理,对不胜任现职的及时进行调整。

此外,木棠镇党委还组建了返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春节等节假日期间,组织返乡大学生青年走访慰问贫困户和困难老党员、参与调声维稳、交通疏导等系列志愿活动,激发年轻人回乡建设的感召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强化党建引领 助推脱贫攻坚

“党组织有力量,群众脱贫才有希望!”木棠镇木棠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梁伟新说。

驻村工作以来,梁伟新从建章立制入手,推动村党支部的党建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原先“软弱涣散”的村党支部,凝聚力日益增强。得到村民信任的村党支部还通过“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引进一家养殖公司带动村民养殖小黄牛和淡水鸭,让27户贫困户搭上了产业脱贫的“快车”。

像木棠村委会这样的党建典型在木棠镇基层党建工作中仅仅是一个缩影。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木棠镇始终坚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做好精准扶贫的基础和前提。

在强化“党建+扶贫”的过程中,木棠镇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适当将组织生活放到田间地头、脱贫主战场和困难群众家中,把群众最需要的服务送到基层,将精准扶贫等政策传达到每个群众心中。充分依托帮扶单位部门资源优势,科学制定帮扶计划,积极协调落实帮扶项目和资金,为贫困户脱贫摘帽创造条件。加大致富带头人及贫困户就业培训,并以举办专场招聘会及开设开发扶贫就业专岗等形式,解决“零就业”问题。

目前,木棠镇先后组织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班5期共培训694人;举办挖掘机培训,参训142人次。王坊村成功发动贫困户与海南金同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及合作社合作发展产业,实现贫困户帮扶产业全覆盖。薛宅村委会龙头村美丽乡村建设已初现雏形……这一切,都是来自于强化党建工作的领航作用,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有了“主阵地”。

基层党组织是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促进和谐、推动发展的战斗堡垒,该镇正是以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更高的标准,深入学、扎实做、彻底改、全面领,切实将基层党建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形成长效、发挥作用,推动各项工作出新出彩。(记者陈永强 见习编辑王艺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