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我劝你善良!

滴滴,我劝你善良!

这几天,大家都在为乐清女孩乘坐顺风车被残忍杀害的事情而愤怒,风向当然是绝大部分指责滴滴的不作为,但是也有个别其它声音,就是说出租车的恶性案件也很多,为什么只指责滴滴?是不是不公平?

我看到这样的声音,思考了一下,似乎看起来是不公平,因为这种事情之所以发生是因为遇到一个变态司机,那是运气问题,无可避免,出租车也会有变态,黑车就更加不用说,安全系数更低,那么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遇到变态是运气和几率问题,但是鼓励变态过来成为司机,那滴滴就有着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

如果你没看懂,看一张图就明白。

这就是滴滴顺风车的官方宣传海报。

滴滴,我劝你善良!

怕你不约,顺眼,移动相亲盛会。

这是什么?

这是赤裸裸的性暗示!

这个是用了人性弱点里面的大杀器,性需求。

甚至滴滴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描述:“顺风车是一个非常sexy的场景”

看到这里,有些同学就跟干工地时那劲头似的开始抬杠了:为什么陌陌,探探,甚至微信都可以用约P来做传播点,为什么滴滴做就要被骂?

这位同学,我给你说一下产品逻辑和使用场景之间的关系。

首先,陌陌和探探是第三方传播为约P神器,官方从来一只字都没有提及到这玩意是用来约P的,更加不会以这个为产品卖点公开大肆宣传,官方也不会价值观败落到这种程度。

陌陌这几年的广告都是以年轻,个性为宣传卖点,绝口不提擦边的内容。

第二点,非常重要。

所有的社交软件,用户互动都是发生在虚拟网络,软件不会引导大家变成真实社交。

你看看微信的摇一摇,附近的人,看下陌陌里面的功能,有哪个是有鼓励让大家去真实见面的?

陌生社交是充满刺激和冒险,刺激大家都懂,冒险这个就可能大家不知道有多么大的风险,最小的风险仅仅是见面发现对方是个恐龙,大的风险就是对方带你去见阎王爷。

但是,这一切风险都是用户可控的,如果你不想去见面,对方无法迫使你就范,你只需要删除一下对方ID,你们的社交关系就中断了。

你的使用环境停留在现实中无法触达的天各一方。这个就是陌生人交友的安全性。

哪怕是支付宝早两年老是喜欢弄社交板块,复制了整个微信过去,但是它也只是停留在虚拟社交,大家只会骂一下它不应该出现在支付宝,但是罪不至死,毕竟没有弄出过人命,就算用户变成了真实社交,出了人命,也不能责怪支付宝这个平台,道理刚说过了,因为这个是

主动的真实社交,是双方都有意愿见面的。

好了,说到滴滴顺风车。

1.陌生人社交

2.被动真实社交。

首先,司机和乘客是不认识的,完全是无法信任的陌生人,但是通过顺风车这个平台把2个陌生人联系在一起,他们双方并不是主动要交朋友,乘客只是想乘坐一个车而已,这个应该是一个服务和交费的关系,而滴滴顺风车把这种本来劳务关系可以变成了社交关系。

怕你不约,顺眼,这些官方主力传播的这些词,鼓励了一波为了搭讪女生的猥琐男过来开顺风车的人。

本来陌生人社交转化成真实社交,是通过双方的强烈意愿才转化过来,而顺风车把陌生人社交强行变成真实社交,但是司机有强烈意愿的同时,乘客毫无意愿。那就必然演变成司机侵犯乘客的意愿了。

看下顺风车的用户被司机评价页面。

滴滴,我劝你善良!

有哪个乘客愿意被这样的字眼评价?这不就是狼在分析羊的报告表吗?

不知道设定这些产品逻辑的人,除了想到KPI之外,有没有想过自己的母亲,妻子,女儿等等也会有一天坐一次顺风车?一次相亲盛宴?约?你想过吗?估计你一次都没有想过。

社交是来自人类自身的需求,而不是人人都时刻有需求,就如电影院把座位安排到必须男女穿插着坐,影院会变成一个充满爱的地方?会变相亲的地方?对不起,只会变成一个没有人光顾的地方,不用你自作聪明。

你以为这种擦边宣传就只有滴滴顺风车才有?

看看早年的滴滴的品牌海报。

滴滴,我劝你善良!

知道什么叫臭坑出臭草了吧!

滴滴,

请你记住你的使命是什么!!

滴滴的社会价值是减低社会资源空置率,也就是空车率的降低,把它们好好地用起来,同时引导促成车主和乘客正正经经商业上各取所需,而不是搞什么狗屁社交。

而申请成为顺风车车主的要求极低,几万块钱的车,三教九流的人都有,总体素质偏低,不是我歧视低学历的人,但是按照比例来看,专车的素质要比顺风车高得多,对一群低素质的司机用“约”,“相亲”,“SEXY”等等作为卖点?不是在狼群里面晃动一块肉?不是引诱犯罪是什么?

对于这个定位策划的人说一句:你TM是人吗?既没有产品能力,也没有善良的心,为了快速冲量,你TM真的发挥尽你在高等学校里面学到的知识了!

从这些综合条件看来,最近一年发生的空姐被杀,乐清女孩被杀,都不是运命的安排,而且这种扭曲价值观导向,以及巨大传播数量导致的必然产物,滴滴平台并不无辜,甚至就是同犯!

最后,滴滴,我劝你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