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筋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倒骑驴的传说》

准赵州桥,鲁班带领劳工挥汗如雨。

张果老来到桥头,下驴,任驴路边啃草。

“通玄先生,您好”鲁班过来打招呼(不知道有没有抱拳,离得太远,没看到)。

“嗯,我好。何时完工?”

“今日即可”鲁班心中一万串乱码。

“哦?本大仙就等你完工,试试质量。咦?”

张果老眼珠子在滴溜驴那边,驴正歪头用力地拽着一棵草。

“忙去吧”边走向驴,边说。

鲁班心里嘟噜着一堆乱码,继续抡大锤砸石头去了。

张果老来到驴身旁,蹲下细端详:茎杆丛生,基部倾斜,叶鞘两侧扁而具脊,用力拉扯而不断。

“忒结实!简直就是牛筋草啊。你个驴脑子,往后拽不动,不知道往前拉吗?”

这番数落,驴也来火了。掉转头,甩尾巴,缠住牛筋草,往前冲。

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结果,尾巴没断,驴扽倒了。

毕竟是老伙计,心疼驴。

“鲁班大师,麻烦你那帮兄弟过来,帮帮忙。”

有这么多劳力为何不用。

众人拽驴,驴拽牛筋草。结果就是:人全部脱力累倒,牛筋草没事。

要不说驴脾气倔呢,驴不认输,反反复复地:甩,拽,倒。

张果老火冒三丈,跳脚踩牛筋草:“千人踏、万人踩的牛筋草,弄出来非要拿去逗蛐蛐儿!”

你要问鲁班大师呢?大师从一开始就拿着铁锹,在旁边琢磨呢,咱也不知道琢磨的是啥子,在张果老准备冒第四丈火的时候,大师口吐三字真言:

“铁锹挖,我看行!”

三下五除二过后,张果老接过根系发达的牛筋草,看看累倒的劳工,凭空变出一只乌骨母鸡

“劳烦大师,把牛筋草全草塞入鸡腹,蒸熟,去牛筋草,鸡肉给大家分而食之吧。”

不知是鸡有效还是牛筋草有效,大家吃完后,生龙活虎,按时完工。

因挖牛筋草一事,张果老脸挂不住,有心刁难鲁班大师,所以,就有了后来的《赵州桥传说》。

可是,驴脾气总是改不了的,还记仇。每每见到牛筋草,就三个动作:甩,拽,倒。

张国老不得已,倒骑驴,小心地看着驴屁股后面有没有牛筋草,事情不妙赶紧跳驴。

由于劳工来自五湖四海,并且每个人看到的听到的不尽相同,描述的过程也就不一样,所以就有了对牛筋草的不同称呼。

河南称此草为老驴拽,山东称此草为扽倒驴,还有称为千人踏、野鸡爪的。牛筋草的名字,应该是全国通用的吧。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不可能!

喜欢看草的,请加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