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爾欽爲什麼不直接取代戈巴契夫當蘇聯領導人,而是想著獨立後當俄羅斯領導人?

LMS00001


大家好!我是知未是也,歡迎各位參與這個問題的討論!搞清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葉利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葉利欽,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俄羅斯首任總統,蘇共黨員,戈爾巴喬夫眼中的改革派和精英,受西方思想腐蝕和影響較深,蘇聯解體前後,他作為西方國家在蘇聯的代言人,帶頭背叛蘇共和蘇聯,搖身變為激進派和民主鬥士,在美國及其西方國家的支持下,煽動和蠱惑不明真相的的蘇聯群眾上街遊行造反,反蘇共,反馬列,反社會主義蘇聯,在蘇聯解體的道路上扮演著反派的角色,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是蘇聯解體的掘墓人,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怎麼能取代戈爾巴喬夫,成為蘇聯的領導人?

一是蘇聯不解體,就沒有葉利欽的崛起。想當初,蘇聯有十五個加盟共和國,俄羅斯是十五個加盟共和國其中的一員,葉利欽剛開始是俄羅斯加盟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後因戈爾巴喬夫對蘇聯進行政治體制改革,葉利欽又變成了俄羅斯加盟共和國的首任總統,作為一個地方主官,他深知權力的重要性,他真正要達到權力頂峰,就必須把蘇聯搞解體,然後俄羅斯從蘇聯大家庭中獨立出來,這樣他就會順理成章地成為俄羅斯國家的總統,而不受制於戈爾巴喬夫和蘇聯的領導,所以,他極力帶頭反對蘇共和蘇聯,8.19事件後,葉利欽揹著戈爾巴喬夫,與原蘇聯幾個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在阿拉木圖秘密召開會議,宣佈俄羅斯、烏克蘭等脫離蘇聯,成為獨立國家,並組建獨立國家聯合體,至此曾為世界超級大國的蘇聯被葉利欽等人宣佈解體。

二是葉利欽不搞垮蘇聯,美國及其西方國家不會答應。沒有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支持,葉利欽不會憑一己之力把蘇聯鬧翻,美國及其西方國家支持葉利欽,最終目的是把蘇聯瓜分肢解。如果葉利欽直接取代戈爾巴喬夫成為蘇聯領導人,那他也就直接遭到美國及其西方國家的反對,對此葉利欽不會不知道,既是他有當蘇聯總統的機會,他也不敢得罪西方主子,來接手這個燙手的山芋。

三是葉利欽沒有能力去當這個蘇聯總統。打破一件東西容易,恢復完好難。蘇聯解體時,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比較突出,加之葉利欽等人的盅惑和煽動,這些矛盾尤為變得尖銳,面對這樣一個爛攤子,葉利欽是沒有能力將他恢復如初的,他只能化整為零,將蘇聯解體,企圖依靠西方和單幹,把俄羅斯建設成世界強國,但是葉利欽造反有理,治國無能,加上政治上比較幼稚,完全相信西方國家,結果差點把俄羅斯經濟搞崩潰,不得法,他選擇了普京,把希望寄託在這個年輕人身上。就象葉利欽沒有能力治理好俄羅斯一樣,葉利欽也沒有能力去領導一個龐大的蘇聯。

以上只是本人的看法和觀點,歡迎各位網友來一起參與這個問題的討論!謝謝!








知未是也


因為葉利欽,,,他退黨了呀!


在1990年的時候,葉利欽就因為其主張未被蘇共接受而退出蘇共,在蘇聯政治體系裡自然也就沒有了他的位置。

葉利欽之所以不能對戈爾巴喬夫取而代之,是因為他的崛起,就是以肢解蘇聯為條件的。如果不能肢解蘇聯,則葉利欽沒有崛起的機會。


葉利欽的權力之路分為幾步:

第一步:贏得民眾支持,爭取政治地位

葉利欽真正開始在政治舞臺上嶄露頭角,靠的就是反體制。雖然他是體制內的成員,但他在蘇共大會上慷慨直言,講的都是反官僚主義、反特權的話。這很得主張改革的戈爾巴喬夫的心,於是葉利欽被提拔為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莫斯科市委書記。

從蘇聯解體之後的表現上來看,葉利欽是個徹徹底底的偽君子,他在蘇聯解體後的腐敗遠遠比他當年譴責的更嚴重。

葉利欽在擔當莫斯科市委書記時,主動放棄了他的特權。他走路上班,和市民一起排隊買東西,放棄了自己的特供商店。因此深得人望,成為了他日後高票當選俄羅斯總統的基礎。

第二步:粉碎蘇共

在葉利欽公然退黨之後,其狼子野心已經昭然若揭。蘇共的強硬派看不下去了,於是在1991年8月19日,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總理克留奇科夫,國防部長亞佐夫,內務部長普戈,克格勃主席烏里揚諾夫等黨政軍強力部門領導,發動了震驚世界的八一九政變。

八一九事變發生時,葉利欽團隊一片慌亂。因為他們認為這次蘇聯軍隊警察的領導人全體出動,自己肯定完蛋。所以葉利欽的幕僚們都勸他跑路。可是葉利欽頂著極大壓力來到了俄羅斯聯邦議會大廈,向市民和媒體發表演說,很快得到了莫斯科市民的鼎力相助,百姓紛紛走上街頭來支持葉利欽,政變只持續了三天就失敗了。當時留下了這張著名的照片。

三天以後,外出度假的戈爾巴喬夫歸來,下飛機就逮捕了所有的政變發起者,也就是蘇共最後的強硬派(所以說這個人真是作死)。蘇共最後的槍桿子沒了,蘇共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幾天之後,戈爾巴喬夫宣佈辭去蘇共中央總書記的職務,並建議蘇共自行解散。

蘇共解體,葉利欽已無障礙。

第三步:肢解蘇聯

但是蘇共解體,蘇聯還在,而葉利欽只是俄羅斯總統,蘇聯總統還是戈爾巴喬夫(第一任也是最後一任蘇聯總統)。

葉利欽能當上蘇聯總統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蘇聯之所以能夠存在,就是因為蘇共的存在。蘇共不在了,蘇聯就沒有繼續維持的理由。何況葉利欽一番操作下來,各個加盟國的總統和過去的蘇聯高官們也都起了野心,如果蘇聯倒臺能讓自己撈上一筆的話,大家並不介意讓蘇聯解體。

1991年12月7日,葉利欽揹著戈爾巴喬夫前往白俄羅斯別洛韋日,與白俄羅斯、烏克蘭這兩個最重要的加盟國商定——蘇聯終止存在,各加盟國獨立。戈爾巴喬夫雖不情願,也無可奈何。蘇聯過去的加盟國領導人成為了新國家的總統,有一些直到今天還在任上(比如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當時就是州委書記)。而過去的蘇共領導人都分到了不少國有資產,也成為了俄羅斯寡頭的開始。

蘇聯解體後,以葉利欽為首的加盟國新皇帝,和侵吞國有資產的俄羅斯新寡頭(都是過去的蘇共高官),踩著國家的屍體迎來了明天,成就了二十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鉅變。


小約翰


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徹底徹底下臺,奮鬥了幾十年的葉利欽正式登上歷史的舞臺,成為俄羅斯這片大地的主人,隨之,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國家蘇聯徹底分崩離析,成為歷史。葉利欽只得到了俄羅斯。至於她為什麼不當龐大的蘇聯的領導人,非要當獨立後的俄羅斯領導人呢?原因很簡單,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葉利欽的成功就得益於與蘇聯腐朽的官僚制度做鬥爭上。老邁的蘇聯因為持續不斷的老人政治,讓蘇聯這個龐大國家越來越運行遲緩,通貨膨脹嚴重,社會物質匱乏,人民生活水平降低,這讓人民對蘇共越來越不滿意。人民迫切希望能改變這一切。

戈爾巴喬夫上臺固然看到了這一切,也推行了改革。可改革依然是這一群老頭子自己革自己的命。不過是隔靴搔癢罷了,反倒讓有心改革者越來越失望,有心改革者越來越警惕。而人民看著這些老傢伙振振有辭,也越來越反感!戈爾巴喬夫這一條路顯然已經走入死衚衕!


葉利欽不可能走戈爾巴喬夫老路,那就只能是將現實一切打碎。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人民得到最大的實惠和願景。站到人民中間。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葉利欽顯然深諳此道。但他自己實力不夠。就像前些年顏色革命一樣,西方社會拋給了他橄欖枝。給錢給資源,卻絕不會給他一個完整的蘇聯。

葉利欽也清楚,蘇聯保不住。一個老朽的政體人民已經厭倦了。而維繫這樣一個龐大的政體成本也必然更高。葉利欽自問他也沒那個能力。肢解蘇聯,留下俄羅斯,是葉利欽能做到的最完美結果!


戈爾巴喬夫是葉利欽前行道路的唯一阻礙。戈爾巴喬夫不下臺,葉利欽是完全沒有上臺的可能的。更談何實現當政!而讓戈爾巴喬夫下臺,蘇共就必然退出,蘇共退出,還接什麼班?直接另起爐灶再立山門更簡單。那時候他是老大,也沒有老傢伙掣肘,一切都是那樣完美。

事實也是這樣進行的。1990年和1991年這兩年,戈爾巴喬夫活的特別艱難。這個口才一流的政客活的水深火熱。蘇共內部鬥爭如火如荼。變革的機會就在眼前。

戈爾巴喬夫為了自保,難免手忙腳亂。解放媒體,改革躍進,國家越來越亂,民怨卻越來越尖銳。俄羅斯退出蘇聯變得順理成章,心力交瘁的戈爾巴喬夫最終為了自保不得不將蘇共中央解散,葉利欽勝了,蘇聯敗了。從此蘇聯成為過去,俄羅斯成了現在。

葉利欽最後能勝利就在於他的變。而變就不能保留過去讓蘇聯成為過去是人民的意願。葉利欽不過是順勢而為!也是他成功的唯一選擇!你覺得呢。

一家之言,多岐為貴。贊同的幫忙點個關注,不贊同也請稍安勿躁,歡迎留言探討!


君箋雅侃紅樓


蘇聯政權是高度穩定的!根本不會給機會讓任何人有取代的機會。葉利欽曾經嘗試和平過渡逼戈爾巴喬夫辭職,但是結果就是葉利欽被戈爾巴喬夫免職,踢回了俄羅斯。所以,他只能採取武裝行動的方式奪權。

翻開蘇聯帝國的建國史可以看到,蘇聯本身就是鐵腕的。比如,在二戰以前,斯大林的鐵政策,數百萬人被拘役,數千萬人被流放,被迫害死的也有近千萬人,當時的蘇聯行政,殺個人跟殺個雞一樣。還有某些人比比誰殺的人多。但是蘇聯人就是拿斯大林沒有辦法!這足以說明蘇聯政權的高度穩定,蘇聯對軍隊管控有唯一的領導權。

在戈爾巴喬夫時代,葉利欽本來是沒有機會推翻成功的!葉利欽當時雖然是俄羅斯黨的領袖,但是並不代表他掌控了軍隊,他手裡的武裝力量也不強。只是因為蘇聯破產已經好幾年了,士兵們大量缺編,將士們普遍在賺外快補貼家用,使得戈爾巴喬夫根本調不動軍隊。假如蘇聯仍然有斯大林時期的經濟,軍隊足員,將士得命,那麼十個葉利欽也得歇菜。


優己


對於蘇聯的解體,戈爾巴喬夫與葉利欽二人無疑起了重要作用。葉利欽為什麼不爭取做整個大蘇聯的領導人,而非要分裂蘇聯,自己僅做俄羅斯的領導人呢?

第一,難以上位。葉利欽本身就是俄羅斯的領導人,如果要領導整個蘇聯,必須要藉助於蘇聯GCD這個外殼,但就當時形勢來看,葉利欽的影響力根本就上不去,所以在八十年代末,葉利欽就退出了蘇聯GCD。



第二,蘇聯已難以保全。在東歐劇變的形勢下,蘇聯內部各加盟共和國已人心惶惶,離心離德,獨立的浪潮已經席捲全國。在當時情勢下,幾乎沒有任何一個領導人能夠凝聚整個蘇聯的民心了。


第三,葉利欽做蘇聯的領導人與其一貫倡導的理念也不相符。作為當時俄羅斯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葉利欽認為俄羅斯為全蘇聯付出太多,如果沒有其他小加盟國的拖累,俄羅斯也不會陷入經濟困境中。如果葉利欽改變理念的話,其公信力就會大大下降。

當然,葉利欽主張倒向西方,分裂蘇聯也是西方國家的意願!


姜運倉


蘇聯是一個由15個離心離德的加盟國鑄就而成的龐大帝國,它就如那代表著無盡權威的鋼鐵王座一般,用熾熱爆裂的火焰將十五把巨劍燒融在了自己的座身上。

這些劍都有著自己的意志,它們大多數都渴望能無拘無束地馳騁天下,而不是被拘束在鋼鐵王座之中,如果不是有火焰的存在壓迫,他們必然會從鋼鐵王座中反叛脫離、瞬間抽身騰上天際。

蘇聯離心離德的各加盟國們

蘇聯的每個加盟國都有自己的小心思,雖然它們都受到了蘇聯這個龐大王座的掌控、拘束,但是在這些加盟國中,他們都是保有自己權力的。

每個國家有著自己的領導人以及自己專門的統治系統,除了不能違背蘇聯最基本的律法之外,他們可以制定獨屬於自己的法律,自主管理著自己的國家。

蘇聯的主體是俄羅斯,蘇聯在建立之初,就是蘇維埃取代了俄羅斯帝國,在經過發展後,才慢慢擁有了其他14個加盟國,才有了蘇聯這個龐大的國家聯盟。


在其他加盟國的成員們看來,自己就是被壓榨的對象,身上無時無刻有一根抽取著他們新鮮血液的管子,向著龐大的王座供應著鮮血,然後轉移給其他的劍。

對俄羅斯這柄王座中最龐大的一柄劍來說,俄羅斯人也有這種想法,他們也覺得自己的血液在慢慢地被抽送給其他人,他們覺得這些血液如果保留在自己的身體內的話,那他們將會擁有更強大的生命力以及更長久的壽命。

於是作為鋼鐵王座中地位最為崇高的一把大劍,它也對王座的行為產生了怨念,開始有了脫離王座的想法。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民族主義,因為很多加盟國都覺得自己在吃虧、覺得自己在蘇聯這個陣營中是吃力不討好的,所以很多加盟國早就存在有了想脫離蘇聯的想法,如果不是蘇聯恐怖的武力壓制著,那蘇聯早就崩潰了。

葉利欽沒有選擇走蘇聯老路的原因

在蘇聯解體的時候,因為戈爾巴喬夫致力地推廣總統制度,所以蘇聯出現了很多總統,其中地位最高的就是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還有其名下15個加盟國的總統,葉利欽就是俄羅斯這個最大加盟國的總統,相當於一個最大的省長。

俄羅斯存在著非常多想讓俄羅斯脫離出蘇聯的人,他們是葉利欽權力的來源,所以葉利欽要想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得安穩,他就得努力推動讓俄羅斯脫離出蘇聯。

如果他想當蘇聯的王,他手下很多人根本不允許,其他加盟國的人也不會同意。

更何況葉利欽想從俄羅斯總統的位置往上爬到蘇聯總統的位置上,那將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因為他距離蘇聯總統的位置,還有著幾位大佬橫亙在他們之間,所以如果想要保留蘇聯的話,他根本就沒有機會坐到那個位置上。

於是他就做了一件讓大多數人想聞樂見而又讓極少數人痛恨萬分的事情,他找到了其他加盟國的總統,跟他們簽署了退出蘇聯的協議。

蘇聯解體

在俄羅斯這個最大加盟國的退出號召下,其他的加盟國們都尾隨在葉利欽的腳步後,退出了蘇聯。

而這個結果是很多蘇聯高層不想看到的,不過在不可逆轉的大勢之下,他們也沒有辦法,最終只能幹瞪著眼,看著他們寄託了無限希望的輝煌帝國,崩潰了,一柄柄大劍閃爍著激躍的光芒,紛紛衝上了天際。

當然在這15個加盟國中,有一些是不想退出蘇聯的,他們就是中亞五國,這是五個加盟國因為沒有出海口的原因,所以實力比較薄弱,他們依託在蘇聯名下的時候,靠著蘇聯這個龐大靠山源源不斷地給養,生活得十分滋潤。

眼看著平白送來的福利準備飛走了,他們又怎麼可能甘心,所以他們成為了15個加盟國中反對蘇聯解體的國家,不過他們的影響力太小,根本起不到絲毫影響。

於是身為蘇聯加盟國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立宛陶等國家就紛紛宣告了自己的重生。

所以說葉利欽是根本沒有資本成為蘇聯總統的,如果他想成為蘇聯總統的話,困難程度就像一個省長想要當皇帝一樣,通過正常途徑肯定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況且當時他還和蘇聯這個龐大的體制鬧翻了,因此這條路徹底在他面前被堵死了,再加上他也不想冒著和其他加盟國鬧翻的麻煩幫助蘇聯,所以最終提議蘇聯解體是當時他面臨最好的選擇。


孤客生


雖然蘇聯解體已快三十年,當年很多保密資料也公開了不少,研究與反思的學術專著與大家也很多,然而關於該如何定論葉利欽這個人,依然是國際政治與歷史爭議最大的話題之一。

不過就本問題的範圍還是可以回答的:

葉利欽不可能成為蘇聯領導人。

作為戈爾巴喬夫親自提拔的人才,葉利欽可沒有普金遇到自己的好運,雖然他被提拔到莫斯科市第一書記、俄羅斯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成員,但因為批判戈的改革措施,又被免去了一切職務。這在原蘇聯政治體制中意味著政治生命的終結。

其能夠東山再起,完全依賴於戈爾巴喬夫推行引入多黨制與選舉制,葉利欽成為了第一界人民代表與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1990年5月),算在蘇聯體系中擔任的最高職位,但因其提出的一系列改革主張未被採納,其隨即退出了蘇共,併成為反蘇共與蘇聯體制的領軍人。

由此可知,葉利欽是蘇共、蘇聯高層都認可的能人,其也曾力圖為蘇聯的改革作出貢獻,但一手提拔他的戈爾巴喬夫又親手將他逼成了蘇聯的“敵人”。

葉利欽親手埋葬了蘇聯


其親臨現場指揮軍隊平息了旨在推翻戈爾巴喬夫、維持蘇聯體制的“8.19”政變,並於8.23下令逮捕了政變領導人:總理、副總統、國防部長、克格勃主席、內務部長一一蘇聯的最高領導人團啊!

其率先在俄羅斯境內宣佈蘇共為非法組織,禁止蘇共活動,沒收蘇共財產,並逼戈爾巴喬夫宣佈解散蘇共。

其與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原蘇聯發起加盟共和國組成獨聯體,取代蘇聯。

其隻身進入總統府,與戈氏八小時交談,使其宣佈辭職蘇聯總統,並宣佈解散蘇聯。葉利欽以俄羅斯總統的身份接過了蘇聯的核按鈕,接管了蘇聯的財政、金融權。


因此,葉利欽是真正埋葬蘇聯的人。

葉利欽不是蘇聯解體的罪人

龐大與強大的蘇聯曾讓西方寢食難安,但蘇聯的體制終於如繩緊緊勒住自己,到勃列日涅夫大量提拔親信形成特權階層與利益集團、搶奪瓜分國家財產,已使蘇聯積重難返。

戈爾巴喬夫1985年主政後,力圖挽救蘇聯,首先發起經濟改革,但激進措施收效甚微,也遭到既得利益的特權階層的強大阻力。戈氏引入了第二套改革系統:引入多黨制與下放權力給加盟共和國。表面上這可以形成對特權階層的衝擊,事實上也埋下了國家分解的大患。

而內鬥不止的蘇聯在國際舞臺表現更遭,不叫無所作為,就是不再參與,放任了柏林牆的倒塌。

內外施政表明,作為蘇聯最高領導人的戈爾巴喬夫不但失去了對國家的領導,而且是全面放棄了蘇聯的制度、理想與價值觀,蘇聯已是名存實亡。

個人認為海灣戰爭美國為主的西方展示的軍事優勢是真正壓跨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伊拉克自稱第三軍事強國不無道理,其機械化的大規模裝備就是一支小蘇軍,而法國人幫助建立的通訊網、防空網、指揮網比蘇軍更成體系,只是沒有核武器而已,但在美軍面前毫無還手之力。蘇聯特權階層與治國凌亂不堪的戈爾巴喬夫是不是被嚇破了膽?反正普金親口說過“在歐洲我們逃跑得太快!”的話。1991年2月海灣戰爭結束,9月蘇聯國務委員會承認波羅的海三國獨立,12月8日“獨聯體”成立,25日戈氏辭職,26日蘇聯宣佈解散。



蘇聯解散後是俄羅斯葉利欽繼承了戈氏對軍隊與核武的指揮權,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全部資產,並帶動獨聯體運行。因此,從蘇聯到獨聯體,也可以試為內部的機制轉變,滅亡蘇聯的罪責,應由戈爾巴喬夫承擔!

天真的俄羅斯民族英雄葉利欽

天真,指葉利欽輕信西方,休克療法改革使俄羅斯差點再次分解。

民族英雄,是葉利欽對俄羅斯做好了三件事:

以自己的方式阻止了西方對俄羅斯的進一步影響,保持了俄羅斯的完整,包括武力鎮壓車臣分裂。

在美國為首的南聯盟戰爭面前保持了鎮定,不象海灣戰爭時的戈氏。

發現培養普金並移交了權杖,挽救了俄羅斯。

因此,葉利欽的治國能力與方法雖可能有很多爭議,但不能否認:他是真正為俄羅斯尋找出路、不是覬覦權利謀私的人!


bashanlaike


葉利欽是蘇聯共產黨的叛徒。他失去了馬列主義信仰,分裂黨,分裂國家,被蘇聯共產黨開除黨籍。葉利欽受西方反動勢力的支持,積極促使蘇聯的解體,在國內部分人的配合下,打著人民的旗號,贏得俄羅斯獨立後的第一任總統。他讓社會主義的蘇聯變成了資本主義的俄羅斯,他的目的達到了,但是國家和人民的命運卻沒有向好的方向轉變。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一樣是變節分子,是資產階級在共產黨內的代理人。他們失去了共產主義信仰,不是忠誠於黨的事業,帶領黨和人民克服困難,為國家和人民謀發展,而是順應國內外反動勢力的意願,搞垮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搞垮了蘇聯共產黨,把社會主義國家變成資本主義國家。不管他們當什麼總統,總書記,他們都是歷史的罪人,他們就是西方資產階級的走狗。


teacher.fan




蘇聯的憲法規定一切權力歸蘇維埃,蘇共的總書記實際上就是國家的最高領導人。那我們不妨回頭看一下,列寧是到死才交權,斯大林同志也是如此,赫魯曉夫是個例外,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和契爾年科同樣是如此。

因此,就連蘇聯人民也稱自己國家是老人政治,終身政治。不客氣的說和歷史上的皇帝也沒有並沒有什麼區別,皇帝死了指定新的接班人,然後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明白了這個道理後,我們來看下葉利欽和戈爾巴喬夫的出生年月,兩個人都出生於1931年。再來看結果,葉利欽在2007年就死去了,而戈爾巴喬夫至今還健在。


分析到這個地方,你就明白了,按照蘇聯的制度,葉利欽是永遠也接不了戈爾巴喬夫的班的。

就象司馬懿一樣,能夠最後奪權成功,是因為自己活得夠久,他把當時所有的能人都給熬死了,自己才最終出頭。

顯而易見,葉利欽的身體還不如戈爾巴喬夫,葉利欽2007年就死了,戈爾巴喬夫到現在都還沒有死。戈爾巴喬夫不死,葉利欽拿什麼去接班。



排除上邊說的這個情況,就算葉利欽的身邊比戈爾巴喬夫要好,接班的也不一定是葉利欽。

蘇聯選拔領導人最關鍵的一個標準就是聽話,用前領導人的話說就是:你辦事我放手,這才是最重要的一個核心標準。

尤其是到了後來,這個現象越來越明顯,因為要聽話,只能選自己的嫡系,也往往是年紀比較大的老人,所以安德羅波夫上任不到兩年就死了,契爾年科則更短只當了一年零三個月就死了。前邊的斯大林30年是最長的,赫魯曉夫因為是因政變被迫下臺擔任了11年,勃列日涅夫擔任了19年。

因為蘇聯領導人變成了老人政治,導致了很嚴重的結果,就是社會體制僵化保守,官員貪汙腐敗,底層人民生活困難,社會問題層出不窮。


戈爾巴喬夫上臺之後,不得不採取改革措施,來挽救蘇聯的困境。但整體官僚水平限制了他的發揮,他不能太激進,更不能太保守,他必須考慮到黨內主要大佬們的意見,在集體領導的制度下,最高決策要經過投票表決,通過後才能實施,這樣的改革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葉利欽對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表達了強烈的不滿情緒,最終也被戈爾巴喬夫給免職了。按照官場規則,得罪了大老闆,大概葉利欽的政治前程到這也就結束了。



葉利欽是一個不信命的人,他從小的性格就是折騰。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不折騰,吾寧死。

葉利欽和歐美各國政要取得聯繫,以激進改革者的姿態出現在蘇聯人面前,民主戰士、受蘇聯體制迫害的人,獲得了西方國家及大量反對蘇聯人群的青睞和支持,大批的人及資金聚集到葉利欽身邊,葉利欽開始在全國各地演講宣傳自己。

葉利欽的大規模宣傳為自己在蘇聯人民面前得到了不少加分項,但仍不足以支持他最終奪權成功,他還需要等待,等待對手們犯錯誤。


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到了一個十字路口,黨和政府內部的人對他的改革普遍不感興趣,導致改革沒有大的突破,也沒有一個好的結果。戈爾巴喬夫再次激進起來,希望能夠有點成就,宣佈開放媒體監督,然而點燃了蘇聯滅亡的火種。

國內馬上就出現大量揭露斯大林獨裁專制和爆行的文章,整個蘇聯模式受到了蘇聯人民的質疑,向右轉已成為社會主流。

1990年,戈爾巴喬夫宣佈宣佈蘇聯進入多黨制度,這一次就直接把蘇聯送上了一條不歸路,在國內有很高民意支持的葉利欽終於有了自己發揮的平臺。



1990年5月,葉利欽得到了俄羅斯人民的支持,順利當選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正式成為蘇聯內部民主派的帶頭大哥。1990年7月,蘇共28大上葉利欽提出的一系列主張沒有被通過,葉利欽正式退出蘇共,和戈爾巴喬夫正式決裂。

早在1990年6月,葉利欽就宣佈俄羅斯退出蘇聯,在全民公決中,得到了57%的支持率,這標誌著蘇聯人民已經對蘇聯和蘇共失去了信心。

1991年8月,蘇共內部展開了激烈鬥爭,戈爾巴喬夫一度被軟禁。這時葉利欽直接指責蘇共的政變違憲,戈爾巴喬夫被迫解散蘇共中央。在這一年底,戈爾巴喬夫再次被迫把象徵最高權力的“核按鈕”移交給葉利欽,標誌著葉利欽最終奪權成功。



葉利欽明白,想成功上位的唯一機會就是打倒蘇共,解散蘇聯。在蘇聯舊的體制內部,象他這樣的人是沒有出頭機會的。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升維思考,降維打擊。

當然蘇聯體制的落後才是蘇聯倒臺的根本原因,最終憤怒的蘇聯人民選擇了葉利欽,並不代表蘇聯人民支持葉利欽,而是蘇聯人民對蘇聯和蘇共失望了,他們想換一種活法,尋找另外一種可能性。

葉利欽不過是順應了這一趨勢,併成功上位。


新知傳習閣


再有,蘇聯內,各加盟共和國經濟發展很不平衡,需要取長補短,俄羅斯國內對此早有意見。這也是葉利欽倡導獨立,一舉成功的原因。獨立之後,俄羅斯擺脫了那些貧窮落後的小兄弟,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資產,得以一家獨大。在以後的發展中,由於葉立欽昏庸無能,走親美的路線,使俄羅斯獨立之後,不僅沒有進步,反而逐漸下滑。這種情況直到普京上臺以後,才逐漸好轉。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葉立欽本人在觀念上不贊成社會主義制度。

綜上三點,便是葉立欽沒有取代戈爾巴喬夫,而是獨立當總統的原因。

歡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