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同框——回眸天保 绿动甘孜

引: 改革开放四十年,甘孜旧貌换新颜。改革开放为甘孜的发展和变化提供了强劲动力,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在此之际,我们甘孜州广播电视台新媒体倾情推出“40光影·甘孜岁月”之《40年同框》系列。老照片,新场景,同框见证甘孜岁月的变迁。

1998年,是林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作为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天保工程的甘孜大地,随着国家一声号令,全面禁止木材采伐。“森老虎”下了山,斧锯变锄头,资源索取变生态保护,“务林人”扛起“绿色卫士”大旗,结缘天保,足迹遍布高山峡谷、河流山川,戮力书写“中国梦”──生态建设新篇章。

《40年同框》系列,今天推出第6期——

回眸天保 绿动甘孜

甘孜森林

老照片(左上):1998年,为支援国家“三线”建设而成立的森工企业,在资源危困、经济危机的“两危”困境期,终结了一味向森林索取木材资源的历史。

新照片(右):春去秋来,岁月悠悠,甘孜大地上,昔日荒山荒坡如今已变得山青林茂,千山尽翠,百峦叠翠,处处皆风景。

甘孜森工人

老照片(右上):甘孜州力邱河林业局二十年前封锯仪式的场景。当时参加封存仪式的职工大概有几十号人,把机具封存了一百多台,斧头有一百二十多把,油锯有四十八九台。

新照片(左):一大批的砍树人变成了植树人、护林人。扛起锄头,开始了植树护林的生活,特别是在一期天保工程期间,无数的林业人日夜辛劳,以轻伤不下火线的决心,干在山上、吃在山上,住在山上,干部职工一起奋战,通过大家的努力,荒山荒坡越来越少,绿树成荫的地方越来越多。

甘孜州森工人

“献了青春献子孙”,两代森工“务林人”交替接力,结缘绿水青山、圆梦天保。天保20年,曾经似水年华的“森二代”现已步入中年,他们背景离乡、抛家舍子,传承着不畏艰辛、不巨艰难的奉献精神,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用足迹丈量着林区的每一寸土地,用双手栽植恢复荒山荒地,用汗水浇灌树苗茁壮成长,用责任担当守护着一方净土。

甘孜野生动植物

老照片(左):20世纪80年代未,由于过度采伐,可采林木资源基本枯竭,昔日过渡采伐留下了满目疮痍。

新照片(右):现今良好的自然生态成为了野生动植物的乐园。2018年,位于白玉县的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头以上的白唇廘种群悠闲漫步,8月又迎来了“亚州金猫”的回归。

天保工程20年,生态效凸现,甘孜州9050万亩森林资源得到依法有效管护、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68.16万亩、飞播造林155.72万亩、封山育林886.73万亩,森林抚育418.74万亩。

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在不断丰富,天保工程区内,雪豹、亚洲金猫、岩羊、马鹿、石鸡、野猪等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度增加。

甘孜经过天保20年的保护与自然修复

蔚蓝的天、翠绿的山、清澈的水

青山绿水环抱

百花簇拥的“圣洁甘孜”

正向世界昭示着她就是

“蓝色地球最后一片净土”

高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绿色主旋律

喜迎八方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