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终点即起点

将近两个月没有写文章,最近忙完了毕业的事情,终于可以接着读书写文章了,我想以东野圭吾的《毕业》开始,算是非常合适了。

《毕业》是东野圭吾所写的第二本小说,出版于1986年,这本书以加贺恭一郎为主角,讲述了加贺毕业前发生的一些事情。年轻的加贺在面对朋友的死亡时,展现了他的侦探天赋。从此东野开始了以加贺为主角的系列探案集。

读东野的初期,我比较喜欢汤川学,觉得他理性,严谨,极聪明,但他总给人一种天才的印象。后来看了加贺系列,才觉得警察的魅力要更大一点,相对于天才,他更低调,更容易亲近,更富有人情味。

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八位,包括三对恋人,加贺与沙都子,祥子与藤堂,若生与华江,还有波香和雅子。雅子是他们七个人在高中时的茶道老师。高中毕业后,他们去了同一所大学,一直保持着友谊,直到毕业前夕。

故事的开头,加贺向沙都子袒露心声,表达了自己一直以来的爱意,虽然嘴上说自己只是想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没有一定要得到沙都子的回应,但我看来这只是骗自己罢了,不然就不会再许多年之后还念念不忘。

按时间顺序的故事是这样的。

祥子和波香是同一个研究室的,两人也住在同一个公寓的对门。夏天,研究生组织讲座旅行,波香觉得这种活动没什么意思就没去,而喜欢旅游的祥子则跟着大家一起去了。

在旅行途中,祥子跟一个男生小组慢慢混熟,经常在一起喝酒,在一个夜晚,醉倒在那个氛围里的祥子跟一个男生发生了一些事情。

旅行回来,内心懊悔的祥子找雅子谈心,在雅子的建议之下,将这个秘密藏在了心中。

加贺跟波香都是剑道社的成员,两人都有实力拿到全国冠军。

九月二十三日,县预选赛的决赛上,波香碰上三岛亮子,从实力上看,波香完全可以取胜,然而亮子是三岛集团董事长的女儿,那个时候华江正在应聘三岛集团,在亮子的威逼利诱之下,华江在波香的水里下了毒。在决赛最关键的时刻,波香全身无力,没能发挥出自己的实力,从县预选赛上淘汰。

波香知道自己被人下了毒,赛后就开始暗中调查。

祥子的身上开始出现一些湿疹,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疑心的祥子一直怀疑自己是因为暑假的事情得了性病。保守的她不愿意去医院检查,渐渐地,整个人越来越敏感。藤堂觉察到她的状态反常,在刨根问底的追问之下坦白了一切,藤堂劝她去医院检查。身负师长期望的藤堂又说了一句绝情的话:“如果检查结果不好,我希望我们之间不要再发生关系,我们毕业之前也别再见面了。”

这天晚上,藤堂来公寓找祥子看检查结果,公寓管理员一向不让男生进入,更何况是晚上。只能用老办法,藤堂躲过了所有人,拿着祥子几年前就交给他的钥匙打开了宿舍的们,那个时候祥子正躺在地上。她用剃须刀割破了手腕,随后把手伸进浴池,想因失血而死亡,但是藤堂进来的时候,她的手已经从浴池滑了出来,血已经止住,她还有微弱的气息。藤堂猜想肯定是检查结果不好,祥子为之苦恼而自杀。本来藤堂可以救她一命,然而这个时候,他想的是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结果,他冷酷得把她的手放回了浴池,揭开了伤疤。

次日,祥子的尸体被发现,刚开始被认定是自杀,但朋友们都不相信祥子会自杀,他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祥子自杀的理由。祥子宿舍的异常也渐渐将调查的方向指向了谋杀。住在对面的波香马上就知道了凶手是藤堂,因为她知道那个秘密。波香找到藤堂,先是劝他自首,他不想自毁前程,后来又劝他把事情告诉朋友们,朋友们会替他保密。无奈的藤堂只得把若生在波香的县预选赛上做的事情说出来以证明朋友的不可信。于是波香的态度骤变。

若生和华江是网球社的成员,他们马上就要作为组合参加比赛。虽然波香知道三岛亮子才是幕后黑手,但是她也无法忍受朋友的背叛,为了报复,她决定联合藤堂让他们无法参加比赛。

十一月二日是雅子的生日,雅子没有孩子,丈夫也已经过世,因此每年这个时候,他们七个人都会去老师家里庆贺。在生日会上,最主要活动的就是雪月花之式的茶道。波香计划通过这个活动让若生或者华江轻度中毒,因为只要他们其中一人中毒,就无法参加比赛了。

然而波香没有想到的是,藤堂比波香复仇的心要强烈多了。自从波香知道了祥子的真相之后,他就起了杀心。所以在知道了波香的计划以后,他觉得这是一个机会。雪月花之式开始,没等波香的计谋得逞,自己就被藤堂算计,中毒倒地。

加贺用计勾引藤堂去销毁最后的线索,在祥子公寓的后门,加贺和若生捉到了他。

在寒风中,藤堂躲在车中给加贺写一封信,一封坦白与忏悔的信。但是,他已经不能原谅自己,撕掉了快写好的信,驾车冲进了冰冷的海中。

祥子死后,沙都子是最想调查出真相的人,她积极得搜集各方得到的消息,而加贺在这个阶段的重心更多的放在了剑道上。波香死后,加贺开始跟沙都子一起调查,虽说如此,加贺却跟所有的侦探一样,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心里,直到推理出完整的链条才会告诉别人。

这本书作为东野早期的作品,本格推理的风格还很明显,这本书花了很大的篇幅在描述诡计,祥子的案件是一个密室谋杀,破案的关键就在于凶手如何躲过所有人主要是宿管阿姨的眼睛进入公寓,毕竟这栋小小的二层公寓只住着5个人。藤堂的那个秘密也在于此。而那个名字很好听的雪月花之式其实就是一种牌类游戏,只有六张牌,分别是“雪”,“月”,“花”,“一”,“二”,“三”,六个人依次抽牌,抽到雪的人吃点心,抽到月的人倒茶,抽到花的人喝茶,抽到数字牌什么也不做,上一轮中抽到雪月花的人在放回牌的时候会分到一张数字牌来防止游戏过快。因为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第一个集齐雪月花的人可以把大家准备的生日礼物递给老师。书中花费了很多笔墨来描述游戏的过程,光说明用的插图就有十几张,因为波香就是在第二轮中喝了茶中毒死亡,破案的关键就在于凶手是如何确保波香在第二轮中抽到花。

对于人物的描写,远远不如后期的作品。在这本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大概在波香死后加贺对沙都子说“说到底,我们究竟对别人了解多少呢?事实上我们什么都不了解,不是吗?”说出这种话是因为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倾向于自杀,而对于自杀的原因,这些多年的朋友却根本无从得知。后来调查的方向转到谋杀,凶手指向了朋友们,对于朋友们的不了解就更凸显出来。

每个人都是一座冰山,海面上的只有那么一点,更多的部分我们都看不见,有一天它消逝了,我们根本无法知道其中的原因。

不过整本书读下来,最让大家疑惑的其实还是加贺的感情。故事的最后,加贺跟沙都子相对而坐,沙都子问“你现在还想跟我结婚吗?”加贺说“想着呢”,然后两个人互相说了句“可惜了”。

为什么他们没有在一起大概才是这本书最大的谜团。在我看来,可能是因为警察的身份。加贺的父亲就是警察,因为这个缘故,加贺的母亲在他初中的时候离开了他,留下一个破碎的家庭,虽然说加贺已经决定毕业以后去做老师,然而他不肯妥协与将就的性格终究还是适合去破案,他不想让沙都子经历他母亲的痛苦。而沙都子也早就看到了这一点,要不然就不会说黑色的警察手册更适合加贺。

当然,有一点原因也很重要,那就是没有几个侦探拥有完美爱情,一个日思夜想却无法得到的她,大概是侦探们的标配。

《毕业》算是一本中规中矩的本格推理小说,在东野圭吾诸多的作品里面不算出彩,诡计过于复杂,让读者很难不跳着读过去,但作为加贺的出场也算是不错了。

毕业是一些事情的终点,但却是更多事情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