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會好嗎

正解局出品

儘管壓力很大,正解局仍然在日更。這周我們提醒大家關心糧食和蔬菜供給安全,解剖了這幾年的明星城市合肥的發展,關注到消費寒冬、超前消費,還揭露了房產中介的把戲,分析了中國摩托車企業如何丟掉越南市場。

有沒有很逼人的感覺?當然,可以晚上準點打開電視機舒緩下。

但我還想講個小故事:

梁漱溟被稱讚為“中國最後一位大儒家”。他的父親梁濟也是一名儒士,卻最終自殺離世。

那是整整100年前,1918年11月7日清晨,梁濟在去朋友家前看到報紙上關於歐洲戰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消息,於是就問在北大當哲學老師的兒子梁漱溟:“這個世界會好嗎?”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裡去的。”“能好就好啊!”梁濟說完就出了門。

3天后,梁濟在積水潭投湖自盡,此時距他60大壽只剩4天。

梁濟自殺並非為遙遠歐洲的戰爭,而是因國內問題。那時,中國就像一鍋粥,護法戰爭正酣,北洋政府搖搖欲墜,南方軍閥蠢蠢欲動,廣大青年滿心焦灼……

梁濟在遺書《敬告世人書》中說:

國性不存,我生何用?國性存否,雖非我一人之責,然我既見到國性不存,國將不國,必自我一人先殉之,而後喚起國人共知國性為立國之必要。

聽聞死訊後,陳獨秀評價:

新時代的人們不必學其捨生取義的做法,但應有他那種救濟社會墜落的勇氣和真誠純潔的精神。

陳獨秀的評價放在今天,依然振聾發聵。

世界要“一天一天往好裡去”,離不開我們赤誠、勇敢地去反思、解決舊弊。

正解局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洞察時代,共同精進。

01

從今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發佈日期:8月20日)

看世界:現在務農根本養活不了人,樓上也說了不如打散工。更多的是自己的地種一季機械收割完留下一年的口糧,富餘的就以市場價賣掉。由於不是產業化種植,農藥、化肥、人工、水電灌溉佔生產成本太高,基本一畝也就200、300元收入。沒有城市人的養老、醫療福利,真是不敢病啊!

局長:中國只是農業大國,還不是農業強國,突出體現就在中國農業生產效率太低。

在先前一篇“消失”的文章中,我已經說過這個問題。中國農業生產成本要高於美國,比如,2015年,中國玉米、稻穀、小麥、大豆、棉花畝均總成本分別比美國高出56.05%、20.82%、210.42%、38.44%、222.84%。

根源就在於美國農業已經“工業化”,而中國不少地方耕地靠牛,播種靠人,效率高下立馬可見。

這也背後折射出中國工業、科技還不夠發達,城市還提供不了更多就業崗位,這也就是中國仍然需要保留勞動密集型工業的重要原因。所以,中美長期摩擦如果衝擊到這些行業,影響將很大。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農業在各個國家都是受到保護和支持的。這是當今全球貿易一體,各方始終不能達成最終一致的一個重要因素(其他的還有知識產權、服務貿易等)。

02

“霸都”合肥:肥了自己,瘦了安徽?

(發佈日期:8月21日)

老親蛙:不管是產業還是科教,離開資金一切免談。請問,合肥在產業和科教方面投入的資金合肥市財政拿得出來的嗎?還不是省級財政包括政策的大幅傾斜照顧。就像一塊蛋糕,大部分給了合肥,剩下小部分留給其他城市還能分到好多?這不是吸血麼?!

局長

:合肥當然是吸血的。

粗暴地說,一個省會如果不吸血,那是不正常,也是不合格的。

局長這篇文章想探討的是,除了吸血,合肥的發展,有沒有可借鑑之處?

這位讀者提到,合肥的產業和科教,獲得省級財政的照顧。問題是,省級財政也有定量,肯定是視項目而定。

當年如果安慶留住了中科大,省級財政肯定分一大杯羹給安慶。如果京東方落戶蕪湖,蕪湖也會獲得照顧。

關鍵還是要看項目。

那麼問題來了,京東方為什麼要選擇合肥?

一個細節是,2009年,金融危機陰霾猶在,京東方6代線項目不被看好,被認為是一場豪賭。

為了支持京東方,合肥政府應允籌集90億元的資本金,以及落實85億元的銀行貸款。

但要知道,合肥2007年財政收入才215億元,市本級財政收入剛過100億元,用於發展的資金不足30億元。

合肥通過增發股票等方式,籌集了90億元力挺京東方,這才有了京東方項目,也才有了今天的千億顯示面板產業。

想吸血,得有氣力、有肚量吸才行啊。

03

住千萬豪宅,吃榨菜,喝二鍋頭,中產消費寒冬來了

(發佈日期:8月22日)

:分析了半天,不知道你要說啥。說的好像很有道理,其實到最後啥也沒說。

局長:經常會有讀者留言,表達類似的意思:看不懂,屁話,什麼也沒說,危言聳聽,莫名其妙……客觀地說,有的時候,確實是我在文章裡沒有表述清楚。遇到這樣的留言,我總會認真反思,希望自己做得更好。

但,在這裡,也非常希望讀者理解一些,寫原創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凌晨兩三點還在分析資料,是經常的事情。一個月三十天,發佈二十多篇原創,很少有人能做到。但正解局做到了。尤其是現在輿論環境有些不必說,你都懂得情況。就像一條微博說的:每個人都希望你往銷號的方向寫,一旦你往這條路上走了,終有一天會消失。等到那一天,那些慫恿你的人,會惋惜,會嗟嘆,會忘掉你,然後去慫恿下一個人,但他們自己是永遠不會這樣去寫的,他們只會看完你的文章,說一句:“不夠深度,不夠過癮,不夠銷號。”

所以,在這位讀者的留言後,我是這樣回覆的“把文章寫的清楚明白是每一個寫作者的責任,但在今天的環境下,讓文章活的久一點,是更大的責任。所以,很多話想說沒法說。鋼絲不好踩,懇請大家理解。”

真的懇請大家理解。

04

一個很不好的信號,還是出現了

(發佈日期:8月23日)

:我兄弟房產公司的經理,前幾年炒房賺了,空手白狼一套150平房子,這段時間又貸款兩套房源,只交了首付,然後貸款額度不夠,工商、建行、農行、招商.....十幾家銀行每家信用卡額度透支10萬,首付算是交上了,每月用其他銀行信用卡還馬上到期的信用卡,車也是貸款的,他每月必須還8000貸款額度,他說房子如果降價他將一無所有,全部被銀行收走,上個月四大銀行查賬,凡是行用卡信用度低的一律不給借貸,他一下傻眼了到處借錢!他是房產經理人,確一天為房子發愁。

局長:助手沒pick你,局長pick你。

僅就個人而言,兩類留言最深得我心:一是結合文章進行有理有據的觀點交流;二是這種身邊或者親身真實感受、觀察和一手信息。前者讓真理越辯越明,後者能提供“增量知識”。這條留言就屬於後者。

回到這個故事。其實,前幾年這種操作十分流行,導致大量消費貸,甚至信用卡套現資金進入樓市領域。這些都是樓市的“隱形炸彈”。

從外部來看,美元不會停下加息步伐,人民幣的匯率壓力會進一步增加。

已有人在討論:我們應該9月進行1次加息。

如果加息週期啟動,那麼,這些人的日子會更難熬。其實,個人消費支出的原則很簡單,就是量入為出。

05

嗜血的房產中介:中介費那點錢,我早就看不上眼了!

(發佈日期:8月24日)

晨鴻:我是房東,發佈在統一平臺上的出租房信息會很快被屏蔽掉,想租房的是看不到的,只有房東和中介看得到。因為,中介公司是事先花了費用的,而中介通過平臺找到房源。所以,房東和租客無法事先直接對接,都只能通過中介對接,現實變成了沒有中介不行。

局長:這是中介壟斷房源的常用伎倆之一。

另一個伎倆是,不斷騷擾房東,以高價許諾。對房東而言,既能賣高價,又不用付中介費,還有人幫忙帶著看房,何樂而不為?

中介壟斷房源後果,就是房東、租客都成為了受害者。

按理說,互聯網的特點就是互聯互通互融,應該能幫助房東、租客更好地找到彼此。

事實卻是,互聯網堆積出中介這樣的信息高峰,用戶卻沉澱在峰谷,遙遙難以相望。

互聯網正在讓這個世界變得凹凸不平。

06

中國摩托車敗走越南:戰勝日本,卻輸給自己

(發佈日期:8月25日)

徐徐如升:中國人的價格戰,讓中國產品質量和名聲成殘次品的代名詞,可惡。

局長:其實,可惡的不是價格戰,而是不分時間、地域、階段“瘋狂”使用價格戰。中國廠家為了價格戰付出了太多,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拼命壓縮成本、縮減工人福利,結果還落下個低價劣質的壞名聲。

價格戰如此盛行,我想說一個背後的社會心理因素。

不得不成承認,沒有遭受過飢餓的中國人恐怕是80後和之後的年輕人。而活躍在商海的恰恰是70前,這群曾受過飢餓,歷經“短缺經濟”的人,當然明白價格的敏感性。所以,自然而然地採取這種最簡單、粗暴的策略。

也可以說,他們面臨激烈的市場,還沒有耐心、手段進行更高層次的競爭。

這也許正是80後、90後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