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改掉随便用“水”吃药的习惯吧!

吃药你一般用什么水送服呢?

平时不爱喝热水

连吃药都就着方便的矿泉水喝

说的是不是你!

“不都是水吗?有什么不一样?”

他们真的不一样!

用矿泉水送药其实是一种错误的“吃法”

用矿泉水送服抗生素药效可能受影响

不少朋友出门在外时,需要服药时随手拿起一瓶矿泉水就送下去了。然而,用矿泉水送药有可能会对药效产生一定影响。尤其以下这类药要注意了:

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

矿泉水中富含钙、铁等离子,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会与泉水中的多价金属离子发生反应,从而影响药效,甚至有可能产生副作用而降低药物的安全性。

除了矿泉水,还有市面上的一些矿物质水也同样会对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产生影响。

特别提醒

矿泉水用来煎中药也不行,因为绝大多数矿泉水属微碱性,可能与乌梅、五味子、山萸肉、山楂等酸性中药发生反应。在煎药煮沸时,矿泉水中的钙、镁易与碳酸根生成水垢析出,这样既丢失了钙、镁微量元素,还可能与中药里的其他成分生成沉淀物,影响药效。

一般来说,

白开水是服药的正确打开方式

但是,

万能的热水绝对不会出错吗?

以下六种药用热水送服

很可能会失去药效

甚至带来过敏的危险!

用热水送服错

助消化的酶类及含活性菌的制剂

如乳酶生、整肠生、妈咪爱、合生元等。用热水送服会导致活性菌被破坏而效。

遇热易被氧化还原的药物

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因其性质不稳定,遇热后易被氧化还原分解而失效。

胶囊类的药物

胶囊壳遇热会迅速溶化,使药物迅速释放,影响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就是说,如果胶囊在到达肠道前就溶解了,药物经过胃酸的作用不能顺利到达肠道发挥疗效,而且还可能会对咽喉、食管等造成刺激。

止咳糖浆等

因热水冲服会稀释糖浆,降低黏度,使其不能覆盖在发炎的咽喉等部位形成保护性药膜、减轻黏膜炎症反应、阻断刺激,缓解咳嗽。所以,在服用这类药物时,水温宜低于37℃,而且不宜多喝水。

含挥发性有效成分的中成药

含有金银花、柴胡、荆芥、藿香、薄荷等许多中成药都有特殊的芳香气味,但挥发油多不稳定,遇热容易挥发和分解。因为很多中药颗粒剂和冲剂中含有这些中药成分,建议冲服时水温不超过40℃。

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遇热不稳定,如用热水送服,可能引起类似青霉素过敏的症状。阿莫西林颗粒最好用40℃以下或用凉开水冲服,冲后最好马上服用,不宜久放。

用牛奶送服错

牛奶本身含钙,用来送药片或其它药物,很容易令肠胃出现钙化物,导致药力失效,更会加大生成胆结石、肾结石的风险。所以,应尽可能不用牛奶送服药物,婴儿在服药后也应隔一段时间再吃母乳。

尤其需注意下列药物:

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抗生素类药

这类药物与牛奶中的钙离子在肠道形成络合物,大大减少其吸收,降低疗效,甚至完全失效。

降压药

严重高血压病人在服用优降宁等降压药时,同时喝牛奶或奶制品,可能引起血压骤升,重者会使血压持续升高,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

强心药

心衰病人服用洋地黄、地高辛等药物治疗时,又喝大量牛奶,容易产生中毒反应,甚至发生意外,因为牛奶中所含的钙能增强心甙(洋地黄、地高辛)的毒性。

含铁药物

缺铁性贫血是妇女、儿童的常见病。牛奶中的钙离子可与铁剂在十二指肠吸收部位发生竞争,使铁剂吸收减少,降低其疗效,故有些病人即使长期服用铁剂也不奏效,就是同服牛奶所致。

抗精神病药物

精神病患者在服抗精神病药物,或佝偻病患儿在服钙粉或钙片时,同时喝牛奶,吃母奶、酸奶、奶酪,都会使药物疗效降低。

用果汁送药错

这几种药要注意了,手边正好有果汁也不要用来服药:

复方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和黄连素、乙酰螺旋霉素等糖衣抗生素

用果汁或酸性饮料送服会加速药物溶解,损伤胃黏膜,重者可导致胃黏膜出血。

氢氧化铝等碱性治胃痛药

用果汁或酸性饮料送服会酸碱中和使药物完全失效。

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

用果汁或酸性饮料送服会降低药物的溶解度,引起尿路结石。

降血压药、抗心绞痛药

忌喝西柚汁、忌吃含盐高的食品。因为西柚汁中的柚皮素可以影响肝脏中某些酶的作用,而这种酶恰与降血压和抗心绞痛药物的代谢有关。而食盐则会引起血压升高,降低降压药的疗效,同时加重心绞痛的程度。

青霉素类药

苏打水和柠檬水,分别含有碳酸氢钠和维C,属于碱性和酸性的溶媒,会破坏青霉素类的结构,对抗菌药物产生影响。

降血脂药(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

同时喝葡萄柚汁的话,易引起肌肉酸痛、肌炎及横纹肌溶解等严重不良反应。

还有茶水也不行

茶水含有大量鞣酸,可与四环素类(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相结合,从而影响药效。

酒自然更不行了……

吃完感冒药之后饮酒,会增加肝衰竭的风险。消炎药、降压药、降糖药和安眠药等遇上酒精,都有可能危及生命。

伙伴们

为了身体健康

还是快快改掉

随便用其他“水”吃药的习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