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小小说两则一一《鞋》、《刁民》


出门前,她特意换了双新鞋。是银红色的高跟鞋,样式新颖,看上去很逗人喜欢。脚蹬进鞋里,心底顿时涌起暖流。这种感觉已经消失了很久、很久……

她拉开门时,丈夫在厨房里嚷:“路上注意安全啊!”

丈夫只会说这样的话,好像别人都是三岁小孩,离开他的叮嘱与呵护就不会生存。她叽咕着,嘴里仍脆脆应道:“知道了,老公。”

昨天局宣传部门通知,今天上午9点召开骨干通讯员会,指名要她介绍经验。走出家门,初秋的阳光,跟她心情一样舒畅明亮。一路上,人们的目光不时飘过来,装着无意地抚摸一下她的脸颊和衣裙。

走了一段路,先是脚趾头有点疼,紧接着,脚后跟开始不舒服。但时间紧迫,她不想因为脚难受而迟到。

坐在会议室里,她的脚胀胀地疼,直到会议结束,她才有机会进盥洗间,脱下鞋一看,两个脚后跟和大脚趾都被磨破了,肉色丝袜被浸得殷红。

坚持到下班,回到家里,坐进沙发,她感觉已经站不起来了。看她难受的样子,丈夫问怎么了,她指指脚。丈夫捧起她的脚,心疼地为她吹,说:“都这样了,还硬撑!”

丈夫端来热水,为她脱下袜子,把她的双脚轻轻地放进去。

“热水泡一泡会好受一些,”说着,丈夫找来药膏,创可贴,把她的脚擦干后抱在怀里,小心翼翼地抹上药膏、贴上创可贴。末了说,“你也是,买鞋的时候为什么不好好试一试?”

她答非所问:“以后不穿就是了。”

有句话她不能说,更不敢说,这双鞋不是她自己买的。


胡镇长刚一上任,就跃跃欲试,准备烧一把火,做出点政绩让大家瞧瞧,证明他姓胡的不是吃素的。地球人,不,中国人都知道,基层官员要在短时间内做出点政绩,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搞“形象工程”。可是,靠山屯镇,路也修了,楼也建了,没啥折腾了。胡镇长在镇上溜达了两个来回,没想出办法,就溜达到了乡下。嗨,你别说,还真溜达出了个点子来。桃花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大部分村民住的还是老一辈人建造的窑洞、草房,但民风淳朴,山青水秀,风景秀丽。胡镇长就想让村里人整体搬迁出去,把桃花村打造成一个旅游景点。

胡镇长拍板定案后,很快就依据方案附诸行动。胡镇长没想到,桃花村的老少爷们积极响应了他的号召,大多数人家都同意搬迁出去。你想,政府把新房建到交通便利的镇上,吃水也方便,用电也方便,还多多少少给一点补偿,他们何乐而不为?但是,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村里有一个姓马的老汉,他也不是不愿搬迁,而是风言风语地发了两句牢骚,什么“咱人老几辈都在这地方住,凭啥说搬就搬?咱要不搬走,镇里还得给咱优惠条件”之类的话。

当胡镇长听说后,忙对拆迁办的主任小刘说,绕过马老汉的房子,先动员其他村民搬迁。就这样,当整个村子遍地瓦砾的时候,只剩下了马老汉家的两间草房,孤零零的,很是惹眼。小刘说,胡镇长,下一步怎么办?

胡镇长狡黠一笑,说在当地媒体上造舆论,说靠山屯镇重点工程“桃花村风景区”暂停,原因是遇到桃花村最牛钉子户。

小刘不解地说,胡镇长,他马老汉能牛到哪里去?强行把他的房子扒了,他能把谁的蛋给咬了?胡镇长摇摇头,没有说话,一副胜券在握的表情。

小刘不知道胡镇长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还是听从胡镇长的安排,拆迁工作停了下来。

每有上级领导来靠山屯调研,当谈起靠山屯镇重点工程“桃花村风景区”暂停的原因时,胡镇长就感慨基层的工作难做,说是遇到桃花村最牛钉子户,为了搞好干群关系,不便强行拆迁。上级领导就一边同情,一边对胡镇长称赞不已,说现在像胡镇长这样的基层领导不多了。

马老汉想不到自己一不留神成了“刁民”。他急了,他真急了,忙找到拆迁办的主任小刘,说他同意搬迁,啥屁话也不说啦。说再这样下去,他的脸就丢尽了,只怕儿子找个媳妇都难。

小刘乐得合不拢嘴巴,忙把情况反馈给胡镇长。胡镇长淡淡一笑,说别理他,再等等。

半年后,胡镇长对小刘面授机宜,说拔“钉子户”的时机到了,马老汉若有不从,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小刘忍不住说道,胡镇长,我愚昧无知,您能不能把其中的道道儿给我说说?

胡镇长嘿嘿一笑,说现在资金到手了,工程可以继续运作了……半年前若是扒了马老汉的房子,还是没钱进行啊。若是那样,老百姓会怎么看?上级领导会怎么看?再说,咱今天才拔了“钉子户”,也说明咱的工作有多难做。

小刘恍然大悟,跷起大拇指对胡镇长说,高,实在是高!

当胡镇长和小刘带着人员和机械浩浩荡荡地开到桃花村后,才知道马老汉不知道什么时间早搬走了。

胡镇长顿时颇感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