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基础第六章重要知识点

一: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四部分:1、税金 2、合作事业基金3、企业基金4、工资

二:十八大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三: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2、建立健全财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政绩考核制度;3、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4、突出社会经济工作的重点,切实解决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四:社会积累基金(物质形式:一年内新增加的生产资料总量):扩大再生产基金(最主要的部分)、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社会后备基金

五:消费基金(物质形式:一年内用于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消费资料总和):个人消费基金(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基金)社会消费基金(国家管理基金、文教卫生基金、社会保障金)

六: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七:三次产业分类法(非物质产业生产部门):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

八:两大部类分类法:生产资料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

九: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消费结构、资源结构、投资结构、科学技术进步、劳动力素质和数量、产业间关联方式

十: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国家财政收支、银行信贷、劳务费用的支付、价格体系

十一: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必须进行再分配的主要原因是

1.加强重点建设,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2.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

3.建立社会保障基金

4.建立社会后备基金

十二: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两个"翻一番”,指的是( 国内生产总值)和(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十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强调要加强经济发展的

1.平衡性

2.协调性

3.可持续性

十四:根据不同的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不同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的划分,产业包括

1.资本密集型产业

2.技术密集型产业

3.劳动密集型产业

十五:国内生产总值(又称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与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和提供的劳务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又称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本地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GDP和GNP两者含义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统计范围的不同而已。GDP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只要其经济活动是领土范围内,不管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居民都要计算在内;GNP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只要是本地居民,不管生活在本地还是外地,其经济活动都要计算在内。

国外净要素收入=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一支付给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

十六: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

十七: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

十八: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特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经济产出和居民收入的增长。

十九: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二十: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十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其基本特征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高,成本较高,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较低。

二十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其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低,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较高。

二十三: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

1.价值形态

2.收入形态

3.产品形态

二十四: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的三种基本原始收入为

1.国家集中的纯收入

2.企业收入

3.生产劳动者的个人收入

二十五: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来看, 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

内涵扩大再生产:依靠生产技术进步、提高劳动效率以及改善生产要素质量来扩大生产规模。

外延扩大再生产是指在生产技术和劳动效率不提高的情况下, 单纯依靠扩大生产场所, 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 来扩大生产规模。

二十六: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累计基金主要用于基本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