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能研製第六代戰機嗎,你怎麼看?

流星雨在我窗前飄過


日本的飛機制造業發展的並不好,日本曾經嘗試過研製具有隱身性能的戰機,叫“心神”計劃,但最後因一些原因日本這次計劃並沒有成功,日本的飛機制造業並沒有發展起來,以日本現在的能力是根本不可能研製六代機的,就是五代機日本還得購買其它國家的戰機。

日本現在自己生產的的飛機發動機最好的產生的推力只有五噸,而五代機中推力較小的殲35攜帶的發動機產生的推力產生的推力單臺就接近20噸,二者相差四倍,也能看出日本飛機制造業的落後。日本現在的五代機就是購買美國的殲35,日本也知道戰機一直靠美國對國家長遠來說是不利的,也曾獨立進行隱身戰機的研發,日本這樣做就損害了美國的利益,美國當然不會允許日本損害他的利益,於是在日本進行獨立研發的時候對日本進行技術封鎖,還對日本進行外交干預,最後日本放棄“心神”計劃也與美國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日本也不想和美國有過多的矛盾,因為日本還有許多地方需要依靠美國。

雖然現在日本提出六代機的概念,但也只是在F22上裝上F35的先進設備,根本算不上是六代機,日本就算真的有研發六代機的心,美國也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的。何況日本現在根本不具有獨立研發六代機的能力。日本想要自己國傢俱有獨立研發先進戰機的能力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水鏡曉先生


【日本錯失隱形戰機最佳研發期,六代機要花大價錢買,靠美國施捨!】

三菱公司研發的“心神”,雖遭多方詬病,而且隱身性能、機動能力、航程、載彈量都達不到實戰指標,但它畢竟是日本獨立研製隱形戰鬥機較為成功的嘗試。然而,“心神”項目最終半途而廢,試飛了三十幾個架次就封存了。至此,日本永遠失去了獨立研發第六代隱形戰鬥機的機會。以後,美國人賣啥,日本只能買啥。

日本有研發六代機的野心,但被美國套上了緊箍咒。在日本航空自衛隊看來,僅僅是購買F-35A並引進生產線是遠遠無法滿足“打出去、打得遠”的作戰需求的。所以,日本提出了F-3戰鬥機項目,希望其性能達到或接近F-22“猛禽”的水平。按照正常發展模式,“心神”第一架技術驗證機完成大量試飛後,三菱公司應該對其改進、完善,多造幾架驗證機,將其機身逐步放大,設計內置彈倉,最終發展為雙發重型戰鬥機。

一旦日本研發出F-3,勢必減少F-35A的採購數量,這會直接損害美國軍火商的利益。同時,具備獨立研發隱形戰機的能力後,日本在尖端武器方面對美國的依賴會減弱,獨立自主採取軍事行動的能力將提升,這不利於美國控制日本。另外,日本獨立研發的隱形戰鬥機,會在國際防務市場上搶奪F-35的生意。所以,美國一定通過技術封鎖、政治和外交干預,阻撓日本的隱形戰機項目。自衛隊乖乖地主動放棄“心神”,就是不想自找麻煩!

所謂的日本六代機,目前我們能看出端倪的,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提出的“F-22和F-35混血兒”。也就是利用F-22的機身,裝上F-35的雷達和航電設備,還可以根據的自衛隊的需求,加裝新式傳感器和機載彈藥。這種方案確實簡單易行,而且能夠繞開美國國會的禁令,但自衛隊還要等10年左右的時間。由此,我們看出,對於日本的六代機野心,美國只會在有限、可控的範圍內滿足。


軍事觀察員東旭


能……能……能個屁!

友情提示,多圖預警,萬字長文!

首先天真要說的是,隨著二戰後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軍事技術早已經脫離了二戰時期那種以重工業為主,以“產量”為第一需求的軍事發展模式了。


尤其是進入世紀,隨著新興高新技術的興起,高端軍事裝備技術的更新越來越快,世界軍事技術發展越來越呈金字塔的形勢出現,高新技術開始向多極國家聚集,其它國家越來越沒有追趕的空間,而日本在軍事技術中是屬於典型的追趕者,更確切的說是“龜速”追趕者。

天真在這裡先向大家提兩個問題;

第一個,在新世紀新興的高新技術中,比如激光、納米、量子、電磁、超導、超算等等,哪一個日本超過中、美、歐洲國家的?

第二個,在所有日本現代軍事技術裝備中,徹底脫離美國支持,獨立研發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武器裝備,大家能數出來的有兩位數不?(大家都可以仔細想想,答案可以在評論中給出)

同時,現在很多人還是有幾個典型的軍事誤區!

第一個就是分不清民用與軍用技術的區別。

民用技術好永遠都不能代表軍事技術就一定好,這兩者之間並沒有必然聯繫,大家都知道俄羅斯的軍事技術很強,可有幾個人會說它的民用產品不錯的?

日本也是如此,都認為日本汽車產業發達,可實際在日本軍用裝甲車技術一直落後於歐美,不要說瑞典、德國這種頂尖的軍卡強國,連美國都比不了。

美國軍卡技術在德國只能排在二流,德國不僅是“汽車王國”,卡車更是“王國中的王國”,在重卡尤其是軍用重卡領域,德國可以吊打除瑞典外,全世界所有其它國家,包括美國。

可能有些人不相信,但天真告訴大家,僅以美國“斯特瑞克”裝甲車為例,它是以瑞士莫瓦格公司“食人魚”裝甲車的基礎上改裝而來的,而莫瓦格的技術來源於近70年前二戰後的德國。

圖注:斯特瑞克裝甲車

同時日本軍用發動機技術也一直不好,說句不開玩笑的話,甚至不如我們!

以日本90式坦克的二衝程缸液冷柴油機(10ZG32WT)為例,造的比德國豹二四衝程發動機體積還要還大,同時更加費油,低速扭矩更是差距巨大,最變態的是這貨可靠性還極低,這也是沒誰了。
圖注:90式來了“大姨媽”

而10式的1200馬力四衝程柴油機,甚至都不如我們自己96B上150HB。


圖注:150HB渦輪增壓柴油機,高功率版本1500馬力,同時匹配自動變速器。

而日本卡車柴油機更是沒法比,不要說德國,就連美國康明斯和卡特皮勒都不如,根本談不上世界一流,連二流都算不上。


而日本艦用燃氣輪機則多用美國爸爸,許可證生產的低功率LM2500與英國大爺許可證生產的老斯貝SM1。


圖注:日本海自愛宕、金剛級用的都是美國授權“石川島播磨”許可證生產的16000 KW的低功率“LM2500”,按動力指數和自主生產來看,甚至不如我們仿製烏克蘭的28000KW的“GT25000”。

而日本潛艇原動力用的是瑞典授權的斯特林AIP,並且電動機組也不好,日本蒼龍在澳大利亞競標輸給法國“梭魚級”,除了因為“梭魚級”方案是核潛艇改的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蒼龍”用的電動機組性能大幅落後法國。



圖注:法國電動機性能極其強大,美國DDG1000的電動機就是由法國提供。

而我們自主產權的潛艇用AIP“功率相比國外同類產品高117%”

但是相比海、陸的原動力落後,日本航空發動機性能落後的更遠。

以日本“心神”所用的FX5-1為例,根據日本防衛廳自己公佈的數據,它的加力推力僅為5.4噸!對,你沒看錯就是5.4噸,這個性能已經不能用落後來形容了。


眾所周知我們的航發一直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以WS10“太行”為例,相比國際頂尖水平要落後二十年以上,而就是這樣,“太行”的最早期版本,WS10A的加力推力也有13噸,是日本最先進“心神”FX5-1的兩倍有餘。

除了軍用動力系統不好外,日本的軍用設計能力也極差。

很多人都清楚,日本的材料尤其是複合材料水平極高,日本的“東麗”公司(沒錯就是前些日子和日本“神鋼”相繼被爆出“造假”醜聞的“東麗”)一直是碳纖維複合材料的標準制定者,我們所孰知的T300、T800之類的碳纖維就是以這個公司的產品為指標制定的。

但,就是這麼個複合材料製造強國,材料設計水平卻低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日本重型火箭H2B、潛艇、飛機的大型複合材料構件基本都由美帝爸爸幫忙設計,(不同於大家認為美國限制日本軍事技術發展的想法,幾乎日本所有的現代武器發展都有美國爸爸在背後扶持,大家可以仔細想一下,日本從飛機到導彈、從軍艦到坦克哪裡沒有美國爸爸的身影?美國對日本的軍事授權比其它28個北約成員國加起來還多,如果這也是“限制”的話,那歐美一直以來對我們因“巴統”條約而進行的武器禁運和高技術封鎖又算什麼呢?)

而日本自己設計複合材料的飛機,就沒有不丟人的……


比如用美帝爸爸CF6-80C2K1F發動機的XC2“大型”運輸機,就成功做到了,用兩臺比我們運20四臺發動機推力還大的發動機,但XC2運力載荷卻只有我們運20一半的世界級“壯舉”

再比如,比我們ARJ21早立項但進度反倒落後的日本MRJ客機,早期立項時對外宣傳要用世界第一的90%的複合材料,但是因為種種原因項目5度推遲,複合材料水平也從當初吹的90%降到了28%,搞到最後就連美帝爸爸的“東方航空”都要退貨的水平。

可以說,在全世界範圍內唯一可以媲美的就是那個號稱,“光輝”複合材料應用比例超過40%以上,是全世界第一,但造出來卻比我們“梟龍”空重還重的奇葩“三哥”了。

而日本其它航空產品就更不用說,除了那個號稱“倭版獵鷹教練機”的“心神”外,還有那個用美帝爸爸幫忙,參考F16設計,但造價高出同時期F16三倍,創造仿製產品比原裝貨溢價率吉尼斯世界紀錄的F2戰鬥機。

號稱“世界墜機之王”,一共設計製造182架,事故36次,墜毀26架,23次致命事故,造成254人喪生,全毀率佔14.2%的YS-11。



就是這麼個世界頭號“航空強國”,說它能造出來六代機?你們信嗎?

再一個我們對軍事的誤區,就是過分誇大,甚至混淆某些技術的區別。

比如,現在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天天宣傳日本數碼相機造的好,說造數碼相機的難度比核武器還大,尤其是索尼CMOS是所有手機都離不開的,更有甚者,甚至誇張到了因為數碼相機造的好,所以日本光學世界第一的地步。



天真每次聽到此處,心裡都是一萬頭草泥馬狂奔而過,這尼瑪都挨的上嗎?

天真就不說造核武器有沒有造數碼相機難,這種幼兒園大班都不會提的問題,咱就說說索尼的CMOS感光原件,天真有時候真的很奇怪,是哪個二傻子認為只有一個CMOS能代表整個光學領域的?

天真就不說光學領域的絕對王冠“激光”了,咱就說說相機,說說鏡頭。


很多人認為索尼的CMOS幾乎在手機鏡頭中稱霸,就單純的認為日本相機甚至光學世界第一,可是這些人其實根本不知道,日系單反最核心的競爭力根本就不是CMOS,而是“自動變焦”。

為佳能、尼康最著名的鏡頭都是大三元變焦鏡頭?就是因為日本可以將非常小的超聲波馬達集成在鏡頭內,可以實現很平穩的自動變焦,而其它廠商基本沒有相關產品提供,所以日系單反憑藉這一技術優勢有了領先的地位。


而在定焦和手動變焦鏡頭來說,日本的技術優勢就非常小了,像德國“蔡司”這種頂級廠商就不用說了,就連韓國三洋的50毫米F1.4定焦鏡頭水平都比日本佳能、尼康、索尼要好。

但,最關鍵的還是在高端光學領域,日本根本就排不上號,很多高端光學設備,比如眼科手術的激光器、光刻機的鏡頭組基本都被德國壟斷。


圖注:很多人都知道光刻機被稱為“光學工業之花”是製造芯片的必不可少的設備,而在光刻機業界最強的企業,毫無疑問就是荷蘭的“ASML”公司,他們用的就是德國鏡頭,根本沒日本什麼事。

同時像三D打印的高性能激光器鏡頭、超大口徑光學鏡頭,也一直都是德、美在壟斷,日本連邊都挨不上。

在這裡天真還是要多說一句,那些拿著佳能、索尼天天吹噓日本光學工業多厲害的傢伙,其實連最基本的世界光學巨頭是哪些都不知道,天真可以給大家說一個名字;“珀金-埃爾默(PE)”大家可以自行搜索一下這家打造“哈勃望遠鏡”鏡頭的企業,就知道日本這些單反企業和真正的“光學巨頭”有多大的差距了。


其實不僅是國內某些人故意用虛假數據來抬高日本的軍事技術,日本自己也是如此。

比如,日本引進了美國爸爸的E3預警機,在換成了波音767後,就敢公然宣稱日本自己的猴版E767比美國爸爸的原版E3探測距離還高。
圖注:日本E767。

美國原版E3也僅是在9000米巡航高度宣稱探測距離380公里,因為地球是圓的,受地球曲率的影響,探測距離再遠就沒有實際意義了。

但日本不同,用兩萬米巡航高度(沒錯是兩萬米,這個高度都快飛出正常預警機巡航高度的兩倍了)的理論探測數據,宣稱是世界第一的800公里探測範圍。

更可笑的是,日本曾經還幹過用“秋月級”、“日向級”上的X波段火控照射器,來冒充“雙波段雷達”,好掙個世界第一“雙波段雷達”驅逐艦的名頭。

眾所周知,在我國055大型驅逐艦下水之前,還沒有那個國家宣稱自己有大型雙波段雷達驅逐艦,就連美國也僅是宣稱將在未來的伯克3上部署雙波段雷達,但尼瑪日本就是個例外。

日本在研製FC-3艦載火控系統的時候,是想用自研AAM-4空空導彈的“連載版”來上艦的,但是搞後來發現自己能力不行,艦載的AAM-4搞不出來,只能求助美國爸爸,引進了美國的ESSM導彈,但是AAM-4是主動雷達導引頭,不需要像半主動制導導彈那樣需要火控照射雷達,所以秋月、日向原來是沒有設計火控雷達的陣位的,而ESSM是半主動彈,這可怎麼辦?簡單!給雷達加了四個小的德國段旭波照射技術的相控陣雷達負責照射,這樣一舉兩得,不僅解決了ESSM的火控問題,還能對外宣稱是第一款雙波段雷達驅逐艦。

圖注:“秋月級”
、“日向級”上小X波段雷達就是個火控照射器,和真正的雙波段雷達根本就是兩回事。

由此可見,如果日本人不要臉,是有多麼的無恥!

天真最後要給大家講解的一個誤區就是,技術是往前發展的,永遠不要用過去的眼光去看待今天的事物。

很多人都在用日本海軍二戰時可以造多少航母、多少飛機,來形容今天日本的軍事建造能力。

但是,大家要值得注意的是;二戰軍艦、飛機與今天無論是在建造難度還是技術要求上,都完全沒有可比性。

並且沒有人可以活在過去,過去的成就不代表今天的成就,日本現在不行,那就是不行,越用日本過去的成就來開脫,那就越證明它現在的失敗。

可是我們某些人就是願意活在過去,活在屈辱的歷史中,既然一輩子不願意再站起來,那他們就繼續跪著好了,剩下的路由我們來走,去迎接祖國的偉大復興!


軍事小科普


有關日本研發第六代戰機只能算是一種傳說,日本並不具備這種能力。技術的發展屬於逐級逐步的,跨越式的發展幾乎是不可能的。如同上臺階一樣,一級沒踏上去,就想直接踏上更高一級,只能更困難。

日本連第五代戰機都沒有能夠研發成功,怎麼又可能直接研發第六代戰機,實現跨越式的發展那?更不要說第六代戰機,處於一種概念狀態,沒有一個國家正在從事相關的研究工作。

日本希望成為一個航空大國,也一直在為此進行努力,本世紀初,日本確實也搞定了心神項目,它不是五代戰機,而是五代機的技術驗證機,在僅僅試飛30多個架次後即退役,這不是說明日本擁有多高的技術水平,而是遇到了非常難的情況,否則不應如此就停飛。

目前日本雖然在理論上具備製造五代機的能力,但是這是通過引進F35生產許可證獲得,並不等於可以自已製造五代機,更不要能說具體研發第六代的技術條件了。

無論從哪個方面說,日本都不具備開發新一代戰機的條件,不僅缺少經驗,更缺乏相關的技術條件,基礎研究方面更不足,比如:風洞,日本沒有發達的風洞群,日本的研發能力只是一種理論,六代機太過於遙遠,既便是五代機的F3項目,至目前為止,也是舉步為艱。按目前現代戰機的研發週期而論,日本需要至少15年時間才可能研發出一款戰機,目前來說,其第一步都沒有踏出去,算何成功那?


講武堂


日本國內眾多高科技企業是有能力研發六代機的,一個國家的科技水準基本靠民族企業支撐的,日本的企業完全可以支撐的起來!一直以來網友們總是說日本這個靠美國那個靠美國,可是有沒有想到自己不爭氣靠什麼都沒用!


安迪631


如果日本研製第六代戰機,那發動機必然是個大坎。外購幾乎不可能,那就只能自研。

那目標日本的航發是什麼水平呢?以下是心神的發動機的性能數據:


從上圖可以看出XF5-1的最大推力為4.95×10^4N,約合5噸。那兩臺就是10噸推力。

再來看看目前服役的第五代戰機中較小的F35戰機的發動機:

F135:

加力推力(kN):178(原型)、191.3(量產型)中間推力(kN):115(原型)、128.1(量產型),從上可以看出F135發動機的單臺推力為191.3KN,約合19.5噸,幾乎是XF5-1的4倍。

我再來看看F35的載彈量:F-35 的機內武器艙可以掛載 2 枚空空導彈(AIM-9X 近程彈或 AIM-120 中程彈)和 2 枚炸彈(JDAM 級),AIM-9X 是從發射架上直接發射出去的,不可能從武器艙裡投放後再點火。AIM-120 是投放後點火,所以也可以從炸彈掛架上投放,這樣 F-35 可以有 4 枚空空導彈。

綜上所述:擁有19.5噸推力的F35尚且只裝得下4枚導彈,那擁有10噸推力的“第六代戰機”更少了甚至根本沒有機內武器艙。所以,目前日本根本無法研發或造出第六代戰機。並且3月5日,日本《朝日新聞》卻報道稱,日本防衛省已經決定不再考慮2030年之前開發國產戰鬥機。從這個消息不難看出:日本自己都認為自己在2030年之前無法開發國產戰鬥機。先用十幾年的時間研製發動機,再談自研戰機。


華夏之洪


曾經在頭條裡回答過這個問題,再回答一次。有。應該沒有問題。當年,在沒有引進先進戰機仿製,沒有外來技術支援的條件下,它製造的飛機並不亞於美國飛機。零式戰機的性能速度,火力系統高於P-40戰機。甚至,成為美國為改進提升飛機性能重點硏究的樣機。為美國快速提高飛機性能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可以說,潛艇和飛機同屬一個專業。都是機械製造。日本有製造世界一流潛艇的技術裝備,要擁有製造一流飛機的技術裝備,應該是不會很難。若不是客觀條件的制約,非技術的,條條框框的限制。可能很早就擁有了六代機。因為,先進戰機所相關的其它技術,日本都做得很好。關注日本製造業的人,不會懷疑。 個人認為。事實上,日本的飛機還是不錯的。從新聞畫面上看到過一架標號‘731’的飛機。它的飛行姿態很不一般。飛機有一條水平中線,飛機的爬升有一條軌跡,飛機在爬升時,飛機的水平中線與爬升軌跡並不重合。是交叉的。這種飛行姿態有利於在‘短兵相接’時,以最佳姿勢槍佔有利高度,最佳姿勢展開攻擊。那種迅速拉昇,垂直向上的姿態像是花拳繡腿,當拉昇時,可能就是對手的靶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