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投放时减少应激的预防措施有哪些?这几点措施你应该需要!

根据鱼苗应激原理的分析,减少应激就是怎样减缓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速度,稳定过渡和适应新的环境,建议措施如下:

1、鱼塘pH值的控制

鱼苗投放前几天就要经常检测pH值,把鱼塘的pH值控制在稳定的、较低的正常值。以pH值原点(林文辉老师提出的概念,即二氧化碳饱和溶解时的pH值)为标准,控制在原点下0.5以内为好,即如果pH值原点为8.1,则投放时的水体pH值控制在7.6~8.1。原点的测定有以下两种估计方式:一种是把鱼塘水过滤后放在小的容器中,黑暗状态下充分曝气1小时后,测定pH值;另外一种根据水温、碱度、硬度(或盐度)进行大概地计算,见pH原点计算器。如果鱼塘的pH值达9以上,就不适宜投苗,要及时地分析原因和调节。在应急情况下,也可以用有机酸进行调节,但要把握好用量、用法以及均匀度,其缺点是会降低碱度,同时维持时间较短。

2、兑水投放

兑水后的水体仍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样鱼苗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就相对缓慢,经过一定时间后,才可放入鱼塘。在这里,就有几个点需要控制,兑水量、兑水时间以及鱼塘的pH值。而这些又与鱼苗的状态、鱼塘的水质有关,很难计算,为此,要先用两袋苗通过试验来确定。兑水量以兑水后的pH值达6.8~7.2为好,过低没有效果,过高可能在兑水时就有不良应激反应,甚至会出现氨氮中毒现象;兑水后的两包鱼苗分别在20分钟和40分钟时投放,观察鱼苗状态;如果状态很好,就可以参照试验方式大量投放,如果仍有少量不良应激行为,则需要立即对池塘进行处理。

3、池塘紧急处理

紧急处理的原理就是通过降低pH值来提高水体的二氧化碳含量,所以处理物品只要是酸性物质都可以的,一般用有机酸、维生素C、葡萄糖等。但要注意的用酸调节后要确保鱼苗的活动范围内pH值要均匀,所以要全塘泼洒并开启增氧设施,把不同的区域、上下水层的pH值都要调好。如果鱼塘较大,可以通过围网来减少区域,降低调节难度。如果用酸性较强的物质调节时要注意,如果没有调节均匀,不同区域的pH值差异会很大,鱼苗投放后有可能直接致死!还有就是通过杀藻或遮光等来减少水体二氧化碳的消耗、加大增氧机的开启,促进底部有机物的分解、添加深井水、活化后的微生物制剂、干冰等措施,来提高水体中的二氧化碳量。

4、其他方法

如果在包装内就有不良应激行为,或经过兑水试验后仍控制不住,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放到水泥池或其它小水池内,通过逐步加水、换水、曝气等措施控制好pH的变化,促进鱼苗的恢复。在这里还要注意水温变化、溶氧及氨氮的毒性!